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灼見|對話、包容、理解——世界歷史教學要義舉凡與案例拾貝(下)

灼見|對話、包容、理解——世界歷史教學要義舉凡與案例拾貝(下)

原標題:灼見|對話、包容、理解——世界歷史教學要義舉凡與案例拾貝(下)


全文5693字 | 閱讀共需12分鐘


本文為李惠軍老師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世界史研討會」中的演講


經授權中國國家歷史獨家發表


李惠軍


中學歷史特級教師,「李惠軍歷史工作室」領銜人,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系歷史教育學碩士生導師,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世界歷史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教育學會中學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先後參加上海市二期課改歷史學科課程標準研究與編寫及歷史新教材審定工作,多年參加高考歷史和綜合能力測試(上海卷)命題工作。



當我們在講東方世界與早期文明的時候,拉丁語中的東方世界是站在西方的角度上談東方的,從地理空間的角度來說他並不都是東方,這是有殖民主義色彩的。


東方的大江大河造成了東方的亞非文明,大江大河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農耕社會,農耕社會之上的就是君主專制。君主專制常常是神話君主的權威,因此常常是君權神授,比如《漢謨拉比法典》上面就是太陽神給予他權力;法老就是神的後裔;印度用婆羅門強化第一等級,這些往往都是政治的神化,神化的政治。



我們在講東方文化這些共同東西的時候,其實東方文化的很多科技發明都與大江大河有關係,和我們的農耕有關係。我們在講這些知識的時候,要把握它的關鍵,也就是核心素養的生髮點。我在講兩河流域的時候集中突出玄武石柱上的歷史密碼,不僅浪漫又含有史料實證;在講埃及時核心就是金字塔背後的信仰與威權。金字塔本身就是來世信仰的象徵,同時又是法老威權的象徵。


在講印度時最重要的是宗教籠罩之下的牛乳之國,從佛教到伊斯蘭教,宗教背後的印度,牛乳是它的地理外形;在講古代希臘的時候,主要著墨兩點,第一點,愛琴海岸的奇葩——率性而活的希臘人,一方水土造一方人,按照我們中國這樣一種黃土地大江大河的地理環境,中國人崇尚安土重遷,而希臘人在那種土地貧瘠大量山地的地理環境下,造成了他的率性而活。


我先講人然後再講制度,這裡面涉及到傳說與考古的二元互證。古風時代,兩百年的移民造就了希臘疆域的擴大,母邦子邦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希臘世界。你就講了時和空,時空觀念其實在不經意之間培養出來了,其實希臘從頭到尾沒提過,當希臘完成統一的時候是希臘滅亡的時候。因為完成統一的是馬其頓,馬其頓統一起來了,但是希臘人被奴役了。然而被奴役的希臘人終於征服了征服者,歷史上經常有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了征服者的現象。


古希臘被征服,但是馬其頓被希臘文化征服,羅馬軍團橫掃希臘,但是希臘文化成為羅馬文化的一個教父,這是一個說法。還有一個說法是希臘文明源於兩河流域,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希臘人移民到了小亞細亞,所以我一直說希臘文化就是一種雜種文化,雜交優勢,所以為什麼說封閉的文明一定會死亡,宮廷文明和南美邊緣文明為什麼會死亡呢?因為它不交流。



然後,我把它整個歷史打通,我們現在講希臘,沒有希臘是不通的,我們只學了希臘的古典時代,公元前不到四世紀,整個希臘歷史不知道,沒有時空,所以我補充時空。在這樣的空間之內,演繹了這麼多的劇目,它的文化如此強大,誰創造了這些文化,這種人是什麼人?我說這種人是率性而為,說走就走,那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從自然環境來分析。


這樣的自然環境內部相對貧瘠,外部相對開放,面對海洋,於是他們要往外走。往埃及、往兩河流域走,馬克思說他們必須往前,不可能安土重遷。這就造成了希臘人這樣的一個殖民、商貿特點。它一開始是農業發達,然後在殖民過程中商業不斷加強,它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商業文明。如此又造成了希臘人的這種性格,這就是希臘人,他們把貧瘠的土地變成了創客空間。



