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十六帝,昌平十三陵!

明朝十六帝,昌平十三陵!

昌平人應該感謝長陵的皇帝——朱棣,

當年他的一個決定,改變了昌平的歷史。昌平本來就是京北的一個縣,除了居庸關以外,其他都默默無聞,和北京的其他郊區縣一樣。後來朱棣把皇陵修建在昌平,從此昌平的歷史地位飛漲,一下子成為皇陵重地,後世子孫陸續都埋葬在這裡,一共埋了13位皇帝,成為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的地方之一,成為天下聞名的十三陵。

如果你問一個人:「昌平知道嗎」?或許回答是不知道。如果問「十三陵知道嗎」?回答是:「那個我知道」。十三陵的名氣大過昌平,這個不足為奇。因為過去的昌平城都是為十三陵服務的。哈哈!

本人去過一些皇陵,比如房山的金陵,山形地貌就像一把巨大的太師椅,前面橫著一座山,就像一個書案。而十三陵就像一個大院子,一個城池。有大門,有圍牆,有山有水,各個皇陵分布,以長陵為中心 ,分列兩邊。

就好像一大家子人,照個合影,老祖宗坐中間,兒子,孫子,重孫子,坐在老祖宗兩邊,就是這麼的形象。

作為昌平當地人,作為文史愛好者,一直想,等著把十三陵都去看全了,之後再寫文章,再與大家分享。如今十三陵要有大動作,本人能夠走進不開放陵寢的機會,可能性也很小。於是決定現在就寫吧!皇帝的陵是進不去,裡面什麼樣無法介紹,但是大門口還是可以看到的,大明的皇帝還是可以介紹的嗎!

十三陵,群山環抱之中的一片小盆地,裡面山丘林立,河流縱橫,十三座皇陵分列其間,建築巍峨壯觀。

【石牌坊】是明朝嘉靖皇帝時修建的一座石牌坊,五門六柱十一樓,世界上最大的石牌坊之一。

【大宮門】陵區大門,兩側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北京沒有幾塊下馬碑。

【碑亭】裡面立著朱棣皇帝的神功聖德碑。

【神路】也就是當地老百姓所說的石人石馬。天下皇陵這麼多,神道這麼多,十三陵的這個神道,當是數一數二的。集天下能工巧匠,歷時十年而建成。

【火焰牌坊】跨過此門,從此進入陰間世界。哈哈

,陰陽兩隔。

當地歲數大的老人,一說到十三陵,總是津津樂道,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好像每個人都是十三陵的專家。如果你問這些老大爺們,「十三陵有哪些陵啊」?給你的答案就是「德永景長獻,慶裕茂泰康,定昭思。」聽著有點蒙吧!

其實這是當地口口相傳的順口溜。是按照順序,自東往西排列的。今天也按照這個順序,給大家來介紹吧!

【德陵】天啟皇帝朱由校的陵寢。

這位皇帝沒有什麼文化,他父親不受他爺爺喜歡,孫子的家庭教育也給荒廢了,但是,他是大明朝,被冊封的第三位皇太孫。前兩位都很牛,一位是建文帝朱允炆,一位是宣德皇帝朱瞻基。而天啟皇帝朱由校是第三位。朱由校缺少父愛和母愛,從奶媽那裡找到了母愛,所以一生都信任奶媽客氏和九千歲魏忠賢,國家沒有治理好,個人愛好就是做木匠活。

站在德陵外,往西望去,地勢開闊,群山一覽無餘。景色最為壯觀,是攝影們常常架著相機,蹲守的地方,如果日落時分,大面積的火燒雲,那簡直是美絕了。

【永陵】嘉靖皇帝朱厚熜的陵寢。陵牆完整,氣勢磅礴。(照片來源於昌平攝影師劉佳,在此表示感謝。)

明樓保存完好,看著是中式木結構,其實全是磚和石頭仿木而建,所以歷經500多年,依然堅固如初。

嘉靖皇帝最初是湖北的王爺,本來和皇位無緣,而他大爺家的哥哥——正德皇帝朱厚照,無兒女,無兄弟,所以皇位就輪到他。他對北京城和十三陵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京的外城是他修的,天壇是他修的,歷代帝王廟是他修的,十三陵的石牌坊是他修的等等。他虔誠的信奉道教,在位時間很長,達45年之久,在他身上有很多故事。

【景陵】宣德皇帝朱瞻基的陵寢,

他和他爺爺朱棣,上演了一出祖孫情深的大戲,後來的康熙和乾隆這對祖孫也有一拼。朱瞻基沒有辜負他爺爺對他的厚愛,他爸爸想把首都遷回南京,而他爺爺費勁千辛萬苦,才把首都遷到北京來,他沒有聽他爸爸的話,繼續以北京為首都。其在位十年,幹得有聲有色。他的陵修的很簡陋,後來嘉靖皇帝下令再修,形成今天的規制。

他是他爺爺最喜歡的孫子,死了都要陪著他爺爺,他的景陵旁邊就是他爺爺的長陵。

【長陵】就是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寢,是十三陵的首陵,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陵,金絲楠木大殿,天下聞名。

