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是影響王朝國運的決定性因素嗎?來看看明朝那些皇帝

皇帝是影響王朝國運的決定性因素嗎?來看看明朝那些皇帝

首先,一個朝代的興衰成敗,除了皇帝以外,還有很多經濟、政治、制度層面的因素。中國古代皇帝雖然是最高統治者,但也是有很多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的。所謂天子只是天之子,始終大不過天。

天是天道,是規律。

中國古代王朝大多都逃脫不了周期律和外敵侵擾這兩個滅亡魔咒。王朝末年總會因為天災爆發農民起義,如果不幸農民起義成功了,那王朝也會被新的王朝所取代。如果僥倖把農民起義鎮壓下去,王朝也基本傷筋動骨。一個王朝中期是否能有厲害的君王和大臣,決定一個王朝能否續命。此外,外族入侵也是造成王朝覆滅的另一大原因,在冷兵器時代,游牧民族對農耕民族在軍事戰鬥力上有著天然優勢。所以北宋亡於金人之手,南宋亡於蒙古人之手,而已經漢化的金人又被更加強大的蒙古人所滅。

明朝是一個封建王朝,也基本遵循這項規律。皇帝雖然是最高政治領袖,即使再英明神武,也無法處理所有政事,親力親為。所以自秦朝開始,丞相就一直是百官之首,雖然後面歷朝歷代,君權一直採取措施限制相權,但宰相始終存在,為文官領袖。到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徹底廢除宰相之職,並且禁止子孫重設宰相,大權獨攬。但直接導致結果是皇帝工作壓力大,所以,明朝慢慢有了內閣,宣德以後,又有內廷司禮監參與朝政,形成文官集團與司禮監相互制衡,皇帝最終控制朝政的格局。所以,皇帝怠政或者貪玩,朝廷中樞官僚機構一樣能夠運轉正常,只要不是窮途末路,國家的命運並不是只繫於皇帝一人之身。

明太祖

明朝相對於清朝有一不同之處在於大臣非常強勢,內閣力量很強大,也出現很多名臣。而清朝皇權達到頂峰,即使是皇帝信任的軍機大臣也只是執行人員,決策權全部由皇帝控制,所以皇帝對國家命運的影響更大。明朝皇帝也並非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外,都是平庸或者較為無能的皇帝,明仁宗在位短,謚號是仁宗,是一代明君,明宣宗,也是一代有為之君,有宣德之治。明孝宗弘治皇帝,是明朝中葉比較有為的皇帝,開創弘治中興。

明孝宗

嘉靖是一個很善權謀的皇帝,前二十年還是挺有作為的,後二十幾年不上朝,但仍牢牢掌握朝。隆慶皇帝是一個忠厚老實的皇帝,在位期間主要任用徐階、高拱改革,雖當政時間短,卻能實現俺答封貢和隆慶開關。萬曆皇帝前期,張居正主持改革,明朝煥然一新。但張居正死後,萬曆清算他,導致改革成果付諸東流。萬曆當政時間48年,但後期也不上朝,因爭國本長期怠政,導致黨爭越發嚴重。萬曆皇帝也是一個比較聰明的皇帝,萬曆三大征能夠全部打贏,也並非沒有能力。景泰皇帝由於謙在土木堡之變後推上位,在位期間也頗有作為。

再來看其他皇帝。

朱允炆較為優柔寡斷,終究不是他叔叔的對手。明英宗和明憲宗比較昏庸。明英宗在明朝鼎盛時期帶來了土木堡之變,險些丟掉江山,所幸有于謙,復辟以後,有李賢輔佐。明武宗是一個聰明、任性、貪玩的皇帝,寵幸宦官劉瑾,幸有李東陽、楊廷和等名臣輔佐,有王陽明、楊一清等厲害的大臣,不至於生亂。天啟皇帝比較昏庸,重用魏忠賢,黨爭嚴重,朝廷混亂,但遼東有孫承宗、袁崇煥等人,後金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崇禎力圖挽救明朝,當時朝臣結黨營私,互相傾軋,國家內憂外患,而無切實可行之計,財政薄弱,無力為天,最終失敗,和清朝的光緒皇帝遭遇類似。

明思宗

每個朝代皇帝都有能力強的也有平庸的,每個朝代都一樣,這個每個人能力、性格不同是一樣的道理。明朝的國運與皇帝有關,但並不僅僅取決於皇帝,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政治因素。明朝內憂在於農民起義,這是封建社會常態,進入小冰河時期,氣候異常,有天災因素,同時,土地兼并嚴重,國家賦稅過於依賴農民。商稅難以徵收,財政過於薄弱。外患方面,遼東方面後金崛起成為一大強敵,耗費國家大力財力。內憂加上外患,朝臣已基本腐敗透頂,只為私利,不謀國事。崇禎憂心國事,但才幹不具,操之過急,最終無力回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朱重八從出生到造反,是皇帝更是和尚
同樣是皇帝被俘,為何一個亡國,一個又延續了兩百年?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