我當時在想這裡要怎麼形容呢?怎麼才能讓學生聽得懂?我當時開著車,眼睛往右邊一瞄,內環高架旁邊有一個大樓,上面寫著創客空間。哎呀,太好了!我從生活中找到了我上課的語言——創客空間,這種空間創造了這種人,這種人創造了國家的特立獨行,形散神聚。為什麼會形散神聚?再來看這個環境,山阻隔了很多很多單元,一個山溝,一個山溝,山把他們擋住了;海阻隔了一個個島,山海的阻隔就形成了自然單元,自然單元就組成了多種國家形態。


我們再來看這個城邦,城邦是什麼樣的呢?看雅典多大,看poleis,城邦啊,形散神聚。城和人休戚相關,我就想到了溫泉關戰役,它為什麼會這樣?但是這種也有劣根性,它就自戀自己的城邦,自戀自己的城邦就有排他性,於是自戀型就是排他性,於是產生了戰爭。但是他們可以自己打,可外人來的時候,他們是形散神聚。比如說泛希臘大會,它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卻又泛希臘大會。比如說溫泉關戰役,然後講故事,最後剩下兩到三個人怎麼怎麼樣,這是歷史認同、文化認同、文化一體。希臘人是重視現實、仰望星空的人,這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點。



我經常說,仰望星空但是要又見炊煙,一個民族不能仰望星空是沒有格局、沒有情懷的。但是一個人永遠想入非非,不見炊煙,這個人他是邁不開步子的,這是希臘人的特點。希臘人歷史上非常現實,經過調查研究證實,它的建築是浪漫但又非常現實。它創造了人化空間,包括它的神都是人化的神。有人說希臘文化是放大了人的文化,雅典娜是神,但也是人化的神,而且這人化的神是為人民服務的。

我們再來看它立足現實仰望星空,它如此現實,但卻仰望星空。我們把哲學上升到仰望星空上去,這種哲學它敢於質疑神靈,理性思考,這是希臘哲學的最大特點。我們再來看,在這種情況下,它敢於質疑神靈,理性思考,他們敢於拒絕從眾。大家說民主好,有人敢說民主不好,有人敢於挑戰世道。蘇格拉底死了,柏拉圖崇尚他老師又批判他老師。亞里士多德也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我們再來看,這個民族又是熱愛生活,也是爭強好動的民族,我說是奇葩,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它就是奇葩。我們說到的希臘歷史書有三本,一個是《荷馬史詩》,講戰爭的;還有希羅多德的《歷史》,講戰爭的;還有一本《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爭強好動。我們再來看,它如此愛生活,但是它熱愛生活又是在爭強好勝中熱愛的,一個是出土的文物,還有奧林匹克,你再看這個,它熱愛生活,熱愛人民,但是它又敢於和神做鬥爭。最後,我做了一個總結。


當我講到這個案例之後,我想說一段結論:當今,我們正面臨著一個不斷增產的新概念的時代。我們的新概念在不斷增長,其實有些不是新概念,是老概念。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遇到的語言,今天出現了,我是1966年上的小學。但其中也有新概念,比如說課程目標是新概念,我經常開玩笑說,我是經過中國歷史教育中三個目標時代。第一個時代是雙基目標,雙基還沒落實,就有第二個三維目標。



我之前還和很多人吵架,我認為方法是目標,過程不是目標,結果大學老師們全部來圍攻我。我這個人比較謙遜,但是你不能斗我,你斗我了,我就和你辯論。你罵我了,我就寫了一篇文章《過程目標化值得深思》;後來又罵我了,我就再寫一篇《過程目標化值得慎思》;他又罵我了,我再寫一篇《過程目標化值得三思》。一位大學教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歷史教育領域的三次重大論戰,其實根本不是論戰,是他們一幫群儒在圍攻我一個人。


