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語「隨珠彈雀」背後的故事:楚隨交惡

成語「隨珠彈雀」背後的故事:楚隨交惡

推薦:唐高宗如何對待父皇唐太宗的宮妃的?

似水流年

愛過的人過得怎樣

安靜

00:00/04:21

文/尤磊

(傳說中的隨侯珠)

【作者簡介】尤磊,筆名:歸去來,駐馬店市作協會員。喜歷史人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小編註:

隨珠彈雀:用隨侯珠去彈鳥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輕重,得不償失。

(以下為一組影視里的楚國服飾)

(一)春秋第一縣

對於楚國,周王朝是鄙夷且忌憚的,這不成器的玩意兒從來就沒讓人省心過。

當年,周昭王南征不返。後來,楚子熊渠滅鄂,譖號稱王,這是楚國強大的開始。現在湖北大冶銅綠山(古屬鄂國)還有楚人煉銅的遺址,這說明至少在熊渠滅鄂後,楚人已經擁有了大量的銅。終春秋一世,銅是重要的戰略物質和經濟物質,可做刀槍劍戟,可做貨幣流通,所以被稱為美金(不是美國人用的錢)。春秋末,鐵器逐漸應用於生產生活,但當時鐵的冶煉技術尚不發達,鐵質脆鈍,應用不廣,因此被稱為惡金。東周時常見國君賜功臣勛戚黃金若干,這裡所說的黃金便是銅。

有了銅,便有了殺伐決斷的資本。楚國發明了「連弩」,如果弓箭相當於步槍的話,這「連弩」就是機槍。自春秋以降,因為產銅,楚國一直是軍工大國,軍事強國。

熊渠之後,歷代楚王均以中原爭鋒為己任。到了周宣王時,楚君若敖在位,這也是一野心勃勃的主兒,恨不得一步踏到鎬京去。若敖有個兒子封於斗(湖北勛西)地,因此,此一支系稱若敖氏又稱斗氏,這是很牛的一支氏族,我們不妨先記住他。

周宣王坐不住了,又在漢江以東以北分封了不少諸侯。按照五行學的觀點,山南水北為陽,所以,這諸多碉堡式的國家被稱為「漢陽諸姬」,當然也有異姓婚姻之國,包括:申(南申)、呂、鄧、隨、唐(山西之唐被周公伐滅以後,周宣王時又封了一個姬姓唐國)、江、息、黃、沈、賴、貳、軫、鄖等。

後來,若敖的孫子熊通殺侄自立,不幾年就滅了權國(湖北省沙洋縣)。滅權之後,熊通在此設縣,以斗緡(疑似斗氏第一代)為縣尹,權縣被稱為春秋第一縣。

以前諸侯滅國,通行的做法是以功臣為世襲領主,熊通立縣尹,那意思就是說讓你先領導著,不行我就換人,這無疑強化了中央集權,也是後來郡縣制的先聲。

楚國職官以「令尹」為大,相當於中原諸國的上卿,縣尹也就是派出去的「令尹」,或者叫地方上的「令尹」,這從「縣」的本初意義上也可看出端倪。縣者懸也,也就是世襲封建制下孤懸於外的中央直轄地。後來,斗緡反叛,不過是舊勢力不甘沒落的反撲而已。按理說,楚國開了郡縣制的先河,理應成為新興制度的代表,進而領袖群倫,一統天下。但是很不幸,他只是開創了一種制度而不思完善,到了戰國之末,縣君勢力尾大不掉,歷史又走了回頭路,偌大的楚國其實早已分崩離析。


(二)漢陽諸姬,隨國為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隨國的國土大,應該相當於如今隨州市一個地級市的面積。其次,隨國位於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現在叫做「隨棗走廊」的地方,在古代,那是漢江平原與南陽盆地的必經之路。從地緣意義上說,楚國若想入侵中原,必須首先控制「隨棗走廊」。

位置險要,責任重大,隨國儼然就是圍楚的總盟主。

在隨國有個悠久的傳說。很早年間,有一代隨侯在出遊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心生惻隱,令人敷藥包紮後放歸草野。大蛇痊癒後銜著一顆夜明珠來到隨都,對隨侯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答。珠盈徑寸,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此珠就是被稱作「靈蛇珠」的隨侯珠。

