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逆境成就亮麗的人生

逆境成就亮麗的人生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是培根的《論逆境》。

培根用了比喻和對比的方法,告訴我們逆境是最美好的刺繡,都是以暗淡的背景來襯托明麗的圖案,而絕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鑲嵌於明麗的背景之上。

用背景與圖案作喻,很形象的闡釋了逆境中的成功更值得讚美。

因此不要輕言失敗,更不能因為第一次飛翔遇到了烏雲風暴,從此就懷疑有藍天彩霞。

同樣,在我國的古代文獻中,也有逆境對一個人的成就所起作用的闡釋。《論語》上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於改變初心。

《孟子》和《菜根譚》都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生活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那身邊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醫療器材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中會磨鍊自己的意志。

反之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無憂無慮的順境中,會在不知不覺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蝕,從而走向失敗。

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不幸,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 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他給我們一個鍛煉的機會,他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

可以說,正是逆境的磨鍊,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這讓我想起了愛迪生髮明的電燈絲。一種,兩種,幾百種,幾千種,面對諸多失敗的材料,他沒有選擇放棄。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得人類走進光的世界。

伽利略也同樣如此,雖面對教會的迫害,但依然堅持「但地球仍在轉動」。他用自己的生命維護了真理,在逆境中我們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輝。

正是人們在遇到逆境時不同的表現,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

司馬遷雖身承奇恥大辱,仍奮發圖強,強忍苦楚終著千古佳作:韓信亦忍胯下之辱,仍無聲奮鬥,立志前行終成披甲大將;車胤孫康雖家境貧寒,仍囊螢映雪,寒窗苦讀終就一代英才;貝多芬隨視聽全無,仍不停創作,頑強譜曲,終扼命運的咽喉……

諸如此類的名人名家數不勝數,或許老天與他們的一生開了一個玩笑,使得他們身陷逆境,忍受罪愆。

但他們沒有選擇頹廢,沒有選擇放棄,沒有讓逆境打倒,反勇敢的起身,激流勇進奮發圖強,在烈火中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觸及到自己人生的頂峰。

消極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嘆息、報怨,最終墮落;積極的人,卻能從逆境學會堅持,得到勇氣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患難見真情」。

這樣看來,逆境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奮鬥,還盡顯世間的真情和美德。

在我看來,遇到逆境就是一種寶貴的人生經驗,如何利用這種經驗,就是成功的關鍵,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撓,而逆境要教給我們的,也正是不屈不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觀察能力訓練與培養之觀察能力在作文訓練中的意義
馬上就要2018了,明年還要繼續織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