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遲到」30年攝影路,如今他在萬江忙什麼?

「遲到」30年攝影路,如今他在萬江忙什麼?

從他第一天開始接觸攝影,

就不疾不徐地行走在這條路上。

他一路走一路觀望揣摩,

不同的人帶給他對於攝影各個層面的不同領悟,

他的攝影風格因此變得包容而多元;

他從繪畫中尋求攝影題材和靈感,

生活成了攝影的一部分,

而攝影就是他的生活。

他溫和圓潤,

節奏平緩,

他是朱文傑,

一個關注生活細節的攝影記錄者

認識朱文傑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那是在年初,同事去參加公益攝影培訓在萬江的公開課,回來以後除了讚歎大師技藝,還說了一句話:「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是平和謙虛的。」——這句話,說的就是朱文傑。

朱文傑的攝影作品有藝術有生活有紀實,非常全面,很難想像這是同一個人所拍。

如此人物,筆者自然有許許多多的好奇和疑惑想向其請教。於是,就有了這篇專訪。

初臨「愛攝愛學」俱樂部,梵音繚繞,兩側的書籍琳琅滿目,但能快速地辨析出,攝影類叢書少之又少,書目較多為文學、歷史類,疑惑油然而生……

很多人會將攝影誤解為從繪畫開始,但事實是從文學開始。朱文傑介紹到,學文學的人,沒有接觸過攝影,也能拍出很好的照片,因為他們的文藝觸感,賦予照片靈魂與思想

就藝術門類特性而言,攝影家藉助的是照相機、感光材料和存儲介質塑造藝術形象,發揮其藝術作用;而文學是直接訴諸人的想像的語言藝術,它通過的是語言這種媒介去觸發人的想像力,再造藝術形象。但是,它們又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創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雖然,攝影與文學之間的關係不能像與繪畫的關係那樣,很直接地歸結出在構圖、色彩、色調等方面的相同點。但是,其在攝影文學實踐中的日趨結合,已促使我們不得不審視一下二者在發展中形成的這種內在的漸近關係。

「Lens、三聯生活周刊等雜誌,都是我喜歡看的雜誌。相對來說,一個人學的東西不能太局限,雜誌有個好處,它的面會很廣,但不會很深。我能在雜誌的熱點話題中,用最短的時間,學習到周邊最多的知識。」朱文傑說道。

說到這裡,我們會產生共鳴,「有輸入才有輸出」優質的內容,優秀的攝影作品,就必須不斷學習,持續輸入,像朱文傑每天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看書,不然就會感覺自己被榨乾了。

「人是需要學習的。」他善於尋找書中的攝影精神導師,先模仿再去演變成自己的東西。與書共處,往往便能看到它的優點,並從中學習,朱文傑最初的攝影精神導師是阮義忠。

「阮義忠的職業是一名編輯,我將來也想成為一名編輯。當我成為一名編輯後,我可以發掘更多的攝影家。」四十齣頭的朱文傑,仍在學習,不止眼前。

當過中學教師,開過照相館,從事金融服務19年。一年前,他毅然從傳統行業中逆轉成為一名生活記錄者,只為了當初的夢想。

「身邊很多人會被生活磨滅了理想,曾經有幾年我將相機擱置一旁,每日早出晚歸,過著平常人的忙碌生活。有時靜靜地思考,這是否是我想過的生活?」

話畢,他向筆者展示了一張生活寫照的圖片,他介紹到,這是70後創業者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表達了人忙碌一天歸家後,仍有無數家務在等著他處理,渲染了中產階級艱辛的氛圍。

在這些充滿了人文氣息的相片里,滲透著淺淡的清愁,溫和的影調,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景,通過人和環境的結合,自然地呈現出一種平等和互知的氣息,彷彿隔壁鄰居之間在嘮叨、話語,輕易地直達內心。

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朱文傑較少去干涉被拍攝對象,還原最真實的感覺。作品背後總是他情感高度體現的瞬間,也是他個人能力的高度體現。

在他看來,相機已不僅是一種工具,一種表現的媒介,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眼睛的延伸,心靈的撞擊,相機所能看到的,也就是他心靈所感受到的。

在朱文傑身上,我們可以發現他與一般的攝影師有明顯的區別,他極少從事商業性推廣,熱衷於用公益講座的方法去普及一些基本的攝影觀念。

「我覺得我們對攝影作品的審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像畢加索的作品,我們很難用「美」或「不美」來點評,但我們也不會嗤之以鼻。

那麼,對於攝影藝術的受眾,特別是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面對一幅攝影作品時,很難懂得攝影家所使用的藝術手法,並捕捉到攝影家在作品中帶給觀眾的激情與美的感受。

「現在很多人會把攝影與畫畫混淆,我可以用這種講座的方式去做普及的工作。」讓觀眾在欣賞過程中能體會到攝影者按下快門時那一刻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在數碼相機普及之前,暗房作為從膠片到相片的最重要環節,曾受到攝影愛好者極高的重視。

1993年,朱文傑擁有第一個暗房。配藥、顯影、停顯、定影、水洗……這個神秘的空間,曾是他「後期」的場所。一個好的攝影師除了重視照片的質量,也會重視後期處理。早年間,他會親自「曬」創作作品。

沖印店與暗房最大的區別在於,沖印店僅按照圖片原本拍攝的色彩及光感粗略沖洗。他解釋到:「創作作品有的時候,在特定的地方需要加點光,有些地方需要減光,這都可以在暗房中『動手腳』,用人手實現。」其實,暗房的作用與現在的Photoshop使用一致,只是將手工的東西變成電子。

那麼,數碼時代有哪些好處?

快捷、方便。在細節的處理上,傳統工藝的質感會更好點(黑白),但如果是彩色,那肯定是數碼。」朱文傑快速地回答到。

攝影這種藝術形式誕生不過百多年時間,但它卻給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驚天動地的變化。早期的攝影主要是貴族化的活動,現代攝影技術特別是數碼攝像技術的出現使每一個人都能拿起相機,成為生活的記錄者

現在照相機已經普及了,手機上也都有自帶的攝像頭可以隨時拍攝,但是我們只是處於簡單的拍攝並無任何技巧可言,拍出的照片也沒有美感。學會欣賞攝影作品是攝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為能從別人的作品中吸收營養,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攝影一直是萬江攝影界的薄弱部分,朱文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推動萬江攝影水平整體提高。

目前這種「以一帶多」的形式也是提高攝影技術的重要手段,更多時候他會通過公益講座讓更多人了解攝影,他希望日後能夠慢慢擴大影響力,帶動萬江攝影發展。

誠然,優秀的作品背後都是歲月錘鍊的人生。40歲才徹底沉迷攝影的朱文傑用相機講故事,為我們呈現了獨具一格的畫面,也走出了自己「遲到」但精彩的攝影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莞學 的精彩文章:

TAG: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