隨侯珠與和氏璧並稱「春秋二寶」,成語有「隨珠和璧」一詞,比喻無價之寶。

後來,莊子在《讓王》中說: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用珍貴的隨珠,打千丈高空的鳥雀,世人一定會笑他。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他所用的東西太貴重,但所求的東西太輕微了。

隨國有「隨侯珠」嗎?不敢確定,但在楚人眼中,隨國扼漢水淮水之咽喉,儼然就是個大寶貝。打蛇打七寸,如果能夠制服隨國,那無疑就撕開了一條躍馬中原的口子。齊魯鄭宋,這些孫子鬧騰的沸反盈天,我為什麼不能分他一杯羹?再說,隨國都服了,江漢間那些彈丸小國還不立馬俯首稱臣。

(三)楚隨交惡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熊通兵發隨國,駐軍於暇地(隨國邊地,今址不詳),目的只有一個,讓隨侯給周王捎個信:吾有敝甲,欲觀中國之政,請王張吾號。就是說您老不是被鄭寤生那老小子欺負了嗎,如今我們有這個實力,只要您老一句話,升咱個公爵,頂不濟給個侯吧,我們就替您報仇。隨侯腦子也是被驢踢了,答應幫他說合。結果呢,結果在周王這裡就沒有結果了。請神容易送神難,這道理周桓王懂。這一切都在熊通的意料之中,你不封我自己封,他索性來了個一步到位,弄個十二旒的冕戴頭上了。

你稱王就稱王吧,他在暇地還不走了,隨侯發毛了。不久,楚使薳章(昐冒王之子,熊通侄,食邑於薳)來到隨都,想與隨國簽訂盟約。

我堂堂天子同姓國,你乃蠻夷也,盟約豈是說簽就簽的?再說,我與你盟,還不是做你的小三,我那幫小弟怎麼看我。但是不盟,總得給個理由先,於是派少師(官名,人名不詳)去楚營辭謝。

聽聞隨國消息,大夫斗伯比(若敖之孫,斗氏族長)對熊通說:我們一直炫耀武力,那些小國就因害怕而抱成了團,所以才一直衝不出「漢東諸姬」的包圍圈。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收起鋒芒,示弱於隨國,讓他自高自大,時間長了,那些小國就會與他離心離德。聽說那位少師很驕傲,請大王以疲弱的士卒給他檢閱。

熊率且比說:隨國大夫季梁賢德,有他在,這樣的小伎倆恐怕不能得逞吧。

斗伯比說:少師正有寵於隨侯,季梁的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熊通道:善!

於是,拉出老弱病殘擺起了依仗隊迎接少師。

少師回去後,在隨侯面前狂笑不止:盟啥盟,都說楚兵驍勇,他姥姥的,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瞎子瘸子二半吊子都拉出來了,就這還敢騷擾我們大隨!主公,打吧!

隨侯想答應,季梁不同意:交戰雙方都像鬥雞一樣爭著秀肌肉,楚國是大國,示弱於我們,明顯意在引誘。我聽說小能勝大,在於小國得道大國失道,所謂道,就是忠誠於人民而取信於神靈。

隨侯道:我祭祀用的牲畜都很肥壯、穀物飽滿而齊備,怎麼能說是不誠信呢?

季梁道:如今我國人民正在忍受饑荒,國君您依然大魚大肉,燕舞鶯歌。人民是神靈的主人,所以聖明的君王都是先治理好人民然後才致力於神靈。可是現在,人民和您並非一條心,神靈也就缺了主人。主公您個人敬神雖很豐盛,那又會帶來什麼好處呢?我們只有暫且息兵,整頓內政,團結同姓的兄弟國家,或許還有希望免於禍難。

隨侯沉思良久,覺得還是季梁的話有道理。

隨國沒有驕兵冒進,面對城堅池深的隨都,熊通徒嘆奈何。

我還會回來的!他恨恨地想。

(傳說中的隨侯珠)

《紅樓夢》里哪幾個女人門第極低,卻機緣巧合嫁進了高門?

蕭紅有幾個孩子?他們命運如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孔子的嬉笑怒罵是這個樣子的
棄婦文化為何貫穿我們整個歷史?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