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四大才女的悲苦VS冰心的幸福:理性是女人的護身符

民國四大才女的悲苦VS冰心的幸福:理性是女人的護身符

民國的才女們,婚姻能真正完美幸福的少之又少。除非終身不嫁,女人最終的命運與幸福與她選擇的男人息息相關!選擇優劣取決於理性 ,而女人大多感性!才女們更感性,所以才女們大多薄命!冰心卻是例外,不論是愛情婚姻還是生活,她都不經歷風雨,真正做到了「歲月靜好」。因為她理性選擇了愛人、選擇了婚姻!理性是女人的護身符!

1

感性是女人的悲劇之源!

民國四大文學才女,蕭紅、石評梅、廬隱、張愛玲,看看她們的人生,滿是凄涼,蕭紅活了31歲,石評梅活了26歲,廬隱活了36歲,張愛玲最長壽,活了75歲,但張愛玲晚年一個人離群索居近三十年,死去一個星期才被人發現。

才女石評梅因涉世不深,被有婦之夫吳天放欺騙,因為第一次錯誤的愛情,導致真正美好的愛情出現時,石評梅屢次無情決絕地拒絕高君宇的愛情,高君宇不幸英年早逝,石評梅悔恨交加,直至也在26歲的年紀哀怨而逝,留下千古悲劇!

石評梅高君宇雕像

石評梅的好友,與林徽因、冰心同屬福建三大才女的五四時期著名作家廬隱,冒著眾人的指責,選有婦之夫作夫,註定悲劇收場,最後又感性用事,嫁給小自己9歲的詩人,詩人經常失業,婚後生活窮困潦倒,生第三胎孩子時,為了節省費用不去醫院,花十元錢請助產士在家接生導致子宮大出血而死,在36歲的美好年華。有名望的女作家,感性地選擇了愛情,卻敗給了生活!

廬隱選擇第一個丈夫時,遭到了家人及朋友的反對,但廬隱曾天真地以為「只要我們有愛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緊」。然而,嫁給使君有婦的郭夢良後,才發覺「僅僅有愛情是不夠的,」婚後婆婆厭棄,郭夢良前妻糾葛,廬隱為了生活奔波外還得忍受輿論的冷嘲熱諷。在外人的打擊面前,丈夫也退縮了,「是我理想的結婚生活,和我實際的結婚生活,完全相反。」 得不到祝福的婚姻註定悲劇,兩年後丈夫病逝,廬隱獨自帶著女兒漂泊,因為一次不理性的選擇,廬隱輸得一塌糊塗。

廬隱(中間)

廬隱第一次不理性選擇嫁給有婦之夫,輸了,第二次又感性用事,嫁給了小自己9歲的窮詩人,但是浪漫的詩終究不能變成麵包,在柴米油鹽的現實生活面前,詩意敗給了金錢,十元錢請的助產士刮破了廬隱的子宮導致大出血而喪命!悲乎!

2

蕭紅短短的31年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飢餓、動蕩中度過,即使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又怎樣?1938年在武漢與端木蕻良結婚時,蕭紅說「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因為蕭軍帶給她精神肉體的傷害,她轉而向端木蕻良這個稻草求救,沒想到僅僅只是個稻草。

蕭紅1934年在青島櫻花公園

兩人婚後不久,日軍轟炸武漢,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蕭紅,一人前往重慶。電影《黃金時代》里,快臨產的蕭紅擠在逃難的人群中,摔倒爬不起來,還是路人扶起了她。這是蕭紅真實經歷的寫照,她選擇的男人只顧自己逃命。1940年蕭紅到達香港,此時香港已經淪陷,1942年蕭紅貧病交加死於醫院,終年31歲。死時她選擇作依靠的男人不在身邊,蕭紅臨終前在一張紙片上寫下:「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蕭紅出身於富裕家庭,因為反抗封建家庭包辦的婚姻,而與懦弱缺乏擔當的表哥私奔,拉開了自己「沒有青春、只有貧困的」悲苦人生序幕。蕭紅慨嘆「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卻沒有反思一次次把自己逼向絕境的是選擇了錯誤的男人,一錯再錯!

1935年蕭紅(右)與蕭軍合影

蕭紅一開始於已婚的表哥私奔,就註定是悲劇,被表哥拋棄後又去找自己不喜歡的逃婚對象官宦之子汪恩家,汪始亂終棄,又象抓救命稻草投入花心男人蕭軍的懷抱,蕭軍傲慢自負、粗糙暴躁,二蕭經常衝突不斷,蕭紅對蕭軍徹底失望後,卻懷著蕭軍的孩子匆匆投入端木蕻良的懷抱。蕭紅從沒有用腦思考過自己的人生,更何談理性選擇,悲慘結局是註定的,不是「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而是她的人生完全踐行了「女性缺乏理性思維選擇男人,所以天空是低的」。

