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救殲15,他放棄跳傘身負重傷,兩次大手術後重回藍天

為救殲15,他放棄跳傘身負重傷,兩次大手術後重回藍天

2016年4月,對中國海軍航空兵來說是損失慘重的一個月,先是4月6日曹先建駕駛殲15在模擬起飛訓練時,戰機突然失控機頭上揚,戰機失去速度從空中往下掉,曹先建為了挽救飛機錯過了最佳跳傘時機,造成落地時降落傘沒有完全打開,全身多處爆裂性骨折,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然後是4月27日張超駕駛殲15進行模擬降落航母訓練時,戰機出現同樣的故障失控墜毀,張超錯過最佳跳傘時機不幸犧牲,一個月損失了2名優秀的艦載機駕駛員,對正在建設中的航母艦載機部隊是沉重的打擊。

殲15是我國在殲11B基礎上,參考烏克蘭的T10K-7號蘇33原型機,研製發展出來的。作為我國第一代航母艦載機,殲15已經出現2次墜機事故1次起火事故,而殲15當時的總產量尚不足30架,損失率超過10%,10%的損失率對一型戰機來說是很高得損失數了,即便是經常被網友調侃的印度空軍,同樣採用三翼面布局的蘇30MKI至今損失率不足5%,200多架蘇30在10多年裡只損失了8架。

造成殲15如此高的損失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殲15是基於殲11B布局基礎上加裝前翼變為三翼面布局,造成升力中心大幅前移,原先蘇27/殲11的飛控已經不適合殲15,殲15的飛控必須從頭自行研發。開發一套全新的飛控系統難度甚至大於研製一款飛機,世界上絕大多數電傳操控系統的飛機在試飛階段都出現了機毀人亡的事故,殲15在為了配合航母服役的進度,在飛控系統沒有完善的情況下投入服役本事就是冒著很大風險。

(圖為曹先建)

蘇27系列原本設計也存在很大問題,採用了後緣後掠翼目的是兼顧亞音速機動、超音速性能和巡航效率。但是帶來的俯仰控制問題同樣嚴重,當飛機迎角上升時翼尖翼根氣流分離不同步,會讓戰機很容易進入不可控的機頭急速上揚狀態,著名的「眼鏡蛇機動」其實也是在此基礎上做出的。殲15加裝了前翼,造成機頭部位升力更大,進入不可控的機頭上揚會更猛烈,這也是殲15兩次墜毀事故都是機頭上揚失控的原因。

(圖為曹先建)

曹先建在受重傷後,許多人都認為他將徹底告別飛行事業,世界上有許多飛行員在經歷過跳傘負傷後都會因為克服不了心理壓力而放棄飛行,更何況是更危險的艦載機飛行員。但是曹先建經過兩次大手術後,經過419天的艱苦恢復訓練後,曹先建終於重新駕駛戰機返回藍天!

作者:火炎焱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器次元 的精彩文章:

一張照片嚇到蘇聯,美軍的秘密試驗,引發了一場世紀鬧劇
中國打破美日關鍵材料壟斷,國產武器集體受益,戰力爆表!

TAG:兵器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