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業內揭秘藝術品拍賣潛規則:知假拍假 贗品當真品

業內揭秘藝術品拍賣潛規則:知假拍假 贗品當真品

一些拍賣行與鑒定機構合夥忽悠參拍者相似度達到九成半之贗品當作真品拍賣

業內人士揭秘藝術品拍賣行業潛規則

調查動機

最近一段時間出現的兩起案件讓拍賣行業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一起案件發生在貴州遵義,警方摧毀了一個制販假冒名家字畫的網路。在此案中,犯罪嫌疑人早在1998年就開始大規模偽造並銷售名家書畫。能把這一山寨行為持續20年,不是犯罪嫌疑人手段有多高超,而是涉及此案的拍賣機構被金錢收買了。另一起案件發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警方破獲了一起假拍賣公司詐騙案。犯罪嫌疑人以拍賣藏品為由,騙取「場次費」。

這兩起案件都指向了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一些問題。藝術品拍賣市場究竟有哪些潛規則?《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 本報實習生 黃慧穎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如一壺待燙的老酒,從年初到年末幾經加溫,又幾經冷卻,有的人喝出了暖心醇厚,有的人喝到的卻是刺骨冰涼。

2017年6月19日,黃賓虹的《黃山湯口》以3.45億元成交;2017年12月17日,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以9.315億元成交……每一件藝術品落槌成交的瞬間,是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動力。

不過,不斷曝出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亂象,又讓許多剛剛被鼓舞起來的心冷靜下來。

忽悠收藏者交高額費用

高亮(化名)曾在一家拍賣行工作,自從工作以來,雖然輾轉多地,但一直從事藝術品拍賣相關工作。

高亮告訴記者,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拍賣行之間的差別很大,現在有不少操作不規範、騙取圖錄費的拍賣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一件藏品,有的拍賣行說價值幾億元,有的拍賣行說只值30元。藏品持有者肯定更願意相信估價高的那家拍賣行,甚至願意為此支付高額的鑒定費、拍賣費、圖錄費等。」高亮說。

高亮曾經接待過一位八十多歲的江西老人。這位老人找到高亮所在的拍賣行,拿出一枚光緒年間的錢幣,他想問問這枚錢幣到底值多少錢、能不能上拍。此前,這位老人已經向另一家拍賣行交了十幾萬元的費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S8鬥魚攬眾賽事播放權,「德瑪西亞杯」獨家開戰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