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備與關羽:忠與義,值千金

劉備與關羽:忠與義,值千金

如果說三國時代哪兩個人之間的羈絆最深,會有很多答案:劉備曹操、劉備諸葛亮、曹操荀彧、孫策周瑜等等,但要說三國演義中最早登場的組合,那就是其第一章「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的劉關張三兄弟了。雖然在歷史上對三人並沒有桃園結義的記載,但對於他們的兄弟之情,則毫無水分。這一點不只是從三國志先主傳等蜀漢人物的傳記中可以看出,關羽張飛從一開始起兵就追隨劉備左右,隨身服侍,出則同行,入則共坐。

在與外人交會的場合,劉備與客人坐,而關羽張飛站立劉備之側,絕不分離。他們的感情還記錄在曹魏人物的傳記中,「然備與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而不為之報,於始終之分不足也」。這段話是在關羽被呂蒙斬殺之後,曹魏對劉備動向做判斷時的分析,而劉備也確實如其預測,傾舉國之兵伐吳,其目的當然不只是為關羽報仇,也包括奪取荊州,但關羽的死一定是蜀漢將進軍方向從北伐改為東征的重要原因。

在這裡,我們暫時不說三將軍張飛。劉備和關羽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他們兩人的為人和行事也被後人傳頌。有詩云「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我想討論的是,劉備和關羽的忠義。

在封建社會的語境之中,劉備首先是漢昭烈帝,隨著時代的變化,他的形象也在變化,而統治者所強調的劉備這個形象、這個象徵符號的含義也在變化。在曹魏-西晉,以及隋唐的大一統年代,他主要是一個割據一方的首領,一個不服從中央王朝的叛軍之主,被指為謀逆不道。在晉朝南渡以後,以及南北朝時期,還有後來的宋朝,他的形象,則變化為受到統治者推崇肯定的「延續漢朝」的抗爭者,被視為一個光榮朝代的最後代言人,他的漢朝也被視為是正統漢王朝的一部分。

說到底這都是封建統治者自己的需要決定的。對那些只剩半壁江山的朝代而言,劉備的努力恰似他們自己的遭遇,推崇劉備的正統也就是在維護他們自己的王朝的合法性。而對於劉備和關羽的關係,他們則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忠義」。

我們現代人需要明白的是,劉備和關羽的忠義,範圍和封建王朝認定的他們的忠義並不完全一樣。歷代統治者對關羽的忠,強調是臣子對君主的忠,對關羽的義,強調是維護漢王朝的國家大義。在這層忠義的觀念里,劉備其實不是劉備,他只是封建皇帝皇權的一個代表,關羽其實也不是關羽,他是封建皇帝希望看到的臣子-絕對的忠誠和強大的能力,在忠誠和能力當中,皇帝更需要忠誠。

而重讀史料,即使是「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也隱含著這一層意思-君王是父,是為君父;臣下是子,是為臣子,劉備對關羽有父親之恩,關羽之死對劉備是喪子之痛。

喪子之痛當然也很痛,但我們應該可以看出的是,劉備和關羽的關係,並不是後世那些皇帝所宣傳的那樣,所強調的那樣。在劉備和關羽的人生中,他們有著君王和臣子的身份,但這個身份並不是他們主要的身份。在更多的時候,他們是共同創業的合伙人,他們是左手和右手,是同舟共濟的夥伴和真摯的朋友。雖然在封建時代的環境之中,一個合伙人一起創辦的公司必須要有個皇帝,但我們在討論劉備和關羽的感情和羈絆時,應該能看穿這一點。

對於劉備來說,維護漢室更可能是一個口號,他要維護的是劉備的劉,不是劉秀的劉。而關羽的忠義,不同於各朝皇帝強調的臣子對君父的愚忠,實際上是對合作夥伴、對多年好友的信賴和忠實。劉備和關羽有很多地方不一樣,但他們作為蜀漢實際上的共同創造者,對這份事業的追求和忠誠是高度一致的,事實上關羽和劉備是一樣忠誠的,他們的關係也是平等的,他們是他們共同事業的創建者。

也正因如此,將這份生死拼殺,數十年轉戰之中產生的兄弟之情,異化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將平等的兩個人扭曲為一上一下,是皇帝們的把戲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鳴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是非功過誰來評:歷史漩渦中的大明重臣史可法
殘陽如血:日耳曼人的史詩大捷和精銳羅馬軍團的覆滅

TAG:小鳴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