老師們,我非常地反對無端的做概念。今天,是一個新模式不斷增生的時代,我上次在重慶講高考,講了一天。聽了他們高考的一節課,我只是想聽高考知識點怎麼落實,怎麼激活知識並且有機地將教材變成問題的素材。結果他們和我討論,被我狠狠地罵了一頓,形式主義、花拳繡腿,那不是高一、高二,還有四個月高考了,這形式主義誤人子弟。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我們的課程變了,我們的目標變了,我們的老師也即將變了。浙江、上海已經變了,江蘇要緊隨其後了,那麼在這變化之間,新的東西在不斷出現,舊的東西在不斷回潮。


最近熱播了一個電影,這個電影還有一首歌。這個歌詞是這樣說的: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這個歌詞,我聽完以後,我想到我想說的一句話,面對這樣高產的新概念新模式,我們歷史教育一定要入史、入理、入行。我們歷史不能被政治、任務給綁架;我們的歷史不能被課程理念所束縛;我們的歷史要回到至簡至純,返璞歸真;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攝精取華。我覺得這是我們歷史老師的一種堅持,一種篤定,不為風所動,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我還要說一句話,我估計很多老師不愛聽,我們歷史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實踐歷史教育之中,要三擺脫,擺脫模式的枷鎖,擺脫理念的捆綁,擺脫教條的圭臬。怎麼辦?至精至簡,返璞歸真,在博覽眾書間做到思想的越獄。一個老師不讀書,其實你的思想是被限制的,要使得你的思想越獄,一個辦法就是讀書,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和教授們做朋友。


有人就問我了,老師怎麼讀書?有任務的時候精讀,前兩天我講太平天國,我把太平天國的名字定為《神劇——太平天國》。大家知道我講什麼了,神劇,我著重講什麼,我講到了Isis。他們為什麼會有人體炸彈,一旦被精神洗腦的時候,他們什麼都不要了。我把太平天國的書精讀了,你們看我在雜誌上寫的文章,秦始皇那篇。我和張根華教授討論,我給他寫了四千字請教,他給我寫了七千字指導,我專門讀了大量的書,帶著問題精讀。


閑的時候要散讀,我包里就放著一本《古代歷史中的國與野》。甚至你還可以讀《挪威的森林》,那你說《挪威的森林》是小資讀的呀,是女人讀的,我也讀,閑的時候就是要散讀。要有意識,要在博覽中間實現自我的超度,在博觀中間實現專業的提升,在博淵中間實現素養的培養。我還經常念點英語單詞,表示我有文化。


我講中世紀,中世紀非常複雜,我用簡潔的方式,把中世紀的時間、遞進、變化講清楚。然後中世紀的第一個問題,封建制度問題,我先講蠻族入侵,然後我讓學生查單詞。東哥特是什麼意思,西哥特是什麼意思,然後選擇和淘汰,最後留下一個法蘭克。法蘭克這個蠻族小王國出現以後,我們再想王國內部的制度是如何出現的,我說是三種元素。我們全國教材不講中世紀,但是我們九月份拿到的教材就要講中世紀了。


課改以後,上海在中世紀教育中間是捷足先登的,它是不小心捷足先登了,我們一直在講中世紀,不懂得中世紀就不懂得近代。我從花瓶講起,開始的時候那個蘇瓦松花瓶被砸了。但是兩年之後克洛維把砸花瓶的士兵,趁他整理軍機的時候一個板斧舉下去,身首兩段。這一板斧砍下去,絕不是一個人的身首兩段,砍下去的是一個時代,一個首領從氏族首領變成了一個權威的國王。一個故事中間生成一個道理:歷史是一定要有故事,沒故事,那學生聽你才怪!道理是從故事裡來的。



蠻族和基督教的結合,最後形成封建制度。有人說基督教不好,但是基督教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的歐洲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三種元素最後催生出了封建制度。就在封建制度緩慢發展的時候,到八世紀突然有一個人踩了一腳油門,加速發展了。因為這個時候,法蘭克人民面臨問題了,一個是墨洛溫時代,一個是東羅馬,第三個是阿拉伯人。危機的時候查理·馬特站出來了,采邑改革,采邑改革就是油門。後來怎麼進一步結合,我就不多說了。我講這些事情,後來中世紀是怎麼漸變的,我就不說那麼多了。


