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運首趟列車·回家的行囊

春運首趟列車·回家的行囊

[flv width=480 height=380 type=mp4 autostart=false]http://stream.xinmin.cn/2018/01/20180201cy3.mp4[/flv]

視頻:回家的行囊。新民晚報新民網 蕭君瑋 徐鳴慧 攝製

【新民網·最新報道】今天凌晨0點50分,K4085次列車緩緩駛離上海南站。35小時47分鐘之後,這輛滿載歸心似箭旅客的列車將抵達終點站重慶北站。K4085次列車是今年上海發出的春運首趟車,長達40天的2018年春運就此拉開帷幕。

圖說:春運首趟車即將啟程。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蕭君瑋 攝

凌晨的火車站塞滿了疲倦的人們,有媽媽背簍里熟睡的嬰兒、跟著爸爸趕路精力旺盛的孩子、造型時髦沉浸在掌上劇集中的男女青年、一根扁擔兩頭掛滿沉甸甸行李的中年夫婦……為了不錯過這零點的火車,一些乘客提前近十小時趕到火車站等候。這歸途列車難免舟車勞頓,但乘客的倦意中透著一絲興奮——回家,一個極富魔力的詞語,這羈絆的力量成了克服萬難的原動力。

這趟列車中,大多數人是長期在滬的打工者。在候車室中,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與這些來自全國、服務上海的人們聊起了背上的行囊和回家之路。

回家行囊:一床涼席

「打工漂泊」惦記孫子

圖說:50歲的王光碧和丈夫把在上海用不上的涼席搬回了老家。

1月31日晚上10:30,距離發車還有兩個多小時,K4085列車所在的七、八號候車區人已經坐得滿滿當當,一些人席地而坐,有的則已經疲憊地趴在行李上睡著了。人頭攢動間,一個高高豎起的涼席特別引人注目。席子的主人是50歲的王光碧和席仕華夫婦。

說起春運千里扛涼席,王光碧笑著解釋說,他們在上海一家鞋廠打工,這床席子可謂見證了打工者的漂泊。「老是在搬家以後發現,床的大小和席子不匹配。恐怕之後也用不上,乾脆帶回去。」明天早上在秀山站下車後,夫妻倆還要再坐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才能到家。

夫妻倆外出打工已經十多年了,最初是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如今孩子們都已經工作、成家,原本可以在老家享清福的他們卻依然選擇外出打工,「就是習慣了」。

現在他們心裡最惦記的就是剛剛半歲的小孫子。小孫子出生,夫妻倆破例年中回了趟老家,這又是大半年沒見,他們特地買了幾件小孩的衣服帶回去。「他現在應該會笑了,還能咿咿呀呀的了。」說到小孫子,王光碧笑得合不攏嘴。

回家行囊:兩把椅子

「反季候鳥」返鄉過年

圖說:雖買到了卧鋪票,8歲的張俊傑和爸爸叔叔們還是帶了兩個板凳上路。

買到了卧鋪車票卻還帶了兩把無靠背椅子,8歲的張俊傑和堂弟,以及父親張忠海,叔叔張忠軍一行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川渝熱門方向,搶到兩張卧鋪實屬不易,「帶上板凳,路上可以換著休息」。

面對記者的提問,活潑的張俊傑一點不怯場。兩歲多就跟著爸爸媽媽到上海生活,小俊傑對老家的概念就停留在過年上。能放鞭炮、能盡情玩電腦,這些都讓他很興奮。

圖說:發車時夜已深,張俊傑和堂弟上了車依舊很興奮,爬上中鋪和記者揮手告別。

春運路上,小俊傑跟著爸爸出發回老家。一問才知,媽媽與他們分開行動,要晚不少天才能回老家。原來,平時在船廠工作的爸爸張忠海帶著小俊傑生活,媽媽則在川沙工作。雖然同在上海,平時見面的機會卻不多。今年因為媽媽單位活多來不及做,只能等春節之後再回老家探親。

張忠海說,今年他們特意早回去,是為家中一位長輩祝壽,「回家過年不就是奔著看看老人去的嘛」。

回家行囊:一摞塑料桶

「扁擔夫妻」人在家在

圖說:一根扁擔挑起沉甸甸的行李,裡面裝著他們的全部家當。

一根扁擔兩頭挑著一米多高、塞滿東西的塑料桶,兩個半人多高的行李背包,瘦小的任達仙和毛興榮夫婦行李多且重,但卻裝得整齊利落。看著簡單,但挑起這扁擔可是個技術活,記者嘗試了幾次,總是掌握不好平衡,不是沖前倒就是往後翻。

這些行李是這對五十歲上下夫妻在上海的全部家當。他們的生活軌跡隨著一個個建築工程而變化,工程項目結束時,往往也就到了搬家的時候。他們將被子、衣服和日用品打包,扁擔上一挑就回老家。「明年這些我們也不會再帶來了,到時候再買新的。」在上海打工三年,毛興榮對這裡的印象很不錯,他說在這打工,「安全,講道理。」

