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魅藍S6 VS 紅米5 Plus:誰是千元全面屏之王?

魅藍S6 VS 紅米5 Plus:誰是千元全面屏之王?

魅族2018年首場發布會,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早一些。魅藍S6,是李楠帶領獨立出來的魅藍事業部交的第一份答卷,也是魅族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機,準確地說應該是——千元全面屏手機

999元起步、高配版1199元,大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隔壁小米上市月余的紅米5 Plus:兩機的市場定位一致,售價基本重合,又都以全面屏為主打賣點。於是,在微博、貼吧和頭條等渠道,樓主看到不少朋友拿魅藍S6、紅米5 Plus進行比較,發現大家討論兩機的焦點主要在於:

屏幕:魅藍S6 5.7英寸配720P屏幕,是否大果粒?那邊紅米5 Plus可是1080P規格;

處理器:魅藍S6處理器A73核心跑分喜人,但GPU瘸腿,能否打得過久經沙場的驍龍625;

續航:魅藍S6 3000mAh電池+18W快充,但紅米5P是4000mAh+驍龍625+QC快充;

到底是魅藍S6後來居上?還是紅米5 Plus更勝一籌?比參數是無法得出結論的。恰好,樓主當前主力機是紅米5 Plus(該機評測之前在張大媽發過),帶著網友爭論的焦點我在首發當日購入了魅藍S6。在體驗了多天之後寫下這篇對比評測,希望能揭開各位的疑惑。


樓主此次購買的是3+32GB金色。原想購買黑色,但搶購時提醒無貨。配件里有一個值得大家注意,由於魅藍S6支持快充,魅族為此標配了一個18W輸入的快充頭。另一邊,紅米5 Plus實際也支持高通QC快充,不過小米並未對外宣傳作為賣點,僅配備了一個10W充電頭。

OK,開箱完畢,我們上正菜——魅藍S6、紅米5 Plus屏幕對比。在正式開始前,容樓主帶大家回顧下兩機屏幕參數(前魅藍S6,後紅米5 Plus):

5.7英寸1440x720解析度、PPI 282,5.99 英寸2160×1080解析度、PPI 403;

亮度450cd/m2,450nit亮度(PS:單位不一,實際是相同亮度);

69% NTSC色域(數據源自ZOL),84% NTSC色域 ;

對比度1000:1,對比度1000:1;

In-Cell全貼合,In-Cell全貼合;

以上數據,基本上都可在魅族/小米官網查到,除了魅藍S6的色域數據。由於魅族官網並未貼出,此處便援引了ZOL的實測數據。另外,紅米5 Plus這塊屏幕來自天馬,而魅藍S6樓主搜索了一圈未找到明確信息(謠傳出自華星光電之手)。

扯遠了。參數上看,紅米5 Plus清晰度和色域方面要優於魅藍S6,實際效果如何,大家請看圖:

上述圖片樓主僅進行了相機鏡頭校正和尺寸修改,為的是不對屏幕實際效果產生影響,儘可能還原兩者最真實的表現。

清晰度方面,先天不足的魅藍S6確實要差一截:拿遠一點還好,稍微湊近點從圖標到字體都能感受到較明顯的顆粒感。當然,說「大果粒」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但不細膩有顆粒感確實讓長時間習慣了1080P(PPI 350+)的樓主很不適應。

其他方面,手上這兩台手機亮度兩者不相伯仲,其中魅藍色溫偏冷、紅米偏暖。在黃色和綠色的顯示上,紅米偏淡一些。通透性方面,兩者都是In-Cell全貼合沒什麼太多可說的。

個人而言,魅藍S6在亮度和色彩方面讓人滿意,唯獨關鍵的清晰度沒能達到要求。當然,每個人對屏幕的敏感程度以及要求不盡相同,有條件的朋友還是建議去實體店上手看看。

關於顯示還有另一個不得不提的點:魅藍S6的新交互方式Super mBack載體「小圓圈」對顯示存在一定影響。「小圓圈」占屏面積大得有些過於,有點類似前兩年大家調侃HTC的「雙下巴」。部分應用中,小圓圈的出現讓魅藍S6失去了原本「全面屏」的優勢,顯示效果和傳統的16:9手機無異,上圖對比紅米5 Plus尤為明顯。


了解魅族的朋友應該知道,魅藍S6是近兩年來魅族第二款搭載三星處理器的手機,上一款還要追溯到2016年11發布的Pro 6 Plus。魅藍S6此番出現,對於過去一年多備受「打磨聯發科」煎熬的魅友來說無異於一縷曙光,樓主亦驚喜交加。

Exynos 7872參數方面:

14納米工藝,兩顆2.0GHz高性能A73+四顆1.6GHz低功耗A53,集成Mali-G71 GPU;

支持1080p @ 120fps視頻錄製,支持最大1920×1200屏幕解析度;

LTE Cat. 7 2CA基帶,支持全網通,支持802.11n雙頻Wi-Fi 、藍牙5.0;

支持LPDDR3、eMMC 5.1,不支持UFS;

在競品驍龍625/630、麒麟659普遍採用大小核A53的情況下,Exynos 7872意外的配備了倆高性能A73核心(同價位唯一採用A73,同價位!)。根據樓主的實測,新版的安兔兔魅藍S6得分超過9.3萬,搭載驍龍625的紅米5 Plus為7.7萬。Geekbench數據也顯示,魅藍S6單核性能強勁,多核性能稍顯劣勢。總之,在CPU部分Exynos 7872要優於八核A53架構的驍龍625,但不存在碾壓。

GPU部分倆處理器的表現又顛倒過來。

一句話概括:驍龍625勝在整體均衡,性能夠用、GPU能打;三星Exynos 7872 CPU部分更搶眼,但偏科在了GPU。倆處理器在最主要的CPU和GPU部分互有勝負,但不存在絕對的碾壓。

分數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看體驗。

以遊戲為例。樓主用Gamebench分別測試了兩機玩《王者榮耀》的幀率表現,魅藍S6的幀率和體驗中的流暢度都要高出紅米5 Plus一檔。而刷微博、瀏覽淘寶等中型任務時,魅藍S6才開始少量調用A73核心,佔用率在30-60%徘徊;遊戲環節,魅藍S6為了保證流暢運行開始大幅度調用A73核心,CPU佔用率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來到60-80%(部分複雜場景90%)。


發布會上看到魅藍S6僅3000mAh容量電池的時候,樓主暗嘆糟糕。不過轉念想到S6屏幕只有720P,三星處理器功耗應該也不大,加上Flyme的優化續航應該不會差。但最終最終結果讓我有些意外。

樓主在兩機同等條件下根據日常使用習慣測試了幾個項目,包括優酷在線看視頻、直播和玩遊戲三個項目,每項時長半小時,兩機測試環境相同(包括音量、亮度和後台保持一致)。以下是實測結果:

一個半小時後:紅米5 Plus從99%來到了82%;魅藍S6從100%降到了67%。

萬幸的是,魅族延續了自家一貫的傳統,魅藍S6也採用了和魅藍Note 6一樣的18W快充,原裝標配快充頭。實測15分鐘充電28%,半小時57%,一小時89%,完整充滿需要一小時25分鐘左右時間。另一方面,紅米5 Plus原裝頭僅支持 5V 2A充電,但實際上是支持高通QC 快充。樓主用家裡的QC 3.0快充頭實測,給紅米5 Plus充滿電需要1小時50分鐘左右。


設計語言上來說,魅藍S6脫離了以往魅藍系列的影子,從同門師兄Pro系列接過了衣缽——穹頂式天線條、窄邊框。作為一款千元機,嚴絲合縫沒有毛磁是魅藍S6應有的表現。觀感上,魅藍S6的確更漂亮:正面額頭下巴比紅米5 Plus更均衡協調,背部也比紅米5 Plus擁有更高的一體性,穹頂式設計也讓魅藍S6多了一絲高端旗艦的味道。當然,兩機都不可避免的攝像頭凸起。

總之,魅藍S6可以說是千元機里的第一眼美人,顏值數一數二。

大家比較關心的側邊指紋識別在功能體驗方面沒有毛病的。識別速度和識別率都可圈可點,另支持指紋支付。Flyme還在系統方面進一步拓寬指紋的應用場景,比如文檔指紋/應用加密等。

以上是魅藍S6指紋識別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在哪裡呢?問題在「側邊」:

不同於索尼的側邊指紋+Home鍵組合式設計,魅藍S6側邊指紋真的只是指紋識別。

大家當心的左手握持不便於解鎖其實不用太擔心,左手拿魅藍S6後你會發現中指解鎖也還不錯,不過左手拿起手姿要稍微往上一點。

另外,某些場景(如手機平放在桌面)只是想點亮屏幕看看時間,側邊指紋和背部指紋一樣,讓你感到無力。

針對上述三個大家初上手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魅族在系統層面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熄屏可以長按小圓圈,但等待時間略久沒有按電源鍵簡單高效(功能需事先開啟)。另外,Flyme在軟體層面也加入了雙擊亮屏功能,不過默認關閉,需要自行打開。

