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你要的糖尿病知識

看!你要的糖尿病知識

01

糖尿病簡介

糖尿病是一種由遺傳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全身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02

糖尿病的分類

I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對自身分泌胰島素的胰臟貝它細胞作出攻擊並殺死他們,結果胰臟並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1型糖尿病多發生於青少年,因胰島素分泌缺乏,依賴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以維持生命。儘管此類糖尿病常見於兒童和青年患者,但是它可以感染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兒童糖尿病也是I型糖尿病常見發病對象,兒童I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數較急驟,幾天內可突然表現明顯多飲、多尿、每天飲水量和尿可達幾升、胃納增加但體重下降。年幼者常見遺尿、消瘦引起家長注意。

II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是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目前認為發病原因是胰島素抵抗( 體內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和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合併存在。

妊娠糖尿病

婦女妊娠期間患上的糖尿病稱為妊娠糖尿病。臨床數據顯示大約有2~3%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發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後糖尿病自動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發生在肥胖和高齡產婦。有將近30%的妊娠糖尿病婦女以後可能發展為II型糖尿病。

繼發性糖尿病

繼發性糖尿病是指已有明確病因的一類糖尿病,如胰腺切除、急慢性胰腺炎、皮質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另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也可引發糖尿病,如強的松(潑尼松)、雙氫克尿塞(氫氯噻嗪)等。繼發性糖尿病遠較原發性少見,我們一般所指的糖尿病,除非特殊說明,一般都是指原發性糖尿病。

03

糖尿病病因

GIF

1、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遺傳易感性,但這種遺傳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發II型糖尿病。 特別是腹型肥胖者。

3、活動不足: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 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使高胰島素血症緩解,降低心血管併發症。因此體力活動減少已成為II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4、飲食結構:高脂肪飲食可抑制代謝率使體重增加而肥胖。常年食肉食者比常年素食者糖尿病的發病率更高。所以,飲食要多樣化,以保持營養平衡,避免營養過剩。

5、精神神經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有著重要的作用。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這些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勢必造成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引起高血糖,導致糖尿病。

6、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後發病的。

GIF

GIF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併發症!!

糖尿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就會影響到全身多個器官,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腦血管病、心臟病、腎功能衰竭、眼部疾患(嚴重的可以致盲)和下肢疾患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控制好糖尿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糖尿病人的注意事項

1、控制飲食,少食多餐。忌食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比如:白糖、紅糖、葡萄糖、糖製品、甜食、果糖、蜂蜜等。少食:土豆、芋頭、奶油、豬油、羊油、黃油、花生、瓜子、動物內臟等。宜食:粗雜糧(蕎麥、豆麥、燕麥片、豆製品等),苦瓜也是很好的。食物盡量多樣化,宜粗不宜精。多食蔬菜、粗糧等,少吃油脂,鹽及剌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芥茉等。

2、堅持鍛煉,增大消耗,適當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對於血糖的控制,長期堅持可明顯減緩病情的發展。

3、定期監測血糖,遵照醫囑,合理用藥。

4、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持良好心態。

可以用手持血糖儀對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進行監測。測空腹血糖時,應在不吃早餐、不服降糖葯的情況下進行。測餐後2小時血糖,應保持治療方案不變。時間從第一口飯開始算起。

GIF

GIF

怎麼預防糖尿病呢?

防止和糾正肥胖

避免高脂肪飲食

飲食要保證合理體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

增加體力活動,參加體育鍛煉

避免或少用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

積極發現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

還有!對中老年人定期進行健康查體,除常規空腹血糖外,應重視餐後2小時血糖測定。

愛心提示

為早期發現糖尿病,成人35歲以後應每年定期檢查血糖和尿糖;孕婦在首次產檢時檢查血糖正常後,需在妊娠24—28周時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義務教育入學諮詢會暨普拉托糖尿病普查義診活動
糖尿病患者夜間出汗異常需警惕!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