我再講一件事情,就是文藝復興。為什麼講文藝復興,因為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興起,因為東羅馬、阿拉伯保留文化。因為義大利有古代希臘的古韻文風,一聞就可以聞到古代希臘的建築味道,所以它在這時產生資本主義。但是這不是歷史,你講的還是結果。我在指導這節課時,在講到古代希臘,從人性開始說起。羅馬是一個帝國、軍團和戰俘的文化,其實羅馬在戰俘之下是有柔情的,這個柔情指的是羅馬法。


羅馬法很鋼鐵,但是它是保護公民,但是它斷裂了。怎麼斷裂?中世紀蠻族,神性斃掉人性,神性怎麼斃掉人性的?我再說科學變成了神學的腳本,哲學變成了神學的奴才,藝術變成了神學的工具,文學變成了神學的婢女。那麼神學斃掉了人性,斷裂了。但是經過了千年的中世紀,人們說把希臘羅馬文化復興就復興了,它一定會有一個經過,有人說中世紀是漢奸。



我記得湯因比寫的《歷史研究》,列舉了24個現代存活的和已經消亡的人民。其中他也談到了中世紀,其實很多西方現代史學家,認為中世紀焊接古典時代和現代文明的誕生。我經常和老師說,一共有三次文藝復興,一個是八世紀,推廣神學、推行拉丁文,於是出現了拉丁文運動。而這種拉丁文運動實際上是內在衍生歷史鏈接,其他不多說了。除此以外,還有一個中世紀大學,我們現在不講中世紀大學。不講中世紀大學,那麼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其實是無本求源。

從義大利最早誕生大學,後來巴黎大學、牛津大學都出來了,這個時候的大學不僅是空間的變化。過去的大學在修道院,這個時候的大學還在學神學,還有一些在貴族宮廷裡面。16世紀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辦大學了,市民辦大學,教會也辦大學,兩股力量辦大學。課程結構也有神學、科學和人文,於是科學和神學開始了拉鋸戰,經過長期的此消彼長以後,科學開始逐漸戰勝了神學。為什麼會這樣?



中世紀大學出現三個變化,第一個變化叫做課程改革,第二個教授制度,所以西方的教授治校其實在中世紀大學就出現了。還有一個是中世紀過去的教育,就像我們中國現在的教育,教材是真理,教師是真理的傳播者,學生是真理的容器,於是學生不敢懷疑教材。但是中世紀的教育除了課程、教授之外,它還主張質疑、主張討論、主張探索。以前哲學家的任務就是解釋真理而不是發現真理,你一旦發現真理,廣場上一把火就等著你。但是大學它講探索,甚至神學也講探索,科學的探索帶來了文藝復興。


神學的探索發現《聖經》是好的,上帝是好的,教皇未必好,教會未必好。於是就有了一個老師——馬丁·路德,貼了一張大字報,馬丁路德是神學神父。那為什麼中世紀的大學會孵化這種敢於懷疑教皇教父的神父?這不能不講。很多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你離開中世紀,你就沒法講。我就說很多人認為中世紀是黑暗,其實不是黑暗,是銜接。


然後我再總結說:地理上,義大利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經濟上,義大利是最早產生資本主義萌芽,所以是向陽花木早逢春。義大利沒有王權,所以支離破碎希望統一,所以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後面我就不說了。我在講這節課的時候,我在講歷史的解釋,解釋歷史。我又從歷史長時段中間看文藝復興,而不是十四世紀。我們的教材是十四世紀看文藝復興,因為資本主義萌芽,因為資產階級,那是短時段的。



