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身體3個機關,通經走絡,祛除濕邪,緩解肩周關節炎、頸椎病
北京中醫藥大學徐茵教授
一到冬天,很多人就容易被濕氣纏身。濕邪被認為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
像腰椎頸椎病、肩周關節炎,都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原因。只要濕邪少了,這些病就會離我們遠遠的了,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祛除濕氣的方法,疏通經絡,助大家早日擺脫疾病,請收好!
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濕氣?
1、看形體
中醫有說「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濕」。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濕,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2、看狀態
濕氣明顯的人士常常感到身體特別睏倦,懶得活動,頭重如裹,頭腦不清爽,關節沉重,渾身酸痛。
3、看胃口和食慾
濕氣重的人士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日常有隱隱的胸脘痞悶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這是典型的脾虛濕困表現。
4、看大便
體內濕氣重時,大便往往稀爛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質也很鬆軟,而且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沖走。人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的黏膩性讓大便停留在腸內,久而久之,糞毒入血,百病蜂起
5、看小便
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但次數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熱或澀痛感。個別女性朋友還有白帶量多,這些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6、看舌頭
如果體內寒熱均勻,那麼,我們的舌頭應該是淡紅而潤澤的,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過於白,滑而濕潤,那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發黃帶膩,那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頭赤紅無苔,那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了。
7、看耳朵、頭髮
耳朵里耳屎呈油狀易流出也提示濕熱證候明顯。此外,如果毛髮容易油膩出油,面部皮膚油膩油亮或早晨眼皮腫,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濕氣。
體內濕氣重身體七大部位最受傷
濕氣稱得上是「萬惡之邪」,遇寒則成寒濕,遇熱則成濕熱,遇風則化為風濕,這三種「濕」侵入人體,易導致消化道、泌尿系統以及皮膚等多個部位的問題。
1、消化系統:影響食慾,不想吃東西,還會出現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馬桶。
2、泌尿系統:體內濕氣重,且喝水較少時,小便排出不暢,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3、皮膚:濕氣過大會刺激皮膚大力散熱,負擔加重,免疫力隨之降低。因此,痤瘡、皮炎、濕疹、癬都會不請自來。
4、關節:濕氣侵入關節,則會出現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痛處固定。
5、頭部:濕氣侵入頭部,則出現頭暈、犯困、頭重如裹。
6、胸腹部:濕氣滯留胸腹部,則出現胸悶、胃脹。
7、下肢:濕氣往下走,可出現下肢水腫、腳氣等癥狀。
濕氣真的是「萬惡之邪」啊,肩周炎、頸椎腰椎病、關節炎等這麼多疾病都是因為體內濕氣太多引起的,所以祛除濕氣,治療頸肩腰腿疾病刻不容緩!
那如何祛濕呢?
敲打法
1、上機關:頸部
雙手十指交叉放在後頸部,以雙手掌根提捏頸部肌肉至發熱。頸部是膀胱經的上部樞紐,通暢這裡可以清除頭部和面部的毒素,治療頭痛、頸椎病、頭昏眼花、視力下降等問題,還能增強記憶力,改善睡眠。
2、中機關:八髎
雙手握拳輕輕扣打尾骨以上、腰椎以下的位置。這裡是八髎穴所在,膀胱經中部的樞紐。刺激八髎穴可以清除上半身的毒素,改善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痔瘡等問題。
同時,它對治療生殖系統,尤其是婦科毛病特別有效,是婦科要穴,專門消炎、活血、化瘀。所以女性要經常敲一敲這個位置,堅持一段時間,炎症消除了不說,人也會變得更溫柔。
3、下機關:委中
坐在椅子上,用手掌去拍打後膝窩的正中點——委中穴。膀胱經是身體的排毒管道,而委中穴正是這個管道上的「排污口」,經常拍一拍這個穴位能讓膀胱經更好地排毒。
中醫有句口訣叫「腰背委中求」,凡是腰部、背部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解決。經常坐辦公室的人,腰部、背部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問題。多敲敲委中穴,就可以通暢這些部位的氣血。
中醫療法
以上介紹的,敲打這三個機關就是免費的祛濕方了。對腰椎、頸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有緩解作用,並且隨時隨地自己就能做,簡單方便,不過病情嚴重的患者建議藉助藥物來進行治療,西藥副作用較大,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不建議使用。中醫療法歷史悠久、安全無害、使用簡單、標本兼治。
膏藥貼敷的方法目前治療腰椎頸椎病、肩周關節炎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了。患者選用純中藥的膏藥,藥物成分可以直達病灶,對病灶進行通經走絡,活血化瘀、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最終以達到治癒的目的。
患者可以選擇國家認可的正宗膏藥——明時通筋骨膏,從明代傳承至今四百餘年來一直遵循古方堅持手工熬制膏體,獲得了政府的和患者醫生的廣泛認可,於2009年被評為河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經過歷代患者的驗證,它的人群治好康復佔比在九成以上,一般使用一段時間,病症都是可以消除的。因其是受國家提倡的中醫文化,所以在網上也是可以找到的。所以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避免濕氣進入體內的日常保養方法
1、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2、避開生冷: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3、少食甜膩食物: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4、在外洗頭時,千萬不要用了洗髮精後濕頭髮按摩,這樣會使濕氣進入頭皮(要吹乾頭髮後再按摩)。
5、盡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6、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乾衣服)。喝熱薑汁發汗,在淋雨之後用可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
7、不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蓋潮濕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TAG:除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