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字經》有一種涵蓋作用。該書先講教育及教學的重要

《三字經》有一種涵蓋作用。該書先講教育及教學的重要

蒙學書中,《三字經》有一種涵蓋作用。該書先講教育及教學的重要,「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教育及教學的重要,正在於人的塑造。如何進行?「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裡首先標明倫理教育,再就是文化及人文教育。至於具體的教法及課程是這樣安排的,「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起始的教學,要能明白字義,合理斷句。所謂小學,就是蒙學,有啟蒙之義,至於四書,可謂基礎之上的高級教材,然後再由經而史,可多有借鑒。該書後面,又強調了勤學苦讀之義,即「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除「三百千」之外,還有哪些蒙學書呢,不妨再介紹一些,並略分類別。先說養成教育,如《弟子規》,其總敘中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可謂儒家倫理教育的普及本,大可呼應《三字經》中所說。再如《治家格言》,從日常行為說起。「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多是家教的訓條,為家庭教育的必備讀本。又如《名賢集》,多集名人賢士的格言善行及民間廣泛流傳的俗語諺語,像「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從中可看出士民的人生經驗和心理願望。相似的讀本,又有《增廣賢文》,內容多是名言名句及民俗諺語,可看出國人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原則,如「種麻得麻,種豆得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都是為人熟知的。再說歷史教育,側重了解朝代變遷及相關的歷史人物,如《歷代蒙求》、《五字鑒》、《龍文鞭影》等,串講歷史故事,可謂具體而微的通史教育。文化教育,可了解種種文化物事,如《名物蒙求》,分天文、地理等,既釋名稱,又彙集相關的成語典故。又如《幼學瓊林》,書分四卷,包含甚廣。還有詩文教育,既培養讀寫能力,又可陶冶性靈,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及《啟蒙巧對》,這些是側重於對對子的,屬舊詩的基礎訓練。相應的詩歌讀本,則有《神童詩》、《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散文方面,則有《古文觀止》、《古文釋義》、《古文筆法百篇》等。蒙學課本或讀本,在內容及教學上大都各有側重。

舊時的蒙學,對而今的語文教學仍有借鑒。一是編排方式,便於記誦,而今的課本多用現成的文章,但也要便於誦讀,才有書聲朗朗。再就是涵蓋廣,又相對集中,而今課本多用單元組織教學,除了便於文體分類外,在內容上應有適當的集中,即可多一些專題設計,比如唐詩專題、宋詞專題等。還有就是由低到高,層次分明,大致就是由識字到行為養成、歷史文化及經典教育,而今的語文教材在設計上也應當體現層次感。

再說語文及與語文相關的論著,比如夏丏尊與葉聖陶合著的《文心》,是用講故事的方式串起語文學習的諸多方面,更可貴的是此書還將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關聯起來,正如古人所說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將書本與生活對照著讀,更有體會。再如夏丏尊與劉薰宇合編的《文章作法》,是較早介紹作文體裁及寫作的,自有條理,僅就作文教材來看,而今仍有參照之義。又如夏丏尊的《文章講話》是指導讀與寫的論文,大都結合實例來講理論,也有助於教研。朱自清與葉聖陶合編過《精讀指導舉隅》與《略讀指導舉隅》,雖是教案性質的,但結合文本分析講解,指導閱讀。這對於教學中如何面對文本,頗有方法上的指導之義。

語文,所憑藉的是語言,所指向的則是文學與文化及人文。語言方面,比如呂叔湘的《語文常談》,講文字講詞語講語法,要言不煩,是很好的入門書。再如《語文雜記》,結合實例來講語言運用,合情合理。若認真地讀一讀,自會明白語言運用是怎麼回事,而不僅僅是記住幾條規則,然後照搬照套地修改病句之類。由語言進入語文世界,就是文學與文化及人文等。文學是一種審美教育,朱光潛在《談美》的開場話中說:「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業。現世只是一個密密無縫的利害網,一般人不能跳脫這個圈套,所以轉來轉去,仍是被利害兩個大字系住……在創造或是欣賞藝術時,人都是從有利害關係的實用世界搬家到絕無利害關係的理想世界裡去。」審美教育是一種免俗的教育,人未能免俗,是汲汲於功利,不能將美感的態度推廣到人生世相方面去,這對於只看分數的教育,也不無針砭。審美教育作為一個長遠的課題,仍是任重道遠。當年朱光潛的許多寫作,都是以青年為對象的,如《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談文學》等,顯然有助於語文學習及人文養成。

文化方面,則有文化傳統的認同,尤其是經典,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就作了很好的介紹。他在序中說:「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經典訓練的價值在文化,就是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作者對文化傳統甚為看重,這才用心介紹,其用意在於勸人去讀,並相應地擴大了經典的範圍,實則就是多有接觸,且為普及於青年學生,作者認為經典讀本的編選應分段落加標點,並用白話文作簡要的注釋,再就是得有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這些做法都是為了掃清閱讀障礙,以便更好地進入文本。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廖的娛客 的精彩文章:

TAG:小廖的娛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