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德海這類御前太監為何深得寵信而又必然被處決?

安德海這類御前太監為何深得寵信而又必然被處決?

同治七年隆冬,北京城發生了一件街頭巷尾都在熱議的大事,就像今天的微博熱點事情一樣,一下子傳遍了北京城。太監安德海在北京城最大的酒樓天福堂,擺酒設宴,迎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歲的美人,馬賽花為妻。婚禮是相當的隆重,隆重到慈禧太后都特地賞賜了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作為賀禮。而御前太監安德海也就在這裡走向了人生巔峰。同治八年,在山東地方,安德海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關於他的死因,很多人認為是丁寶楨做到巧妙和機智,「前門接旨,後門斬首」被很多戲劇搬進了舞台。我想說的,丁寶楨敢殺慈禧身邊的紅人,他只是一介巡護,借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而他做了這件事情,歸根到底,肯定是慈禧太后又迫不得已的原因,而下令斬殺的他。而至於什麼前門接旨,只不過是慈禧太后掩人耳目的一個手段罷了。就像當初呂后殺韓信一樣,背後撐腰的肯定是劉邦。

這裡有一個問題要討論,但凡是這種一飛衝天的火箭派,最後的命運往往是悲劇,被當做一個替罪羊處決,這是他們難逃的宿命。安德海作為御前太監,他能成為慈禧身邊深得信任的人,這是一定的,為什麼呢?並不是說安德海就一定能夠成為那個紅人,沒有安德海,慈禧太后也必然選擇李德海,王德海這些太監成為一個當紅人。

晚清政局陷入風雨飄雨,又搖搖欲墜,作為這艘巨船的船長,慈禧太后選擇相信誰,這必然是要深思熟慮的。晚清也是名人輩出,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人物是一個接一個登場,這時候也就帶來一個問題,這些人都是平叛出身,手握軍政大權,又都是漢人,模仿趙匡胤那樣黃袍加身不是不可能,筆者就一直認為,只要曾國藩當初不是受儒學教化影響那麼深遠,想要取代清朝應該沒有那麼難。只是說曾國藩如果自己稱帝以後,這個王朝會不會像王莽的新朝那樣子,持續時間非常短暫,這個是後話,一時也說不清楚。而慈禧太后能夠駕馭這麼多高手,很多人都說她是女中的劉邦,用人,而用監督人,用派別去制約這些能人,是慈禧最慣用的手段。

而安德海,就是這樣子走進慈禧的視野,安德海的發達,是通過辛酉政變,那時候慈禧太后正好和肅順等一幫扶靈大臣斗的激烈,而安德海,恰恰就扮演了在兩宮太后和小六子恭親王奕訢通風報信的角色。在這場政變中,他充當了秘密聯繫人,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成為了慈禧身邊的大紅人。

肅順他們垮台之後,慈禧的政治對手又變成了恭親王奕訢,當然安德海又成為了她的得力助手。可正是因為安德海充當的是這樣一個馬前卒的角色,他的大紅也起因於此,慈禧皇后需要耳目,需要傳話筒,他自然如火箭一樣飛的很高。而也正是因為他的告密得罪了一大幫高官,當他犯下錯誤的時候,他的悲劇也就來了。慈禧太后必然把他當做一個擋箭牌,力道一撤下,他這艘火箭也就迅速墜地,摔的屍骨無存。

而他的目中無人,也恰恰使他犯下了這樣一個錯誤。同治八年,安德海借口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率領一班隨從,前呼後擁的就出了紫禁城。他的本意也是想出去遊玩一下,順便在撈點銀子,當然,在出行之前,他去徵得了慈禧太后的同意。可這一次,他沒有想到,他過往的目中無人,以及不斷的告密,早已經得罪了很多人。恭親王好好的抓住這個機會,出了一口惡氣,聯合軍機大臣逼迫慈禧太后下旨斬殺了安德海。雖然此後恭親王也沒有撈到什麼好果子吃,他在政斗中敗下陣來。但安德海終歸是沒有逃脫他擋箭牌的命運。其實這是必然的,就算安德海循規蹈矩,沒有大肆招搖,也一樣是會被處決的,只是這個時間,來的晚一點罷了。

最後總結一下,像安德海這樣的御前太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的興起,在於當權者需要一個耳目,需要一個傳話筒,而他的滅亡,在於他擋箭牌的功能,魏忠賢是這樣,劉瑾是這樣,其他很多太監也是這樣。安德海的繼任者李蓮英,能夠全身而歸,在於他隱退的快,也算是御前太監這個位置上做的極致的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鄉本 的精彩文章:

百萬英雄和沖頂大會有獎問答,該怎麼做才能拿到獎金

TAG:張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