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金恆久遠,比特可流傳

黃金恆久遠,比特可流傳

黃金承擔起人類貨幣這一功能,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同時它也是精美飾品的原料。古往今來,圍繞黃金的故事可以說是汗牛充棟,這種黃色的金屬曾經將人類的慾望展現到極致。正如伯恩斯坦筆下寫的那樣,「從可憐的、為黃金所淹沒的邁達斯國王,到每年將與其體重等重的黃金拿去送人的阿里·漢;從斯基泰人華麗燦爛的黃金裝飾,到南美洲陰冷潮濕的淘金礦井;從猶太人圍之起舞的小金牛,到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地下金庫;從孟加拉的街市,到倫敦的金融市場……」,一部黃金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人類文明史,我們一邊閱歷黃金在各種歷史時期角色的變換,一邊慨嘆人類的睿智和命運,但似乎永遠超越不了黃金的不朽光芒。

貨幣有什麼職能?我們都學過,貨幣的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以及支付手段。從這些方面來說,黃金是天然貨幣的不二選擇。首先,從價值上來說,物以稀為貴,黃金具有稀缺性。構成我們以及周遭世界的物質和元素,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在創世之初,宇宙中只存在氫原子和極稀少的氦原子。構成我們身體最重要的成分,比如氧、碳等元素,都是在恆星內部因核聚變而生成的;更重的元素,包括硅、鐵、銅等,則是在恆星生命盡頭的超新星大爆炸中產生。比我們的太陽還大一些的恆星爆炸後,將原來自身的物質和新生成的元素拋向四周的空間,為誕生新的星系、行星乃至生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都來自古老而遙遠的恆星,我們每個人都是星的塵埃。

更重一些的元素—比如黃金—的誕生過程就更加不平凡了。黃金產生的唯一途徑是兩顆中子星融合成為黑洞,經過快中子俘獲而產生。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質量會跌入黑洞就此消失(黑洞是宇宙中的奇點,和當前的時空割裂開來,連光都無法逃逸),只有非常少的質量能夠轉換成為黃金,而能逃出黑洞引力場的就更少了。每一份黃金的產生都意味著這個宇宙的一部分消失,黃金越多也就意味著宇宙離死亡更進一步。人類大概永遠也無法用核聚變生產出有實用效率的黃金,而合成鑽石早就商業化了,比鑽石開採成本還低,純凈度比天然的還高。據推算,黃金在整個宇宙中的丰度只有一百億分之六,因此,黃金的稀缺是全宇宙級別的!古往今來地球上開採出的黃金,去掉損耗和工業用途,大概還裝不滿一個游泳池。

黃金的另一大特性是極度穩定。古人就說過「真金不怕火煉」,但僅僅是用火燒就太小看黃金了。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具有極強的抗腐蝕性,在空氣和高溫下也不會氧化,區區化學反應根本不能對黃金造成永久性的傷害,這都是我們日常能觀察到的情景。據說,即使你有辦法把黃金塞進太陽的中心被核聚變轟擊幾億年,你依然能夠用簡單的物理辦法把這些已經等離子體化的黃金重新聚集起來,質量基本沒有損失。因此可以說,黃金是在這個宇宙中神一般地存在。我想,如果哪天我們能和外星文明搭上線開展貿易的話,黃金大概是最初唯一可使用的貨幣。

黃金的價值如此,並且和其他的實物相比,在儲藏性和支付性方面也有優勢,難怪從人類文明發聵之初開始,人們曾經嘗試過使用各種貨幣,從金屬銅、鐵、銀,到貝殼和糧食這樣的實物,甚至石頭等,但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把黃金定為最終的貨幣。金本位制,連同少數的金銀雙本位制,一直持續到近代,而後來發生的事件大家都比較清楚了。先是美國率先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標誌著布林頓森林體系的瓦解,而後各國的貨幣紛紛與黃金脫鉤,黃金價格進入了自由變動的時代,黃金的貨幣職能褪色,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下變成了純粹的投資品。

圖:黃金價格(美元/盎司),1257~2017年

從過去近800年的價格走勢上可以看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人類的經濟增長緩慢並且通脹率低,黃金的價格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附近。這種情況在工業革命開始後有了改觀,但仍不足與後來發生的事情相比。在1971年美國退出布林頓森林體系後,法幣的發行便沒有了根本性的約束,於是有了弗里德曼的說法「通脹是一種普遍和終極的貨幣現象」,因此黃金是良好的抗通脹的投資品。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黃金價格經歷過兩輪大幅上漲和之後大幅下跌的行情,也就是兩輪牛熊轉換。第一次是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在全球範圍內的「滯漲」背景下,金價在8年內上漲了約10倍,然後逐漸回落。另一波是從2005年開始,一路上漲到2012年並摸高到每盎司接近2,000美元,原因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推動通脹水平大幅上升,以及隨後的歐債危機導致市場對歐元區的貨幣體系產生懷疑。

