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T、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CT、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到醫院去看病,經常要做X片、CT、核磁、B超檢查,有時需要兩種以上檢查,是醫生亂檢查、增加收費嗎?幾種檢查到底有什麼區別?

其實,這幾種檢查都是影像學方面的檢查,各項檢查的成像原理不相同、檢查手段各有所長,從醫學角度講,各種檢查手段是不能互換替代的,在診斷病情時有時需要有機結合,明確診斷,指導治療。

一圖讀懂幾種檢查

骨科和運動醫學科檢查中經常用到這四種檢查,醫生依據不同病情選擇不同影像檢查。當然這三項檢查適應症不一樣,也不能相互替代,需要根據病症來決定採取哪種檢查或者多種檢查。這四種種檢查分別各有側重點。比如骨折後第一首選拍攝X片,沒有移位的骨折早期拍片不顯示,醫生又高度懷疑骨折的就需要再拍CT或者核磁來確定一下;還有些骨折準備手術前,醫生為做好手術需要判斷骨折移位和骨塊粉碎的程度,也需要進一步檢查CT。

X光

原理就是利用帶有高能量的電子去轟擊金屬,電子減速的時候就將釋放出能量,這種釋放出來的能量就以X光形式表現出來。因為發現這種X光具有很強的穿透作用,同時能引起一些物質發光,所以就借用原來膠片照相機的原理,用來拍攝人體的透視照了。

因為這種釋放出來的X光同時帶有電離作用,也就是電離輻射,引起原有物質結構改變的作用,因而會對被照射的人體產生危害。

X光檢查人體的時候就像把整個人壓扁了一樣,把三維立體的人壓扁在平面上,各種結構都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人體中各種組織的密度是不同的,比較突出的就是骨頭要比肌肉血管之類的高很多,X光對骨骼的穿透能力要小於肌肉等軟組織很多,所以就能在底片上顯示出來骨頭的樣子。

所以,X光最適合用來檢查骨骼問題,比如骨折中是用的最多的了。

DR是數字化射線攝影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系統將X光攝像後產生的數據數字化,更好的分析、處理和成像,本質上還是X光。

CT

CT雖然名字與X光不同,但是實質上CT使用的也是X光來照射人體,只不過普通的X光只是拍個平面照,而CT則是拍出切面照。做過兩種檢查的就會知道,X光只是站著或者躺著不動,機器也不動,然後一會就說好了。而CT則是檢查床要帶著人進出移動的。這個移動的過程就是在用X光一層一層的將人掃描的過程,然後用計算機進行圖像的分析和合成。所以說,CT也是帶有輻射的。

CT將人體一片一片的切開,看的是切面的樣子,所以,CT以前也有個斷層掃描的稱呼。

CT的檢查範圍就比X光大了很多,不但可以檢查骨頭,還能檢查一些實質性器官,比如肝臟,腎臟,大腦等等。

B超

B超是利用向人體發射超聲波,同時接受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將所攜信息反映在屏幕上來進行檢查的,人在正常情況下能聽到一定範圍的聲音,高於這個範圍的就稱為超聲波。超聲波作為一種聲音,是不帶有輻射性的。

彩超也是B超的一種,還有叫法叫做多普勒超聲,本質上也就是使用超聲波來檢查。

B超相對上面的兩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輻射,而且檢查方便,快捷,也比較經濟。

但是相對的,B超能檢查的位置就比較受限,而且成像比較模糊一點,對檢查人員的經驗水平要求比較高。一般用來檢查腹腔內的內臟,心臟,還有些特別的可以檢查甲狀腺,乳腺,女性生殖系統等等。

MRI

MRI的全稱叫磁共振成像,原來有稱呼叫做核磁共振成像,這是不準確的,因為磁共振不像X光或者CT那樣是向人體發射電磁波,而是通過磁場來檢查人體內自身的氫原子變化。加上一個「核」會讓人產生也是發射電磁波的誤解。實際上,MRI檢查是完全不帶有輻射性的。

MRI最常用來檢查的就是各種肌肉,血管等軟組織了。但是因為MRI檢查比較昂貴,而且也並不能完全代替CT的檢查項目。

這幾個檢查項目並不可以完全互相替代的,這裡面既有經濟因素考慮,比如MRI和DR的檢查價格可能相差了幾十倍。另外就是各種檢查手段能檢查的情況各有不同,還是應該按照醫生的指導,根據具體需要來進行檢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安頭條 的精彩文章:

你認識睡眠么?

TAG:吉安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