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胃寒、升降受阻,百病由生!記著每天都要關愛一下你的胃

胃寒、升降受阻,百病由生!記著每天都要關愛一下你的胃

IT人士,營銷一線人士,所有「很忙很忙」的人,吃飯都是囫圇吞棗、速戰速決的人,根本沒有給以正在消化吸收工作的脾胃充足的能量和時間,所以胃寒就來了,胃病就來了。吃得越多,越好,脾胃負擔越大,連食物都無法吸收,何況於藥物?所以,這種胃病,是最難治的!悲哀的是,這種人,滿大街都是!因為現在的社會,多是高壓社會,人擠人的社會,相火不位的社會,大部分人需要靠相火不位來提高競爭力(其實就是變相的透支身體),否則爭不過別人。

胃疼是亞健康的一種表現,生活中很多人吃辛辣,涼的食物,有時候輕微的刺激就會胃疼老半天。本文通過人體受寒、能量和「升降」的規律為您揭露胃病乃至所有疾病的真相。

許多亞健康患者的「不適」往往是全身性的,而且沒有器質性病變,西醫一般很難有好的辦法。而這些在我國傳統醫學裡面可以找到答案。

中醫認為腎屬水、肝屬木、脾屬土、心屬火、肺屬金。一切疾病皆可歸結於陰陽失調。而落到實處,就是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臟構成的圓周運動是否協調。人體是個小宇宙。在人體內,心火下降、溫暖腎水;腎水溫暖以後,就開始往上升,從使脾得到溫暖,「脾土之氣」上升,將一部分營養物質輸送到肺臟,與吸入的空氣中的精微物質相結合,再由肺協助向全身輸布。

肝屬木,腎水上承,脾土得到溫暖以後,肝也得到了滋養,開始生髮,像大地逢春,花草樹木開始生長,人體處於健康狀態。

五臟六腑的氣血是否通暢,首先取決於人體內這個圓周運動是否順暢。氣機不暢,血液不通,人體就會出現問題。

如果五臟本身出了實質性病變導致氣機升降出了問題,就會出現疾病狀態

如果五臟本身沒有實質性病變而僅是五臟虧虛、臟腑失調導致圓周運動不順暢,人體就會出現西醫無法明確診斷的「亞健康」狀態

脾胃是氣機升降的關鍵

「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陰陽之氣上下循環的圓周運動中,脾胃就是中心的軸,是氣機升降過程中的樞紐。脾氣往上升,胃氣往下降,一升一降,整個圓周運動就有了動力。

亞健康氣機升降出了問題,通過調理脾胃來恢復圓周的順暢運動,神疲力乏、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內分泌失調等各種癥狀自然消失。

不但一些典型癥狀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腹痛、便秘」等可以通過調理脾胃治療,此外身體瘦弱或肥胖因「脾胃運化不利」導致代謝物失衡等一些難以醫治的五髒的「虛證」都可以通過調理脾胃而綱舉目張、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黃帝內經》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說明很多病的治療離不開調理脾胃之法。

冷飲與辛辣是脾胃殺手

夏季酷暑難耐的時候,一瓶冰鎮飲料、一個冰淇淋似乎會讓你爽快無比,但是大量的低於體溫三十多度的飲料會讓您的胃內所有的血管劇烈收縮,胃部需要的氣血就會急劇增加,心臟和脾臟就必須調動大量的血來幫助它,還要用自身的熱量來把冰涼的飲料暖熱,這樣的冰涼多了自然就轉化成了寒、寒又轉化成痰濕積存在了脾胃當中。

大量的進食冷飲、生鮮果蔬是使脾胃大量積存痰濕的主要原因。經常這樣脾陽就會嚴重受損,心臟也會跟著受累。

另外,現在很多人無辣不歡。火辣的菜肴在嘴裡不過待上幾十秒,可是到了胃裡卻要待上兩三個小時啊,胃黏膜受得了嗎?尤其是北方、中原地帶氣候乾燥,沒有濕寒可除,所以大量吃了以後就只能長潰瘍、長膿瘡、長濕疹、長結石、長痔瘡,吃了受罪。