根據我的經驗,長期來看,黃金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品,因為它的命門是無法產生現金流,並且為了儲藏黃金投資者還需支付費用,術語叫做negative carry。但黃金依然有比較好的配置價值,尤其在通脹預期較為強烈的時候,以及貨幣體系遭遇信任危機的時候,這時金價的表現往往超越其他類別的資產。另外,「亂世藏黃金」,它的避險功能仍然是人們所看重的。誠然,隨著社會和文明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亂世」出現的機會越來越少,但誰知道呢?要知道,在目前我們所熟悉的所有投資品中,大概唯有黃金經受了幾千年時間的考驗。或許,不久之後,你有機會拿著黃金到「沙丘」行星上去換取那裡的特產香料?

當前市場中最火爆的話題恐怕非數字貨幣和與之相關的區塊鏈莫屬了。數字貨幣價格的上漲幅度之大範圍之廣泛,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據說2017年在這個領域,如果你的收益「只有」10倍,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收益50倍是及格,100倍以上才能算良好,一夜暴富的故事比比皆是。現在說起數字貨幣,我的腦子裡總是有「鬱金香」三個字閃現,或者「tulip」那五個字母如影隨形。也許別人說的對,我的視野限制了我的格局,因此就算我早在2011年就知道了比特幣並做了初步的研究,但這幾年我始終只是一個看客。

2017年以來數字貨幣的火爆,受到了多重因素的推動,包括許多國家陸續認可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另外代幣眾籌(ICO)的暴增也讓比特幣世面流通供給被控制,進一步推動了數字貨幣價格的上漲。雖然在17年三季度經歷中國政府關停國內數字貨幣交易所、嚴控ICO等波折,數字貨幣的價格在三季度趨於平緩。但之後日本對數字貨幣採取擁抱態度,接棒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市場。另外隨著CBOE及CME在12月先後上線比特幣期貨,華爾街也間接將比特幣推向主流投資市場的舞台,重新點燃年底比特幣的火爆行情。

當然不光是比特幣。單論價格上漲,以太幣、萊特幣和瑞波幣曾經的漲幅更大。迅雷、人人網和柯達,這些過氣已久的公司因為發行各種幣,和區塊鏈沾上了邊,股價便連續大幅上漲,上漲三倍是起步價。有賣茶飲的連鎖店,還有做漢堡包的餐館,也因為發幣參與區塊鏈的緣故,股價一飛衝天。如果這不是泡沫,那什麼是泡沫?

圖:比特幣一年價格走勢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最接近的就是本世紀初的納斯達克網路股泡沫了。當時瘋狂的程度不逞多讓,因為我親身經歷過,所以印象深刻。很多公司只是因為在名字後面加上了「.com」的後綴,股價就一飛衝天。像雅虎這樣的公司,股票上市第一天漲好幾倍是常態,思科股價上漲了一千多倍,雖然確實有業績的支撐。說幾個我經歷過的小故事就可知當時瘋狂的程度。

彼時我將要讀完研究生,手持計算機網路專業的畢業證書,準備把自己賣個好價。有一天我去一家網路安全公司面試,面試我的技術主管心不在焉,頻頻低頭看他的傳呼機(上古時期查看圖文信息的工具)。在我回答完一個問題後,遲遲不見他的反應,於是我忍不住問他,「你在看什麼?」

「公司的股價啊,噢賣嘎達,今天股價上漲了一倍!」

我開始感興趣了,「有什麼原因嗎?」

「不知道!誰在乎?照這個趨勢,下個月我就可以退休了!對了,你懂股票嗎?」

於是接下去的十幾分鐘,我們把TCP/IP網路協議拋在一邊,也不管UNIX多線程的調用問題,專心討論起網路類股票來。不過那次面試的結果並不令我愉快,因為我沒有被錄用,原因竟是因為我不懂網路股投資!

好在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憑著我有當時最熱門的專業,很快拿了幾個奧佛。但我繼續面試,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有一次去了一家印度人開的軟體公司。公司主管上來先大吹了一通,誇口說他們研發的軟體功能如何如何強大;我並沒有搞得很清楚那軟體到底是幹嘛的,但印象中和徹底解決世界和平問題並不太遙遠。末了,我不識趣地問了一句,「有客戶嗎?」

