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偏安東南一隅的東晉王朝的這兩項改革維持了東晉政權的存活!

偏安東南一隅的東晉王朝的這兩項改革維持了東晉政權的存活!

西晉滅亡後,宗室司馬睿在琅琊大族王導的幫助下,取得了南北士族的共同支持,建立了東晉。而東晉是個門閥士族最為典型的朝代,皇帝和門閥士族是共同分享政權的。皇權削弱,琅琊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等幾家北方士族輪流執政。在各方矛盾的交織中,東晉的掌權集團,只滿足於偏安的局面,並沒有進行以振興國力、收復北方為目的的改革,只是進行了一些維持偏安統治的調整,值得敘述的只有土斷和建立北府兵這兩項內容。

晉元帝司馬睿像

一、推行土斷。

那什麼是「土斷」呢?土斷就是東晉廢除僑置郡縣、使僑管土著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的辦法。西晉末年,北方陷入了戰亂,北方的人口為躲避戰亂開始在世家大族的帶領下舉族大量南遷,如高平金鄉大族郗鑒率領鄉里千餘家遷徙到廣陵(今江蘇揚州市)。北方的人民也有分散流移到南方的,但最終也被這些世家大族所兼并,成為了他們的依附人口。北方大量人口遷徙南方,給社會秩序造成了一定的混亂,東晉政府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和保護南遷士家大族的利益,就在流民集中的地區,用他們原籍的地名,設置了僑州、郡、縣,單獨立籍,稱之為僑戶。當時僑置郡縣並無一定的邊界,不征僑民租稅徭役,士家大族也廣造田園,隱匿人口,兼并激烈。

但隨著東晉政的穩定,僑置郡縣(我國古代政權在戰爭狀態下,政府對淪陷地區遷出的移民進行異地安置,為其重建州郡縣,仍用其舊名,這類郡縣被稱為僑置郡縣。)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主要是它造成了戶籍制度的混亂和國家收入的減少。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朝廷就推行了整頓戶籍,使僑戶著籍輸課的土斷。土斷政策的中心內容是——整理戶籍。居民不分僑、舊,一律在所居郡縣編入正式戶籍,取消對僑人的優待。與此同時,清查隱匿漏戶,把逃亡的農民和由豪強隱佔的私屬等人力清查出來,把他們成為政府的賦役對象。東晉曾多次進行過土斷,其中最有成效的有兩次,一是公元364年,在大司馬桓溫的主持下,再次推行了土斷,閱戶口,嚴法禁。期間宗室彭城王司馬玄因藏五戶就被下獄治罪了。這是東晉比較有成效的一次土斷,被稱之為「庚戌土斷」。二是晉安帝義熙八年至九年,劉裕當政時,再次依照庚戌土斷之例,實行了土斷,從江、荊二州開始,後推行於全國,稱為「義熙土斷」。

大司馬桓溫雕像

土斷是政府與世家大族爭奪人口和賦役之間的較量,通過土斷,世家大族所控制的人口成為了國家的編戶,擴大了政府的賦稅來源,增加了賦稅收入,同時也抑制了豪強勢力。由於僑民也加入了負擔賦役的行列,從此由北人變成了南人,客觀上也加速了南北人民的融合。

二、組建北府兵。

317年東晉建立後,軍隊繼承了西晉的兵戶制度。兵戶世代為兵,並且負擔沉重,東晉又以奴隸、罪犯來補充兵戶,這樣就使得兵戶的地位十分的低賤,時常有兵戶逃亡、反叛的事情發生,這樣的軍隊的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377年,朝廷因前秦強大,對東晉虎視眈眈,晉孝武帝下詔求文武良將鎮御北方。此時重臣謝安當政,謝安就讓自己的侄子謝玄去組建北府兵。379年,謝玄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因此這隻軍隊就叫北府兵了。

謝玄像

北府兵是靠招募成軍的,在兵源上可以說遠遠優於兵戶,北府兵主要在廣陵、京口、晉陵一帶招募北方的僑民組成,並且北府兵的兵、將地位、待遇較之前也大大提高,士兵立功後可以得到獎賞和提拔。同時他們因為失去家園故土,所以有著極高的收復家園的慾望,戰鬥力是十分強的,這也是與那些被迫應役的兵戶的本質區別。在後來著名的淝水之戰中,謝玄就是用北府兵打敗了南下攻晉的苻堅大軍!

淝水之戰

由於東晉政權的滿足現狀,不思進取,東晉末年,階級矛盾激化,鬥爭不斷。北府軍出身的大將劉裕在鎮壓孫恩、盧循起義,討伐桓玄,滅南燕的戰鬥中勢力壯大,逐漸控制了東晉政權,公元420年,劉裕廢掉了東晉恭帝司馬德義,自立為王,建立了劉宋政權,南方歷史自此也進入了南朝時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東漢,曹魏以及東晉禪讓之君的不同結局
東晉孝武帝因一句戲言被老婆殺死,還有一位皇帝死的更窩囊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