胃寒、升降受阻,百病由生

正常我們吃東西,熱氣會往下面走,比如說吃了上火的東西,小便就會變黃,大便變臭變硬。但是,當你胃寒了,通道閉塞,熱氣降不下來,就會往上逆,走到咽喉,就變成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走到口腔,就形成口腔潰瘍,口臭,牙疼;走到臉部皮膚,就形成痤瘡痘痘色斑黑眼袋;走到鼻子,就會形成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通過肺順著皮膚髮散,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皮膚病,包括腋臭,皮屑增加;走到走到頸椎,就形成頸椎增生;走到大腦里,就形成腫瘤——也就是說,不管病在哪個部位,西醫把它叫做什麼名字,本質,它就是「垃圾」!因為堆積部位不同,密度濃度不一而有了不同的名稱。所以,西醫的所有所謂高精尖儀器檢測出來的檢查報告,對悟道的中醫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升降不調易導致「虛不受補」

升降不調的病,很多見的表現為:吃涼的胃脹不舒服,吃熱的上火,吃涼不行吃熱也不行;明明身體很虛,卻一吃補藥就口舌生瘡上火嚴重,俗語說的「虛不受補」。為何現在卻還要叫他們吃薑?

胃的「寒」,和飲食的「熱」,是相反的力量,相當於兩軍交戰,強勢者勝。因為吃熱的就上火,所以,不敢吃多,這個熱量相對於脾胃的寒,就像游擊隊打正規軍,肯定打不贏,敗退了,就只能原路退回往上跑了,就上火了。於是吃降火藥,其性寒涼,本來就胃寒,再吃寒涼,就涼上加涼,就會胃脹不舒服了。

所以趨溫避寒,保持熱量,不讓胃受寒就是養好脾胃、養好身體的大原則。

那麼如何調理胃部最為良策?

這裡推薦艾灸療法。艾灸療法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防病保健等作用,對於治療胃病或改善脾胃病癥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店裡遇到很多不同病史的胃病顧客,下面列舉一例來學習艾灸調理胃病療法。

女,年齡,37,胃脹,不思飲食,胃口差,大概有兩年時間。平時工作繁忙,腦力勞動多,近兩年感覺身體的體力,精力下降。經常性的胃脹,飲食後不消化,經常沒胃口,一日兩餐不知餓。脾虛,脾胃不和。

1

第一組(下面均省略分/時間單位)

健脾養胃溫調,溫足灸大椎20分,中脘30+足三里40,神闕關元湧泉上艾灸罐灸,疏通後背膀胱經十多分,配合揉腹十多分。

2

第二組

溫足灸大椎20,脾胃俞穴30+中脘30+足三里40,神闕關元湧泉上艾灸罐灸,疏通後背膀胱經,配合脾胃經撥揉。

3

第三組

溫足灸大椎20,章門50+陰陵泉40,中脘神闕湧泉上艾灸罐灸,疏通膽經,配合撥揉肝經。

溫調連灸兩次後,胃脹的感覺消除,食慾稍有改善,但還是有些飲食後消化不了的感覺。後又舒調灸兩次後,胃部不適感消除。

此外有胃部毛病的朋友建議您每天多揉揉這些穴位:勞宮穴、大陵穴、內關穴,能夠養胃暖胃,緩解胃病。忌食冷、辛辣食物、過飢過飽、飲食不潔、身體勞累。

一般自己艾灸,若胃脘部疼痛,建議艾灸中脘、神闕、天樞、足三里;脾虛較重可加用脾俞、胃俞補益脾胃;腹脹明顯可加用氣海調理氣機;伴有噁心嘔吐癥狀的可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泛酸乾嘔明顯可加用公孫;噯氣明顯可加用膻中。治療時間上一般每穴20~30分鐘為宜。

需要提示您的是,中醫需要辯證施治,雖看似是類似的病症,但可能因個人體質、病程等各不同,效果就不同,請您請專業醫生指導治療才能更快的調理好疾病。

hi,親~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寫的還不錯,誠邀大家留言討論!小編感謝您的傳播分享! 同時,如果您想艾灸或對艾灸方法有什麼疑問等,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每天都有專人回復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GIF

艾暖人生

優質陳艾產品/免郵

歡迎訂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艾堂艾灸會館 的精彩文章:

體內堆不得五種垃圾,最傷身了,一定要早點清除!

TAG:國艾堂艾灸會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