印度哥們愣了一下,但輕鬆地說,「還沒有。」

我很疑惑,「那你們靠什麼養活這麼大一家公司?」剛才進來的時候,我大概數了一下,整個公司怎麼也有超過三十名員工吧。

Sanjiv拿起咖啡喝了一口,堅定地說,「放心,這不是問題。沒錢了就找投資者,反正有大把的人想投我們。」

轉眼春去夏至,我也離開學校到另一座城市工作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被拉著去參加一家公司的互聯網銷售活動。公司的名字已經不記得了,好像是Topix之類。說是互聯網銷售,和現在我們熟悉的電商完全不同,說白了其實就是基於網路的傳銷。雖然我見識不多,但聽完朋友的介紹也知道那是傳銷,而且傳銷是不該參與的。但朋友一定要拉著我去參加他們的集體活動,說是去了就能開闊我的視野,改變我的人生。實在推不掉,只好去了。

到了一個禮堂一般的建築物里,約兩百人座無虛席。我正左右四顧間,音樂響起,一中年男子跳上舞台,開始了他的演講。他宣稱互聯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已經超越了蒸汽機、電燈、空調、電腦和飛機等等。我正感到困惑的時候,他話鋒一轉,開始解釋Topix公司偉大的商業模式…… 這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公司網站上訂購巨量的各類日用品,以手紙、牙膏和洗衣液等為主,然後發展下線(親朋好友),把這些日用品賣給他們;下線們再發展下線,以此類推。

「兄弟姐妹們,想想看,你這一輩子所需的日用品都有保障了,而且,你還能一直賺大錢!」台上的嘉賓斷言。

此時,聽眾的情緒被點燃了,幾乎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大家齊聲高喊公司的名字「Topix! Topix! Topix! ......」。我又環顧了一下,有不少人手拉著手,眼裡似乎有淚光。你看過電影中狂熱的宗教信徒聚會時的場景嗎?沒錯,就是那個樣子。

限于格局和階層,我(還)沒有參加過任何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投資推廣活動,不知氣氛是否也像上面描述的那樣熱烈而神聖。但以我的理解,我依然認為區塊鏈概念發展到這種階段,泡沫的成分是很大的。據說,現在市面上有12,000多種數字貨幣,難道它們全都有價值?

我不是說區塊鏈沒有價值。恰恰相反,根據我的理解,區塊鏈確實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發明,有極大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潛力。區塊鏈並不是最近的新概念,中本聰在2008年11月發表的著名論文《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標誌著區塊鏈概念的首次提出。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散式的公共賬本,因此在最初級的區塊鏈1.0,數字貨幣和支付系統去中心化成為最主要的應用,火爆的ICO就是基於區塊鏈1.0。區塊鏈2.0主要以以太坊為代表,實現數字貨幣與智能合約相結合。區塊鏈3.0則進一步向金融領域外延伸,包括自動化採購、智能化物聯網應用、供應鏈自動化管理、產權登記等。在最簡單的模型中,區塊鏈就是一種簡單的分散式賬本,然而區塊鏈內在的含義遠遠大於其名稱表面的意義。區塊鏈能夠在交易的過程中使價值本身發生轉移,就如有人指出的那樣,以比特幣而言,區塊鏈對於它的意義,就如同互聯網對郵件的意義一樣。與郵件促進了信息的溝通類似,區塊鏈幫助了財富的轉移。

雖然很多有關區塊鏈的應用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也許短期內看不到很清晰的應用場景,但也確實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和探討。在一個新生事物之初,由於大眾的狂熱情緒,很容易形成泡沫,就如同上面提到的互聯網。但互聯網實實在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因此在泡沫破滅後,經歷了大浪淘沙的洗禮,那些真正有用的技術和踏實的公司留存了下來,穿越了牛熊周期,並最終在數年前演變到了移動互聯網的階段,促使整個實體經濟都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因此,我判斷,當下的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熱潮或許也將經歷這麼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但未來的前景將不可限量。「我們總是容易高估事物短期的影響,但低估它們的長期影響」,歷史會一再重複。

在眾多的數字貨幣中,像比特幣這樣的「領頭羊」應該能夠繼續生存並繁榮。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上來說,市場已經開始把比特幣看作是避險資產,向黃金看齊。當然,僅從價值上來看,黃金無疑勝出,因為黃金誕生的保障是熱力學第二定律,而比特幣則是建立在密碼學基礎上的哈希演算法。但貨幣的屬性還要看儲藏性和支付性,在電子時代數字貨幣在這些方面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因此,我的結論是,黃金和比特幣都值得擁有。那麼,如何判斷買點?在這方面,成本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參考。據估算,目前黃金的成本大約是每盎司1,200美元,比特幣的成本是每枚5,000美元。

頻頻有報道見諸媒體,說某某因為買什麼幣賺取了巨額的財富,比如上面的這張圖。對於這種消息,我向來是不屑一顧的。多麼好的黑科技,中本聰當初發明的本意是為人類提供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人家不為名利,目標這麼高尚,你們總是錢啊錢的,不俗嗎?所以,對於這類的新聞,我只有一句話來評論:

「為什麼不是我!!!」

| END

李志勇

泓銘資本首席策略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泓銘資本 的精彩文章:

TAG:泓銘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