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馮承素等人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是「雙鉤廓填」嗎?

馮承素等人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是「雙鉤廓填」嗎?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書畫愛好者,尤其喜愛王羲之的書法。在他登基之後,對王羲之書法的搜求更是不遺餘力。當肖翼賺《蘭亭》得手後,因房玄齡推薦肖翼有功,賞其彩錦大段。為嘉獎肖翼,拜他為員外郎,加入五品,並賜銀瓶一個,金鏤瓶一個,瑪瑙碗一個,內均裝滿珠寶。除此之外,還賞給肖翼兩匹良馬及寶裝鞍轡。對於被賺的老和尚辨才,唐太宗李世民稍後也賞給三千段錦,三千石谷。由於唐太宗李世民實行了非常優厚的書畫徵集政策,所以法書名畫不斷進入內府。據載,唐太宗李世民內府共有王羲之真、行、草書計五百三十紙,裝為一百五十卷。

褚遂良摹《蘭亭序》(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太宗李世民對書畫流傳的一大貢獻是將王羲之的真跡複製出來。他在喜獲王羲之《蘭亭序》後,命供奉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人各響拓數本,賜給皇太子、諸王與近臣。響拓實為向拓,是複製法書的一種方法。具體方法是須向光照明,以紙復帖,鉤勒其原字筆畫,然後再以墨筆填充。「向拓」亦曰「影書」、「影復」。此種方法在宋代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古今石刻辨》中有較詳記述,傳世晉唐法書多數是響拓本。由此可知「響拓」就是「雙鉤廓填」。

虞世南摹《蘭亭序》(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關於王羲之《蘭亭序》有記載葬入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但卻能看到唐代褚遂良、虞世南和馮承素三個人的雙鉤廓填本。上述三人雙鉤廓填本均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三件雙鉤廓填本以馮承素那件是公認的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一件,因為馮承素保留了王羲之的修改痕迹和錯字。有人說王羲之將「和暢」的「和」字右邊寫成「日」,可能是王羲之喝高了,但馮承素仍然將錯就錯。

馮承素摹《蘭亭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文編輯:小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鑒定專家邢捷 的精彩文章:

張大千的畫對當今藝術領域究竟產生了什麼影響?
論書畫水平,藝術帝王宋徽宗PK乾隆,誰會贏?

TAG:書畫鑒定專家邢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