王思德先生在三卷本歷史中是這樣說,這是一種說法。霍布斯鮑姆就不這樣說了,他有所謂的年代四部曲,第一步曲是1789年到1848年革命,叫做革命的年代;後來又從1848年以後到1875年法國共和國,叫做資本的時代;1875到1914年,叫做帝國的時代;接著1914到1991年,是極端的時代。他是另外一個分期,但不是主流。我插了這段話,我為什麼插這段話?因為我們歷史教師要從長時段的角度去看問題,從長時段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歷史解釋就有了新的維度,我們的維度越多,我們的解釋就更接近客觀。


近代講完以後,我就講另外一個事情。我就講個近現代,但是我對於近現代史走馬觀花,我就講西歐一體化。西歐一體化,我大致說一說,你們聽一聽。我先觀察一下,少了一個人,一個女人的行囊。我們看這是誰,這就是阿梅,被人們稱為歐盟大廈掉下來的第一塊馬賽克。


牽手與分手,我從歷史解釋的角度看歐盟為什麼能牽手。我們看歐盟為什麼能牽手,我們以前講它從二戰以後變成了二把椅,然後兩極格局把它夾縫了,世界地位低了,沒有話語權。因此它想到自強聯合,於是舒曼計劃一直到歐元,我覺得這樣說歷史是斷史,你要從歷史外性去分析。


歐盟


我第一個就列為:一體化的前世今緣。我說歐洲本來就是一體的,它們的祖先傳說中就是那個被公牛弄走的,後來一度在羅馬帝國的時候,歐洲就是一個國家。只是蠻族以後,把一體的歐洲撕裂了,它有一體的根在那。後來英國在千年中世紀的時候,他們其實也在分與和的博弈之間發展成帝國,一會分了三個國家。後來英法百年戰爭又發展成民族國家,然後經過三十年戰爭,三十年戰爭又來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發展成主權至上,非常進步。


但是我們的歷史老師要非常聰明,這個是偉大的概念。但是恰恰因為強調國家利益和主權至上,很可能就是一根筋。為什麼各國打,可能是這個事情。於是,拿破崙要打破這個主權征服,但是偉大體系繼續維護國家利益和主權至上,這是非常進步的。凡爾賽體系以後,許多民族國家建成。那麼二戰以後,雅爾塔體系,它繼續強調這個,卻出現了一個問題。


過分強調了民族國家和各國的主權至上的結果是民族國家變成了玻璃。民族特性在這個玻璃中發射,而民族性的無限膨脹又導致了戰爭,戰爭又對主權至上進行了拷問。所以我們克服民主國家局限性和主權至上導致的戰爭,這是成為歐洲所有人需要考慮的問題。前世今緣講完了,這就是它的根,我們要解釋歷史,解釋歷史它是要有工具的,這個工具是什麼,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


下面我講第二個問題,一體化的渴望和可能,渴望是迫切性,可能是可能性。於是我講,他們其實早就有這想法了,聖西門有這想法,雨果也有這想法,但是他們的想法非常浪漫,然後二戰以後出問題了。於是看這個圖,世界被捆綁了,歐洲也被綁架了,誰綁架了,一看就看清楚。於是戴高樂提出歐洲不是美國的一部分,言下之意,美國我要掙脫你。怎麼掙脫?我們再看一幅圖,歐洲分裂了,中間有一道閃電,那就是柏林牆。



柏林牆


那麼它就夾縫生存,於是另外一個國家的總理阿登納說,要建立一個第三種力量,擺脫兩極。但是這些大國領袖過去是冤家啊,比如德法,大國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歐洲的聯合就有了軸心了。那為什麼它有向心力,於是我從歷史的特徵講它的向心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迫切性。我剛才說的德法從冤家到最後戴高樂一個高盧的民族主義者,看到他的法蘭西被德國踐踏到如此程度。法蘭西儘管從諾曼底登陸以後被光復了,然而法蘭西民族連帶歐洲被美國綁架了。


