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改革開放後,已逐漸消失的6種職業,滿滿的回憶啊

改革開放後,已逐漸消失的6種職業,滿滿的回憶啊

1、修鋼筆

以前鋼筆是奢侈品,有一支鋼筆別在胸前那是知識分子的象徵。那時候,鋼筆使用久了筆尖磨損很大,就要找修鋼筆的師傅換個筆尖。

改革開放後,逐漸修鋼筆的人少了,因為人們使用鋼筆壞了就重新買一支唄,鋼筆已經不是什麼奢侈品了。而且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寫字的人也很少了,嘴哥買一支鋼筆三年都沒寫過幾回字。現在修鋼筆的師父基本已經絕跡了。

2、守墓人

在解放前中國很多大戶人家有錢人,會請人給家族墓地守墓,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悌之道。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可以看到,守墓人往往是一身黑衣黑褲,沉默而瘦削,守著墓園的朝霧和夕輝,總給人陰氣瀰漫的感覺。

守墓人主要做兩樣工作,一是打掃墓園,清理雜草,種植花木;二是守夜,防止盜墓賊和野獸打擾先靈。

改革開放後,大型墓園基本納入政府的土地管理範疇,不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守墓人,取而代之的是墓園管理工作人員。而家族墓地也基本上沒有專職的守墓人了。

3、剃頭匠

這裡所說的剃頭匠不是理髮店的Tony老師,而是以前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理髮匠。俗話說剃頭挑子一頭熱,因為擔子的有一頭是挑著燒水火爐的,而另一頭是挑著凳子、理髮刀具、鏡子等等理髮用品。

這些剃頭匠不僅會理髮,一般還會按摩,什麼睡覺落枕、寒食瘀積等等,剃頭匠咔咔幾下手到病除!

很多80後、90後的人小時候大概還遇到過這些剃頭匠,隨著我們長大,越來越少看到他們了,現在幾乎消失了。

4、賣涼開水

嘴哥記得,我小時候在鎮子上買過1毛一杯的涼開水(好像是這個價錢),那並不是真正的涼白開,而是糖水、水果汁之類的,喝著透心涼,夏天很舒服。現在各種可樂、礦泉水、飲料到處都能買到,賣涼開水的生意責任也就沒有了。有時想一想,還挺懷念的。

5、補鍋

80後、90後的農村孩子小時候一定還見過走街串戶的補鍋匠。那時候人們生活水平比較低,買一口鍋不容易,所以當鍋漏了就會找補鍋匠來補鍋。補鍋匠跟磨剪子戧菜刀的手藝人一樣,也是邊走邊唱「補——鍋——嘞——」,人們聽到這聲音就趕緊把家裡的漏鍋拿出來補。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鍋漏了就直接扔了,不再需要補鍋匠,這個職業也就滿滿消失了。

6、流動照相

至相機誕生後,流動照相這個職業便就有了,20世紀初流動照相傳到了中國,但也只有有錢人才能照的起,窮人家是照不起相的。那時候照完相,需要隔很久才會送來照片,有些還需要自己去取。這個職業幾乎存在了整個20世紀,現在智能手機時代,人人都可以用手機拍照了,流動照相已經絕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嘴哥閑談 的精彩文章:

皇帝收割機:絕色美女一生嫁3個皇帝,最後為守貞節被殺死
改變人類歷史的偉人:20張老照片看完愛因斯坦的一生

TAG:嘴哥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