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偏癱患者家住5樓,你怎麼把她送去醫院?

偏癱患者家住5樓,你怎麼把她送去醫院?

投稿作者:濟源市第二人民醫院 陳晨

急診科工作,不僅僅需要掌握熟練的急救技術,更多時候,經常還會有一些「體力活」會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

早上一上班,就接到120指揮中心的指令:到興合苑接一名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我、慧敏、張軍傑趕緊趕往就診地點,到了小區聯繫家屬,才知道患者在5樓。而且,患者家屬要求住院治療。

也就是說,作為醫生,我要給予病情診斷,然後按照患者家屬的意願把患者送去醫院治療。沒想到,本來就是這一句話的事,卻在就診過程中費了好大的勁。

我和護士拿著急診箱、氧氣枕和擔架上了5樓,看見了患者,她是一個85歲的老人,很胖,我預估有160斤左右。現在出現偏癱,也就是說,從5樓送進救護車,是需要人抬的。而患者家屬,是她的老伴,一個88歲的老人去抬擔架,是不現實的。我和護士都是女的,抬擔架搭把手可以,但是把患者抬下去也是不現實的。畢竟,抬擔架要保證能把患者安全送到救護車裡的同時,還要看護患者病情穩定。

試想,在狹窄的過道里,踩著陡峭的樓梯,將病人安穩地抬下來,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幫忙的話,怕是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

這時,患者家屬打電話喊他的兒子來幫忙。當我看見他兒子的時候,覺得還是不能抬擔架下樓。因為他的兒子又瘦又小,這樣的人力恐怕支撐不了。這個時間段又恰好都是上班時間,鄰居家裡都是老人在家,根本沒有人能擔負起抬擔架下樓的任務。

正在我猶豫之際,司機張軍傑打電話說怎麼還不下來,遇到什麼難事了嗎?由於經常出車,我們早已達成了默契,這麼久的時間患者應該早已經抬到救護車裡了,怎麼卻遲遲沒有動靜呢?

我給他講明了現況,要是平常,我肯定先給司機打電話,讓他也幫忙抬,可是,張軍傑因為頸腰椎疼痛,正在做理療治療,這次實在不好意思給他說。

沒想到,張軍傑一聽到我們出診所遇到的困難,立刻來5樓幫忙。在樓道里一起抬擔架的時候,我一再囑咐張軍傑注意點,可是心裡卻知道,這次用擔架抬人他是主力。

一層一層的樓梯,四個人抬著患者,還要拿著急救箱和氧氣枕,走的很艱難。每到一個拐彎的樓梯口,將原本是直的擔架也要想辦法能拐彎。因為有患者,必須保持擔架平行,所以將患者抬下樓是非常困難的事。

好不容易到了救護車前,大家已經大汗淋漓,腿腳都發軟了,趕緊把患者送到醫院。

在院外出診的時候,「人手不夠」是工作常態。這時候,我們不僅僅是治病救人的醫護工作者,還要承擔抬擔架的義務。患者的病情不同,我們抬擔架的同時,還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當到達救護車的那一刻,把患者穩穩地安置好後,自己總是覺得體力耗盡,甚至有些頭暈眼花的感覺。

雖然沒有哪一條規定醫護人員必須抬患者,但是,我們出診見到患者的痛苦和家屬的無助,總是會自覺的搭把手。可是,當我們出診的時候,經常見到約200斤的壯漢醉倒在馬路上,或者出車禍後,患者痛苦的躺在地上,任憑我們怎麼想尋求幫助,路人置之不理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其實,路過的時候,看見患者痛苦的躺在地上,搭把手把他抬進救護車,既彰顯出了個人素質,也為營造良好的文明氛圍做出了貢獻,這是一件幸福指數很高的事情。

做為一名急診科醫生,經常遇到類似事件。真心希望行人遇見了急診科醫護人員需要搭把手的困境,能伸出援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圈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醫院副主任向女領導下藥2年致自殺,倒底是什麼葯?

TAG:醫療圈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