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藏哪是平安?比流失更可怕的是博物館美術館「監守自盜」!
最近國家寶藏的熱播帶動了博物館、美術館參觀熱。一直不被大眾高度關注的博物館、美術館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人們看到館藏國寶文物時,不由得欣喜驕傲,同時也對流失海外的文物扼腕嘆息。
從潛意識裡,我們認為將有價值的收藏品藏在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機構,是安全的,是應有之歸宿。
可誰又能想到,有個別博物館、美術館裡的「雅盜」將手伸進了自家的庫房!
數個月前,廣美圖書館前館長蕭元於獄中去世的消息,讓人們重新回憶起那起震驚全國的「美術館長模仿、調包百餘幅名人書畫案」。
據調查,2002年10月至2010年3月期間,蕭元利用其擔任廣美圖書館館長的職務便利,用學校為其配備的圖書館藏畫庫的全套鑰匙開門進入畫庫,用自己事先臨摹好的贗品將館藏的143幅名字畫調包並據為己有。
從2004年至2010年,蕭元陸續將其中的125幅書畫作品委託進行拍賣,拍賣成交價總計3470.87萬元,餘下18幅尚未賣出的書畫作品被偵查機關扣押,經鑒定估價約為7681.7萬元。也就說,蕭元調包的百餘幅名家書畫總價值超過1億元。這其中不乏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甚至清代八大山人的傳世名作。
當問起他為何「監守自盜」時,他曾表示,在盤庫過程中,他發現很多畫是贗品,之前已經被人調包過,因此他才大膽「如法炮製」,也走上了掉包、送拍、掙錢、揮霍之路。
一個蕭元不可怕,可怕的是隱藏在博物館、美術館裡的「碩鼠」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
有知情人士稱,有些博物館每換一個館長,都會丟失一批文物。方法就是修改文物賬本和狸貓換太子(也就是掉包)。有的盜取文物瘋狂到無以復加的程度,甚至連換盜真文物的假文物都再次被盜取,老狸貓換成新狸貓。
有的盜取庫存文物幾乎到了公開化程度,知情人士稱,有的文物商店和文物管理部門,過年過節發放的福利竟然都是庫存文物。
如果真是如此,美術館、博物館打內鬼、挖碩鼠,已迫在眉睫。
如果原本是保護文物、藝術品的人,最後卻變成偷盜、倒賣文物藝術品的元兇。那我們的國寶,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安身?請還國寶一方凈土!請還藝術一片晴空!


※「世界十大宮」中國僅佔2座!一個是故宮,另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TAG:金藝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