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墉偷送乾隆一本書,乾隆如獲至寶,一對可憐父子卻被刨墳受辱

劉墉偷送乾隆一本書,乾隆如獲至寶,一對可憐父子卻被刨墳受辱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江蘇大地剛剛回暖,東台縣的徐家卻迎來冰冷的人生終點。

話還得從乾隆三年說起,江蘇東台縣33歲的徐述夔中了舉人。就在徐家歡天喜地慶賀時,卻得到一個不幸消息。原來,清朝科舉有一個條例,凡中舉之人的考卷必須送到禮部進行二次審核。當年的考試題目是「君使臣以禮」,徐述夔答題時寫了一句「禮者,君所自盡者也」。禮部的官員認為徐述夔寫的「自盡」兩字別有用心,於是取消了徐述夔繼續參加會試的資格,並且永遠不得錄用。

看著大好前途就這樣被斷送,徐述夔就把自己反鎖在家中的一柱樓內,整日飲酒作詩,鬱鬱寡歡,相繼寫下《一柱樓編年詩》、《一柱樓小題詩》、《一柱樓和陶詩》等十多種詩文和小說。乾隆二十七年,徐述夔帶著憤恨離開人世,他的兒子為了告慰死去的父親,掏錢把父親曾經寫下的所有詩文整理後出版,並命名為《一柱樓詩集》。沒想到,一片孝心竟給後世子孫留下禍根。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徐述夔的孫子徐食田和別人因地產交易發生糾葛,同鄉蔡嘉樹是個小心眼,竟偷偷跑去官府舉報說,徐家藏有禁書。當時,乾隆正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搞「文字獄」運動,家中藏有禁書可不是一件小事。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知道這件事情後,馬上偷偷向乾隆舉報,並拿著物證《一柱樓詩集》讓乾隆親眼過目。

乾隆皇帝隨手只翻了一頁,就看到「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的詩句,這就是反詩!乾隆馬上勃然大怒,現在「文字獄」運動開展的有聲有色,竟然還有人和朕對著干,我要親手殺了徐述夔子孫。但隨後一想,這也是一件好事,這個關鍵物證就是一件寶貝,終於有借口向江南不聽話的文人動刀子了。於是,乾隆指示劉墉前去嚴加督辦。

「徐述夔編造狂悖詩詞,妄肆詆譏,其子徐懷祖將逆書公然刊刻流傳,二人雖已身故,仍照大逆凌遲律,銼碎其屍,梟首示眾。」

徐家立刻迎來血雨腥風,徐述夔和兒子徐懷祖雖然已故,但也沒能逃脫被剖棺戮屍、梟首示眾的懲罰。徐家兒孫或被斬首,或淪為奴隸,當地多個官員也因此事受到株連。次年,劉墉因舉報徐家有功,被調至戶部當右侍郎,後來又升遷至吏部任右侍郎。

雖說這個血腥案件的罪魁禍首是當朝皇帝乾隆,但是,在整個事件中,劉墉雖扮演了不光彩角色,卻成了最大贏家。這起乾隆年間規模巨大的文字獄,直到嘉慶年間才被平反昭雪。但後人每當提及此事,仍對劉墉懷恨在心,為徐氏一家憤憤不平。(文章由作者原創,關注百家號——牛眼,分享更多歷史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她是惡毒皇后之子 因母不被父親喜歡 25歲逝世 一生獨寵一妻
乾隆駕崩,馬上彈劾和珅危險性還很大,唯獨此人抓住機會一舉成名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