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話 巴普洛夫的狗

心理話 巴普洛夫的狗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要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看完這段歌詞心裡有沒有跟著旋律唱了出來?

為什麼我們會下意識的唱出這首歌呢?答案是:條件反射理論。

條件反射理論是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核心內容,指在一定條件下,外界刺激與有機體反應之間建立起來的暫時神經聯繫。後天形成,有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兩種形式。非條件反射是條件反射形成的基礎。

巴甫洛夫做了一個相當著名的實驗,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東西之前會流口水的現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發出一些信號「一開始是搖鈴,後來還包括吹口哨、使用節拍器、敲擊音叉、開燈……等等」,連續了幾次之後,他試了一次搖鈴但不餵食,發現狗雖然沒有東西可以吃,卻照樣流口水。而在重複訓練之前,狗對於「鈴聲響」是不會有反應的。

他從這一點推知,狗經過了連續幾次的經驗後,將「鈴聲響」視作「進食」的信號,因此引發了「進食」會產生的流口水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這證明「動物的行為是因為受到環境的刺激,將刺激的訊號傳到神經和大腦,神經和大腦作出反應而來的。」

雖然巴普洛夫對心理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巴普洛夫不是一名心理學家,而是俄國研究消化過程的著名生理學家。

他曾因在消化方面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而使他的職業生涯和心理學史發生巨大改變的發現純屬偶然。對巴普洛夫來說,從更可靠更令人信服的生理科學轉為心理學,是職業上很冒險的一種改變。

巴普洛夫工作的重要性和應用性不僅限於對狗分泌唾液的研究,他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解釋了人類行為的很多方面,並有助於推動心理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後人用「巴甫洛夫的狗」來形容一個人反應不經大腦思考,如意識形態的先入為主、對邏輯思辨的抗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園藝養心 的精彩文章:

留學生因精神疾病休退學比例為37%和64% 你在他鄉還好嗎?

TAG:園藝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