總的來說,面對這次的側邊指紋識別,魅族在知曉硬體設計可能會導致體驗打折扣的情況下,在系統軟體層面做出補充,考慮還算周全。更深層次來看,魅族似乎對背部指紋識別有著天然的排斥,亦或者說在設計上有著很高的追求,寧願折騰點用側邊也不願用背部指紋識別犧牲美感。


系統細節樓主就不再評述了。講講用魅族和小米手機系統方面的感受:

Flyme還是那麼美,簡潔小清新。穩定性已經毋庸置疑,mBack妥妥的好評;

MIUI顏值追了上來,但更突出的還是多樣的功能和人性化設置,還是吃內存。MIUI 9新加入的負一屏體驗不錯;

廣告,MIUI開了頭Flyme也緊跟上了,五十步與百步。好在,都提供了關閉選項;

目前,小米已經完成MIUI 9的適配並在前幾天宣布開始投入到MIUI 10的研發中。另一邊,自2016年底Flyme 6發布之後,一年多時間裡直到本文前段時間才又傳出關於Flyme 7的新消息。

兩個系統具體到魅藍S6、紅米5 Plus身上,交互是一個較大的看點。

魅藍S6與Super mback

關於Super mBack部分朋友可能不太了解,這裡摘抄一段魅族官方的介紹:Super mBack交互提供輕觸返回、重按回到桌面、長按息屏、上滑多任務、側滑切換應用以及長按滑動選擇應用。同時,通過魅藍S6上搭載的線性馬達和壓力感應晶元,可以模擬實體按鍵觸感。

GIF

應該說,魅族的mBack交互在遇到全面屏之後更換了載體——由實體Home鍵變更為虛擬小圓圈。體驗中,側滑切換應用與上滑多任務功能上有所重疊,所以實際前四個操作應用的頻率最高。你基本可以把這個小圓圈當做實體Home鍵來用,交互操作邏輯保持了一慣性,返回、回到桌面和上滑多任務還是那麼簡單高效,唯獨長按息屏略顯拖沓了點。

紅米5 Plus+手勢操控:

注意,目前紅米5 Plus的手勢操作僅在開發版和內測版提供,穩定版肯定會有但預計還要等一段時間。當前的穩定版是三個虛擬按鍵,提供隱匿功能。

GIF

紅米5 Plus的手勢操控體驗之前的評測文章有重點提到,不過這段時間MIUI開發版又更新了,體驗上有所提升。具體來說,最新版(MIUI 9 8.1.18開發版)的紅米5 Plus的手勢操控現階段更流暢、識別率更高,左右返回加入了一個小特效。但問題還是之前我提到的三個問題:部分場景手勢操作失效,如桌面編輯模式無法使用左右滑返回;部分應用內的操作與手勢識別有衝突,需要用戶去適應;以及,還是沒有解決的遊戲誤操作問題。

誰的交互體驗更好呢?如果以穩定版系統為前提來看,魅藍S6的Super mBack顯然要優於紅米5 Plus的三大虛擬鍵。長遠來看,MIUI 9手勢操作已經蓄勢待發,未來不知道Flyme 7是否會跟進。


拍照表現,大家看實際成片:

請原諒樓主小小的偷個懶,只拿魅藍S6拍了上面幾張,沒有兩者的對比。因為其實沒啥好比的,千元機的拍照基本都半斤八兩。

存儲。存儲分兩頭,一個RAM一個ROM。RAM魅藍S6隻配備了3GB,手裡的紅米5 Plus手機4+64GB版,不在同一規格錯位比拼就欺負人了。樓主只是簡單的測試了下魅藍S6,重啟後點開包括微博、虎撲和SMZDM在內十個日常APP運行,然後返回第一個APP發現有重載的情況。3GB RAM在2018年真的有點落伍,不夠用了。ROM方面魅藍S6的讀寫速度仍是要矮半截,實測數據如下(每個手機跑三次,取中間值):

從讀寫速度以及樓主找兩家官方客服確認的消息來看,紅米5 Plus確定是eMMc 5.1,魅族未知(客服僅表示「高速快閃記憶體」),猜測是eMMc 5.0。這個樣的讀寫速度在日常安裝和運行小型APP基本感覺不到差距,但安裝和載入大型遊戲還是能感知到。

總結

以上哪款是你心中的千元全面屏之王呢?你認為哪款手機更值得買?

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原創新人#低調奢華:BLANCPAIN 寶珀 FIFTY FATHOMS 五十噚系列 5015-12B40-O52A 手錶
MacbookPro 外置顯卡 GIGABYTE 技嘉 AORUS GTX1070 Gaming Box 使用體驗和安裝說明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