3

以理性冷峻著稱的張愛玲,在選擇愛人時,也逃脫不了女人在愛情面前缺乏理性的宿命。

1944年2月,因為看了張愛玲的《封鎖》,胡蘭成去拜訪張愛玲,第一次去吃了閉門羹,留下電話和地址走了,沒想到張愛玲第二日主動去胡蘭成住處拜訪,在胡蘭成客廳里,聽胡蘭成高談闊論了5個小時, 這個38歲的中年男子,瀟洒健談,口若懸河,風度優雅。張愛玲只是靜靜的坐著,聽著,可以說,就這5個小時的談話,張愛玲徹底淪陷了,平時很少會客的張愛玲,第二天卻讓胡蘭成回訪。兩人依然相談甚歡,依然胡談得多,張聽得多。胡蘭成趁熱打鐵,知道自己已俘獲張的少女心,當晚回家後寫了一首新詩和一封信給張愛玲,張愛玲的回信是: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張愛玲與胡蘭成

僅僅因為老於世故的成熟中年男人的口若懸河的惺惺相惜,一廂情願地認為閱女無數的世故男人真的懂她愛她,張愛玲就托出了一個女人全部的心,胡蘭成提起他第一次看到張愛玲的相片,她特意取出,給他在背後題了字:「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胡蘭成何許人也?一個賣國求榮的漢奸,一個處處沾花惹草、處處留情、毫無責任感羞恥心的男人,典型的渣男!如果張愛玲稍微理性分析一下胡蘭成的為人和過往生活處世態度,張愛玲還會奮不顧身地在24歲的花樣年華與38歲的接過數次婚的胡蘭成簽訂婚書嗎?

1944年8月張胡結婚,他們的婚書是這樣寫的:「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1944年11月,胡蘭成去武漢,很快迷上年輕貌美的護士小周,還與小周舉行了婚禮,僅僅數月就又與別人舉行婚禮,這哪裡是「相知與懂得」的愛人? 張小姐一廂情願的感性臆想罷了!

張愛玲

1945年,胡蘭成逃難到溫州,途中與寡婦范秀美勾搭同居,逃難途中一邊受著張愛玲的金錢接濟,一邊與別的女人做這夫妻,這樣濫情的男人,值得張愛玲「低到塵埃」里愛嗎?

我們的張小姐在寫別人愛情時冷峻理性,而在自己的愛情面前,全都是一廂情願的小女人的感性,感覺胡蘭成真正懂她,愛他,沒有一絲一毫的理性分析,如果張小姐稍微理性分析一下胡蘭成的為人,一個沒有是非觀家國觀、搖尾乞食的卑鄙小人,一個沒有責任感處處濫情的男人,縱使巧舌如簧,又如何能給張小姐帶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晚年張愛玲

正是與漢奸胡蘭成的三年婚姻,張愛玲後來錯過真愛,中年遠走海外,一個人在海外孤燈常伴幾十年,死去一個星期才被人發覺,這樣的人生結局,絕不是張小姐身陷胡蘭成情網時能想到的,那時她還企盼著他能給她帶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呢?

女人選擇了什麼樣的男人,就選擇了怎樣的人生!這話在冷峻深刻的張愛玲身上同樣適用。

張愛玲不屑為伍的冰心,卻真真做到了一輩子「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何也?因為冰心理性地選擇了自己的愛人和自己的婚姻。

4

張愛玲說: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甘心情願的。

在民國的諸多才女中,冰心不是最有才的,更不是最漂亮的。但冰心有一點,可以將那個時代的所有女子都比下去。那就是她的一生是最幸福的,沒有大起大落,有的只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冰心生於1900年,於1999年去世,活了99歲,是一位世紀老人,享盡尊榮。她完整地體驗和經歷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因為她長壽,她有充分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的人生是非常飽滿的。在她走時,幾乎沒留下什麼遺憾。

冰心的人生如此豐滿,與她理性地選擇了一位終身伴侶吳文藻分布開的。這位伴侶是怎樣的人呢?

冰心吳文藻結婚照

婚後,吳文藻把冰心的照片擺在自己書桌上。

冰心問:「你真的是要每天看一眼呢,還只是一種擺設?」

吳文藻答:「當然是每天要看。」

有一天吳文藻上課去了,冰心將影星阮玲玉的照片換進相框里。過了幾天,吳先生沒有理會,冰心提醒他看看相框里的照片,他才有些尷尬地笑著將相框里的照片換了。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春晨,冰心和婆母等人都在樓前賞花,老夫人讓冰心將吳先生請來共賞。他站在丁香樹前,心仍在書上,便問冰心:「這是什麼花?」冰心故意逗他說:「這是香丁。」吳先生心不在焉地點頭道:「呵,香丁。」眾人聽了都有啞然失笑!

