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興定光岩與興隆名山

高興定光岩與興隆名山

福建清流定光佛像(網路照片)

回到興國後,我還真費心尋找了一番。查興國同治版縣誌得知:「定光寺 在寶城鄉下堡方坑。宋紹興間建。明萬曆24年重修,國朝乾隆20年、嘉慶22年相繼修葺。」我前往楓邊的坊坑村實地察訪,卻找到一個天光寺遺址。相傳古代一次強盜屠村,把一個人煙稠密的富庶山谷殺成了荒無人跡的荒坑,強盜追殺到達村外的定光寺時,天亮了,強盜把這個寺廟改名「天光寺」,收兵撤離了。我去考察時,該寺廟在人民公社時改成了油槽,現在已經廢棄。定光岩在清代《興國疆域全圖》里,也有標記,位於太平鄉的庫村和早禾田之間。「山川」篇載:「定光岩 在太平鄉,距縣西北之十五里,泉出石上。」 但近現代的興國地圖卻找不到這座山峰,地各志也杳無音訊,一座有泉水、有寺廟的山峰,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之中。開慶法師回到興國,還來我辦公室諮詢尋找定光岩和定光寺的結果,我們蹉嘆不已。

我問開慶法師尋訪定光岩寺的原因?他說了一聲「緣」。我後來查閱文獻,發現歷史上的定光大師姓鄭名嚴,生於福建同安,17歲時游豫章,過廬陵,契悟於西峰園凈大師。其時正是南宋開慶年間,我猜測這就是開慶法師謂之的緣罷。定光大師成佛後,隨著客家人的遷徙,影響流播客家區域,被視作客家人的保護神。

前些日子,崇賢曾漢謀老師一行來訪,告訴我定光岩其實在高興,寺名後來改為「興隆古寺」,並答應陪我去考察,我們約了幾次時間才得以成行。

定光岩古寺

2017年12月10日,我們到達定光岩時,發現確實處在庫村和早禾田之間,但地圖上標的是「石岩下」。岩內有一石窟和清泉,果然是「泉出石上」。正在主持該寺維修的楊期元先生,讓我看了一塊藏在洞里的「興隆名山」門榜,抬頭是「民國八年庫村楊氏重建」,落款是「施主庫村敘倫堂嗣孫」。這塊紅石碑民國八年重修興隆古寺時,鑲嵌在寺院山門,同時打造的還有一批石柱、石墩和石門坎。1934年八九月間,紅軍在此作戰時,遭遇國民黨空軍轟炸,古寺牆傾屋塌,門榜斷為三截,淹沒在斷壁殘垣之下。近期清理屋基才發現,楊期元將其收藏於古寺神案後面的岩洞內。

藏在洞里的「興隆名山」門榜

據楊期元先生介紹,他們的開基祖華叔,明朝正統年間從泰和來此,替人照看山場,住在已經荒蕪的定光岩石岩內,先後十一年。後娶妻沈氏,育有二子,再遷到長徑口街上。長徑口街在定光岩下的峽谷內,至今石壁上刻著敦丘兩字的石壁前。當年是一條小河,一條石階路,十幾家路旁店鋪。因為這裡是興國去泰和、吉安的交通要道,商旅絡繹,人煙鼎盛,定光岩內的寺廟香煙也曾經輝煌,是興國、泰和之間的著名寺廟。後來長徑口小街和定光古寺均毀於戰火,長徑口楊氏遷居於庫村。民國8年,庫村楊氏在定光岩捐資重建 「興隆古寺」。

庫溪楊氏家譜中收錄了一首清代袁伯屏先生作的《興隆廟山》五言絕句:

懸岩矗立雲,鑿石半山中;

常有泉流水,詩人非醉翁。

這首小詩還有一段引文:明正統年間,楊華叔徙居時,鑿石泉流,飲水思源,遂修山廟。由此可見,定光岩石岩里的泉水,有可能是楊華叔叮叮噹噹鑿出來的。

我找到了定光岩,裡面卻是一座興隆古寺,也沒有看見供奉定光佛。定光岩和定光寺之間,還有一層歷史的面紗沒能揭開,有待於有緣的朋友,和我共同完成這樁夙願罷。

關注,投稿、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在興國 的精彩文章:

王思軾與王家祠

TAG:家在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