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奇的動物在哪裡?原來在這裡!

神奇的動物在哪裡?原來在這裡!

中國古人將動物分為「五蟲」,羽、毛、鱗、介、蠃。神秘的龍、憨拙的獅子、奔騰的駿馬、活潑的猴子,還有游魚、飛鳥、卧鹿、脫兔、鳴蟲,不論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它們各有其生存章法,與人類和諧共存於同一個世界中。華夏匠人以巧奪天工之手,將動物們活潑的生命姿態幻化為神奇美妙的藝術形象,寄託了人們對現實和超現實的嚮往,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綿延萬載,生生不息。

介,即為「甲」,指帶有甲殼的蟲介,和水族。龜為介蟲之長,《山海經》中記載過旋龜,樣子似普通的黑烏龜,卻長著鳥頭蛇尾,叫聲如劈木,傳說它曾與黃龍一起協助大禹治水,為其仁心所在。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龜是玳瑁,屬大型海龜的種,傳說四大神獸之一的「玄武」就是它。玳瑁性情兇猛,角質板有「海金」之譽,自古以來便被視為吉祥幸福之物,代表高貴與神聖,可辟邪鎮宅。龜長壽,傳說可以通靈,所以古時人們也常用龜甲占卜吉凶。

文物上的龍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龍的形象便開始深入人心,成為身份的象徵。殷商時期的龍已基本定型,龍頭飽滿、眼凸耳伏、張口露齒、爪利身蜷。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多可見變形龍紋。

蠃部,凡軟體動物腹足類,被有旋線的硬殼都叫蠃,種類繁多,多為青蛙、蚯蚓等,人為蠃蟲之長。 今天介紹的為蟾蜍。三足金蟾,漢族神話傳說月宮有一隻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月宮叫蟾宮。古人認為金蟾是吉祥之物,有辟邪的功能。在古代,身為「五毒之一」的蟾蜍被賦予許多吉祥寓意。

春秋戰國之後,器物上的龍紋急劇增加,造型變幻多樣。漢龍仙逸,唐龍靈動,宋龍厚重,元龍兇猛,明龍壯美,清龍矯健。歷朝歷代的龍,肩負著理想的使命,發出了體現時代個性的聲音。

羽部。鶴鳴於九臯,聲聞於天。(《詩·小雅》)「鶴鳴人長壽」。鶴是長壽的象徵,因此有仙鶴的稱呼。鶴為長壽仙禽,經說:鶴壽無量;後世常以「鶴壽」、「鶴齡」、「鶴算」作為祝壽之詞。中國人稱健壽者長壽白叟,又呼「鶴髮童顏」,就連惦念離世老人都冠以「駕鶴西遊」美意。

「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牛是一種性情溫和、柔順服從的動物,且有忍辱負重、堅韌不撥的特點。《易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乾、坤兩卦所體現的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牛所代表的坤卦所生髮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合乎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

獅子,在中國與傳說中的龍、鳳、麒麟並列為四大靈物,有辟邪、吉利的意頭。獅子在動物學中屬哺乳綱貓科,其雄性體形矯健,頭大臉闊,戲耍有髦毛,姿態甚是威猛。它原產地不在中國而是非洲、印度。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獅子才得以進入中國。

簸箕鼠。鼠雖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討人喜歡,還落得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千古罵名,但從社會、民俗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它早已脫胎換骨,由一個無惡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來一個具有無比靈性,聰慧神秘的小生靈。

蟋蟀,引起古人的注意和觀察是很早的,在兩千五百年前的《詩經》中就有《蟋蟀》之篇,留下了「蟋蟀在堂」、「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類的詩句。漢初成書的《爾雅》,把蟋蟀釋解為蛬,亦寫作蛩,音瓊。蛩,是指蝗蟲一類的昆蟲。蟋蟀似蝗蟲但比蝗蟲小,漢魏人又細分之,稱蟋蟀為吟蛩,即善於吟叫的小蝗蟲。魏晉時代,則常稱蟋蟀為促織,亦稱之為趨織。其音皆與今俗稱之名蛐蛐兒相近。

魚類是一種吉祥物,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有「魚素」之稱,俗傳是用絹帛寫信裝在魚腹中傳遞信息;隋唐時期朝廷頒發給百姓「魚符」(又叫魚契),是用雕木或鑄銅成魚形,刻字其上,以此為憑證;三國、南宋時的「魚燈」,佛寺中僧徒誦經時擊打器物的「魚鼓」(又叫木魚)等,還有用魚類種種異常寓言災異禍福,這些都給魚類附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中華文化,千古絕學,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此番觀賞,受益匪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天下海的兔子 的精彩文章:

TAG:上天下海的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