在西南聯大時,一次吳先生隨冰心去城內看岳父,冰心讓他上街為孩子買點心薩琪馬。由於孩子平時不會說全名,一般只說「馬」。吳先生到了點心鋪,也只說買「馬」。

冰心還讓他買一件雙絲葛的夾袍面子送父親,他到綢布店卻說要買羽毛紗。

幸虧那個店平日和謝家有往來,就打電話問冰心:「你要買一丈多羽毛紗做什麼?」

謝家人聽後都大笑起來。冰心只好說:「他真是個傻姑爺。」

當時,任西南聯大校常務委員會主席的梅貽琦來吳家度周末,來的都是原清華的師生好友,冰心就將這些故事寫成一首寶塔詩,詩曰: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

傻姑爺到家

說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冰心想藉此詩調侃在場的清華人,沒想到梅貽琦聽後在後面加了兩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書獃子怎配得交際花

冰心聽完,頓時會心一笑,只好承認是「作法自斃」。

從上面小事中可以看出,吳文藻是一位專註於學術、並不風趣幽默的憨厚學者,冰心女士卻慧眼識珠,理性選擇了寬厚學者作自己的終身伴侶,成就了自己「歲月靜好」的飽滿人生!

冰心吳文藻全家合照

1923年,在赴美留學的輪船上,冰心陰差陽錯認識了吳文藻,兩個有共同價值觀的人在異國他鄉以書傳情,慢慢走近。

在赴美留學前,冰心已經是少年成名的女作家、燕京大學的女學生,身邊並不缺追求者,而冰心還一直無意中人,她給自己立了兩條規矩:一不嫁軍人,二不嫁文藝同人。不嫁文藝同人,文藝同人感性不靠譜,感情來的熾烈,也消逝得快,冰心認為不適合作配偶,可見冰心是多麼理性的人。

終於有一天,吳文藻鼓起勇氣 表白:

「我們可不可以最親密生活在一起。做你的終身伴侶?」。

冰心感動之餘仍保持著理性,第二天告訴他要尊重父母的意見才能決定。雖然是自己的中意的人,仍然讓父母為自己的婚姻把關,冰心的理性 可見一斑!

冰心吳文藻生活照

1926年夏,冰心從美獲得碩士學位,回母校燕大任助教。吳文藻則留下來攻讀博士學位。

冰心離美回國前,吳文藻尊重她的意願,給她父母寫了一封萬言求婚信。

「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令愛是一位新思想與舊道德兼備的完人。我自知德薄能鮮,原不該鐘情於令愛,可是愛美是人之常情。我心眼的視線,早已被她的人格的美所吸引,我激發的心靈,早已向她的精神的美求寄託。

我由佩服而戀慕,由戀慕而摯愛,由摯愛而求婚,這其間卻是滿蘊著真誠,我覺得我們雙方真摯的愛情,的確完全基於誠之一字上,我誓願為她努力向上,犧牲一切,而後始敢將不才的我,貢獻於二位長者之前,懇乞您們的垂納!」

這封言辭懇切的求婚書,冰心父母感動不已,欣然同意了兩人的婚事。

冰心吳文藻晚年生活照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吳文藻在燕京大學的臨湖軒舉行了西式婚禮,主婚人是校長司徒雷登。這一年,冰心29歲,吳文藻28歲。

婚後吳文藻在燕京大學做教授,全心致力於學術,冰心則全力打理他們的小家養育子女,他們住在燕京大學的教授別墅樓里,生活安逸幸福。

「……令愛是一位新思想與舊道德兼備的完人……我早已被她的人格的美吸引……我誓願為她 向上,犧牲一切……」吳文藻的求婚書表明了他愛的是冰心這個人的人格思想。

文如其人,吳文藻正是一位踏實可靠、真誠寬厚的人,雖然是專註於學術的「傻姑爺,」但傻姑爺克己有禮,不計較生活瑣事,是謙謙君子,這樣的人一諾千金,可以給女人最穩固的依靠。

吳文藻確實做到了求婚書那樣,「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

他們一輩子相濡以沫,攜手走過人生的五十多個春秋,雖然經歷舊社會各種動蕩,新社會各種運動,他們基本上做到了在大學的象牙塔里歲月靜好,除了文革期間短暫下方到五七幹校。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1985年9月24日,吳文藻帶著他對冰心的眷戀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986年,冰心寫下了《我的老伴——吳文藻》。她開篇寫道:

「我想在我終於投筆之前,把我的老伴——吳文藻這個人,寫了出來,這就是我此生文學生涯中最後要做的一件事……

1999年2月28日,享譽文壇的世紀老人冰心逝世,享年99歲。遵照她的遺願,她的骨灰與吳文藻合葬。

骨灰盒上並行寫著:

江陰吳文藻,

長樂謝婉瑩。

冰心的一生都活在愛里,堪稱民國時期最幸福的女子。生同眠,死同穴,這大抵就是世間最圓滿的愛情了。

冰心多福多壽,擁有我們俗世的圓滿人生!因為她理性選擇了愛人、選擇了婚姻!理性是女人的護身符!

(本文版權屬作者,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落梅頻頻仿效前
打嘴炮,我只服這些文化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