夫妻倆原本買了2月4日出發的這趟列車,可這幾天又尋思著早點回去,於是昨天上午便到火車站碰碰運氣,雖然依舊是站票,但所幸改簽提早出發的願望實現了。

毛興榮說,早點回去,是為了快些看到在老家上中專的兒子。女兒出嫁了,兒子一個人難免孤單,但他們還是要在外面打工,「就是為了他呀,再熬幾年就該出頭了」。

回家行囊:一個電飯煲

「攀高藍領」精打細算

圖說:宋師傅真是居家好男人呀~

在這些受訪的乘客中,宋成軍師傅可能受到的「禮遇」最高——他是下班後,由老闆親自開車送來車站的。「工作太忙,老闆還問我加錢能不能不回家過年,不放人啊!」

平日里,55歲的宋師傅是一位空調安裝師傅。在昨天結束這一年的工作之前,他還爬在四層樓高的室外安裝中央空調外機。眼瞅著老闆的生意蒸蒸日上,宋師傅愈發忙得腳不著地。這次他頂住「壓力」,提前一個月請家人幫忙在網上買了火車票,想回老家放鬆放鬆。

圖說:宋師傅攜帶的塑料桶。

談起帶回家的禮物,雖然吃穿在老家都能買,宋師傅還是在臨走前買了個電飯煲帶上。精打細算的他給記者算了筆賬,吃穿用品在哪兒買都一樣,小家電縣城貴不少,這樣一個能省下一、兩百。打工一年忙到頭,何不對自己好點。在他隨身攜帶的塑料桶中,也處處體現這種會過日子的精細:車上吃的口糧、半包抽紙、三個衣架和用了一半的洗衣液。樣樣不浪費,帶著回老家。

再回想為何要買個電飯煲帶上,宋師傅說,煮飯好吃,回去給老婆孩子嘗嘗。咬咬牙,電飯煲,買下!

回家行囊:到了再買

「兩手空空」不添麻煩

圖說:在眾多旅客中,蔣成祥三人算是「輕裝上陣」,只有幾件換洗的衣物和吃的。

靠近檢票口的過道處,39歲的蔣成祥、32歲的譚明芳和他們的叔叔譚文國坐在各自的行李上。他們大概是旅客中行李最簡單的人:每人一件小行李,一袋三人旅途中吃的。

「什麼都沒帶,就帶了幾件換洗的衣服。」 蔣成祥說,外出打工多年,很多東西老家也買得到,早已不需要他們從上海帶回去了,「我們人回去,他們(家人)就開心了」。

這麼多年老家和上海之間來來往往,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旅途對他們來說早已習以為常。說到今年怎麼買到車票,三人直呼幸運。搞不來網上購票的三人用了「最原始的辦法」。昨天一早,他們去松江南站的售票窗口買票,沒想到還真就買到了車票。雖然只是站票,但能順利出發他們還是很開心,「據說網上搶票很激烈的,我們能買到票,相當不容易了」。

出門在外

五大小貼士需注意

圖說:2018春運正式啟動,上海三大火車站預計共發送旅客1315萬人,較去年增長115.17萬人。

1.不要走錯車站。上海共有3個火車站,分別為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開行車次各有不同。平時可利用後續運能辦理改簽,但春運期間鐵路運能緊張,辦理改簽困難。建議旅客出行前務必看清票面乘車站。

2.不要弄錯候車時間。春運期間,鐵路大量開行列車增加運能。因當今高鐵開行密集,白天及前半夜幾無加車可能,部分列車被安排在半夜乃至凌晨開行。希望旅客認清票面乘車時間,如後半夜的列車請提前一天到站候車。

3.確保票、人、證一致。鐵路實行實名制管理,檢票時請提前準備好車票和訂票時所使用的乘車人有效身份證件,票、人、證不一致的,將無法進站乘車。未攜帶二代身份證的旅客,可至各站區公安制證點辦理臨時身份證明,用於購票出行。

4.根據票面信息尋找候車室。為方便旅客出行,鐵路上海站在列車車票右上角印有對應的候車室或檢票口。對照車票,旅客可直接找到檢票口,方便快捷。

5.不要攜帶超大、超長、超重行李。因高鐵動車組列車運行安全需要,對旅客隨身攜帶的行李有尺寸及重量的要求:長寬高相加不超過1.3米,桿狀物長度不超過1.8米,每人攜帶行李重量不超過20千克。如有超大、超重行李,可在虹橋站辦理「高鐵快件」託運或「高鐵隨手寄」業務,在安檢口及出發層2號服務台等地點均有受理點。

根據天氣預報,近期上海仍受低溫侵襲,為了給廣大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務,鐵路上海站啟動預案,上海站、上海南站候車室實行24小時通宵「不打烊」,站區空調、熱水等設施加密巡檢頻次。同時,三大站利用周邊停車庫等場地開闢臨時候車區,在必要時可供旅客在內休息候車,確保旅客不受凍,平安踏上回家路。(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李若楠 蕭君瑋 徐鳴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易買得中國最後一家門店無錫錫山店月底關停 去年虧損兩千萬
應對美國「缺席」 日澳「拉幫結派」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