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夏西夏王陵 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寧夏西夏王陵 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西夏陵又稱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於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

景區佔地面積58餘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0.9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餘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縱長方形的獨立建築群體,規模同明十三陵相當。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築影響,構成中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目前開放的王陵有昊王陵和雙陵兩處,與陵區遺址相呼應的是西夏博物館,博佔地5300平方米,為仿西夏建築造型,風格別緻,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建築風格。

1988年西夏王陵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6年列入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2011年啟動西夏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2012年西夏陵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部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陵區北起泉齊溝,南至銀巴公路,南北長約10公里;東臨西乾渠,西靠賀蘭山,東西寬約5公里,總佔地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陵區位於賀蘭山中段南段東側,為山前洪積扇地帶,海拔1150-1220米。

地表遍布礫石和粗砂,地基承重力大,保水性差,自然排水條件好。良好的地基使西夏王陵成功渡過了西北地區歷史上的多場大地震。陵園所處位置常年降水量偏少,山洪暴發的可能性很低,利於陵園的整體保護。初建時每個陵園均有地下陵寢、墓室、地面建築和園林,獨立佔地都在10萬平方米左右,形制與布局大體相同。

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西夏。他將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遷葬於賀蘭山東麓,其中李繼遷葬於裕陵,李德明葬於嘉陵。此後,在西夏國存續期間,除神宗李遵頊、獻宗李德旺和末主李晛之外,每一任皇帝都記載了明確的陵名,但沒有記載埋葬的具體位置。

1227年,西夏為蒙古所滅,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後被殺害,葬處不詳,西夏滅亡。此後,西夏王陵被蒙古軍隊嚴重破壞。明代洪武年間,西夏王陵被明朝政府發現,並且已經出現了認為這裡是西夏王陵的論斷。

1938年,德國飛行員烏爾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將他在中國航拍到的相片整理成《中國飛行》一書,其中在銀川拍攝的照片中出現了西夏王陵。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當地文物管理部門一度認為西夏王陵是一片唐墓。

1972年,中國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正式作出挖掘西夏王陵的決定。這次發掘活動的負責人為王冶秋,寧夏回族自治區展覽館承擔西夏王陵的主要發掘工作。

截至2014年,已經確定7號陵的墓主人為西夏仁宗李仁孝,182號墓主人的身份為梁國正獻王嵬名安惠,其餘墓主人的身份的確切證據尚在發掘之中。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西夏王陵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7月,國家文物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加強寧夏文化遺產工作框架協議》。在此基礎上,國家文物局進一步將西夏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為2015年重點扶持項目。

2011年11月,中國政府正式啟動西夏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

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党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主要景點有:泰陵

泰陵位於西夏博物館西南,俗稱「昊王墳」,是旅遊者經常參觀的一座王陵。塋域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整個陵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歷經千年,地面建築雖遭嚴重破壞,但陵園的闕台、陵台基本完好,陵城神牆、門闕、角台大部尚好,布局清晰可辨。

整座陵園從南到北的遺存有以下幾個:

闕台 闕台位於陵園南端,於中軸線兩側對稱排列,東西相距離20米,由黃土築成。闕台正方形,邊長8米,高7米,上部內收,頂部有一小台基,其上散有殘磚瓦,推測為原有建築。闕台是低齡區別於陪葬墓的特徵之一。

碑亭 闕台位於中軸線兩側,東西對稱,闕台北34米,東西兩碑亭相距80米。台基呈圓角方形,四壁呈三級台階式。台基地邊長21.5米,頂邊長15.5米,高2.35米。四壁台階以繩紋磚包砌,石灰勾縫,局部磚尚存。有三個人像碑座出土(應為四座,存三毀一);還出土有西夏文殘碑360塊,殘片文字最多的僅5字;還有瓷、銅、鐵碎片及泥塑殘塊等。

月城 月城位於碑亭北,呈東西長方形,東西距120米,南北距52米,牆基寬約2米,高0.7米,佔地約10畝,北與陵城南牆相貼。城如月牙露出,故名月城。月城南牆正中有門,石道兩側有石像生基址。

陵台 陵園北高矗立約20米的一個塔狀凌錐形夯土台,用黃土密實夯築而成,八面七級,夯土台有椽洞。陵台周圍地面散有大量瓦片、瓦當、滴水等建築物殘塊。獻殿與陵台之間有一條南北走向形似魚脊的用砂石填成的墓道封土。墓道長50米,北端為一盜坑,直徑20米,深約5米。


裕陵 考古調查稱1號陵。位於西夏陵區最南端,俗稱「雙陵」之東側 淹沒千年的王陵(9張)。陵主李繼遷,廟號太祖,墓號裕陵,系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祖父。生於宋乾德元年(963年),卒於宋景德元年(1004年)。党項族平夏部落首領,西夏王朝奠基者。自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起,抗宋自立,逐漸強大。宋雍熙二年(985年),誘殺宋將曹光實,襲據銀州(今陝西榆林南),自稱定難軍留後。宋至道二年(996年),邀擊宋軍於浦洛河,進圍靈州(今寧夏靈武市西南)。宋師以五路出擊,無功而返。次年,遣使求和,授定難軍節度夏州、銀州、綏州、宥州、靜州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宋咸平五年(1002年),攻陷靈州,改稱西平府,定為都。次年,攻西涼府(今甘肅武威),早吐蕃大首領潘羅支襲擊,中流矢,次年死。子德明繼位,尊為光孝皇帝。孫元昊建國後追謚神威,廟號太祖,墓號裕陵。


嘉陵 考古調查稱2號陵。位於裕陵之西北部約30米處。陵主李德明,李繼遷之長子,系西夏皇帝李元昊之父。宋景德元年(1004年)嗣位。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遼封為夏國王,遂建宮闕於鏊子山(今陝西省延川縣西)。宋天禧四年(1020年),遷都懷遠鎮(今寧夏銀川),改稱興州。次年,遼封為大夏國王。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封為夏王,同年卒。李德明與宋、遼和好,集中力量開拓河西,戰勝回鶻,取得甘州、瓜州、涼州,奠定了西夏版圖。子元昊追謚光聖皇帝,廟號太宗,墓號嘉陵。

交通路線:

銀川市區南門汽車站、北門旅遊汽車站及南關清真寺均有發往西夏王陵的旅遊班車,票價8元左右,但間隔較長,視客流而定,在1至2小時之間。自駕車較為方便,由市區內北京路向西到頭,丁字路口向南拐上110國道,直行10公里路西即到,景區設有面積很大的停車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西北農家人 的精彩文章:

幼齡棗樹的早期修整方法
水稻旱培播種稀植管理方法

TAG:大西北農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