一個冤家要聯合,而另外一個冤家阿登納,當阿登納的柏林被撕成兩瓣兒的時候,當德國撕成四瓣兒的時候,是什麼造成的?剛才我說了是兩極造成的,所以要建成第三極。過去的領袖們,被馬克思罵成蠢豬式的皇帝——路易·波拿巴三世同一時代的人,威廉一世,他們打普法戰爭。二戰使兩個歐洲大陸的大國,他們終於在戰爭中間獲得理性。他們強烈要求聯合,擺脫兩極,在世界重新獲得話語權。


但是我們歷史一定要講,主觀與客觀,如果這是主觀的話,主觀原因,你要具備這個條件,他具備!剛才我為什麼要講長時段,因為美麗的歐洲就是一個種。羅馬覆蓋整個歐洲疆域,歐洲就是一個國,只不過是日耳曼人把歐洲撕裂了。但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他們也不斷地在和與離之間博弈,此消彼長,在這個時候,和的力量大於離。

他也具有可能性,剛才我講長時段,他們是有共同信仰,有資源的互補性,就有聯合的可能性。還有我剛才講歷史的共源,還有政治制度相似,這就是可能性,我們在不自覺地運用著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在達成這個素養叫——歷史解釋。我們歷史解釋能達成接近客觀的解釋,但是我們永遠不能達成客觀歷史。


下面就是啟動和拓展。啟動,我就用舒曼計劃的材料,讓學生看,1851年的煤鋼聯合體。然後再看,這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而是長時間完成的。它不是一項,一項僅僅是啟動,它是一系列。一系列是哪些?我們注意這是什麼原則,講世界史,無論你在課裡面我專門不講理。我是講課的,你在我的課裡面。我們在進行史料教學時,經常是史料泛濫,結果史料很多看不完。然後史料很難,看不懂,然後文字太多,看不見。


看不見、看不完、看不懂,如果老師問你們看出什麼信息,那肯定是假的,我去聽課的時候,我都看不完。我不相信學生比我閱讀水平還高,於是這樣的史料教學是史料泛化。我們在歷史研究的時候要論從史出,但是我們是在歷史教學,歷史教學不是歷史研究。所以我們的課標中說要像歷史學家那樣學習歷史,我覺得有點吹大了。



我們是公民教育,我們歷史教學中要體現論從史出、史料實證。但是更多的是我注六經,我注六經不是以論代史,因為我們的課堂只有四十分鐘。就這段時間,是哪一項哪一系列,我的教學原則叫做在教材中找到史料的投影。史料在教材中找到投影,教材中間又找到史料的折射,通過這樣的方法體現史料實證。那麼這種白描,歷史的描述,下面我們要抽象,我們能不能合併同類項,提取公因式。


如下:前面是單一經濟聯合,後面是複合經濟聯合,後面上升到主權問題。現在華春瑩說自古以來中國領土主權不可動搖。我經常和王思德先生說,西歐一體化為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樹立光輝典範,是一個榜樣,我們得學啊!我告訴你全世界都在學,全世界每一個區域,地理相近都有集團化,如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唯獨東亞東北亞最有希望的三個國家沒有一體。所以我們學習世界史,常常可以給我們提供想法。


今天的西歐一體化出問題了,西歐大廈掉下一塊馬賽克,還有一個逆全球化。那一年正好歐洲出現一個女瘋子,美國出現一個男瘋子。今天面臨新問題,傳統的危機之下,我們要聯合,今天新的問題,移民的問題,非傳統危機到來的時候,人們需要聯合進行反思,今天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這節課歐洲一體化將來的變數會怎麼樣呢?


普羅迪堅定信心,沒事!歐洲的影片將繼續放映,研究歐洲大學的教授認為歐洲有兩種意識,歐洲人的意識,當歐洲人的意識強的時候就聯合。還有一種民族意識,這兩種意識不含糊,其實歐洲的和與分就是這兩種意識。還有一位歷史老師說,只要地球繼續運動,時鐘繼續擺動,一體化就永遠是一個複雜的變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視覺|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件件國寶級!(二)
史趣 | 克雷西戰役:英法配備了怎樣的武器裝備?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