有關十三陵的老照片,很多都是長陵大殿的照片。

他是朱元璋老爺子的四兒子,後來通過造反,從他侄子建文帝手中奪過江山,後來遷都到北京,在昌平修建了皇陵,

北京應該感謝他,昌平更應該感謝他。

他是馬背上得的江山,有再次開創天下的功勞,最初的時候被稱作明太宗,後來嘉靖皇帝給改成明成祖。

一生多次深入大漠,打擊蒙古族,為保衛大明江山,鞠躬盡瘁,死在了征途。

【獻陵】洪熙皇帝朱高熾的陵寢。

分前後院,中間一座小山,為風水大成之地,十三陵中這樣的陵寢可不多。

獻陵規制比較小,朱高熾的命運比較悲催,是個大胖子,有點瘸,他爸爸不喜歡他,他弟弟一直在給他使拌挖坑。太子的位置岌岌可危,幸虧有個好兒子朱瞻基,討他老爸喜歡,否則,能不能當皇帝還真不好說。他喜歡南京,想念在南京,他爺爺疼他的日子,決定遷都回南京,可惜在位就10個月,否則的話,哪裡是大明朝的首都,還真是未知數呢!在位雖然時間短,但是,改變了他父親強硬派領導的形象,多實行仁政,開創大明盛世,和他兒子一起被稱作仁宣之治。

【慶陵】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陵寢。

這個地方最初是景泰皇帝朱祁鈺的陵寢,後來他哥哥朱祁鎮重新當皇帝的時候,不讓朱祁鈺藏在此地,所以此地就被廢棄,稱作景泰窪。

光宗當了29天皇帝,就死了,還沒有來得及選陵呢!就把他葬在這裡。這座陵寢分前後院,風水很好,離老祖宗很近,如果不是特殊原因,這麼好的位置,不會給他留著。

朱常洛的人生更悲催,他老爸萬曆皇帝不喜歡他,要不是有朝中的這些大臣們,和他老爸鬥爭了幾十年,他能不能坐上龍椅也不好說。老爸皇帝當了48年,自己戰戰兢兢的一輩子,好不容易自己登基了吧!身體又不爭氣,29天就完了,大明朝一片混亂。

【裕陵】正統皇帝、天順皇帝英宗朱祁鎮的陵寢。(照片來源於網路)

朱祁鎮是明朝這些皇帝中,最傳奇的一位。是一個從皇帝到囚徒,再到太上皇,其實也是囚徒,再到皇帝的人生過程。身份變化之大,大明朝只有他了。一次御駕親征,因為土木堡之戰,改變一生。後來他弟弟朱祁鈺當了皇帝,他回來了,名義上是太上皇,實際上就是被關起來的囚徒,後來他發動奪門之變,再次當上皇帝。對他弟弟瘋狂的報復。他有一個好老婆,無論什麼情況下,一直陪伴著他。他對他的老師,大太監王振一往情深,第二次當皇帝的時候,依然念念不忘,上演了師徒情深的感情大戲,他臨死前廢除了活人殉葬的制度,也算是功德無量。

【茂陵】成化皇帝朱見深的陵寢,

成化皇帝的身世,也隨著土木堡之戰而改變,爸爸被蒙古人抓住,叔叔當了新皇帝,開始自己還是太子,後來爸爸回來,叔叔家有了小弟弟,叔叔心裡不平衡了,他這個太子,被廢,小心翼翼的當王爺。後來他老爸再次當皇帝,他也又當上太子。在他最低落的時候,一個女人,萬姑娘默默的陪伴著他。朱見深和她演繹了千古不變的愛情傳奇。在他當政的時候,瓷器有了大發展,名字叫成化瓷。

他的茂陵中埋葬著三個女人,沒有他心愛的萬娘娘。一個是皇后;一個是兒子當了皇帝,把老媽葬了進來;還有一位就是孫子當了皇帝,把他奶奶也葬了進來。朱見深很悲哀,當明朝的皇帝,有時候也很無奈。

【泰陵】弘治皇帝朱佑樘的陵寢。

他的身世也可以寫一本小說。他的出生純屬意外,他出生了,皇宮裡面沒有驚喜,有的是靜悄悄的沉默,好像沒有這個人一樣。大家都掩蓋了他出生的事實,很多好心人,太監、宮女、廢皇后、冷宮的女人都冒著生命危險,把他撫養大,他是喝米湯長大的。他六歲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他爸爸,一瞬間媽媽死了,幫助他的很多人都死了。後來他當了皇帝,報答曾經幫助過他的所有人。他勵精圖治,他治理的那個年代,被稱作弘治中興。他只有一個老婆,只有一個兒子。後來他侄子做了皇帝,很多事情做的很過分。慘痛的教訓,教育後人,孩子一定要多啊!

【康陵】正德皇帝朱厚照的陵寢。

朱厚照是這些皇帝中,最離經叛道的一位皇帝。他的生日特別好,一種說法是生辰八字,好的和老祖宗朱元璋一樣。另一種說法,就是朱元璋有數萬個子孫,而只有朱厚照和他一天生日。他的出生,使紫禁城充滿了喜悅。

他是獨生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當了皇帝,總是不走尋常路,他偷偷的跑出北京城,到塞外之地,指揮千軍萬馬。他還自封為大將軍。還親自「南巡」了一番。他個人生活,個性很強,他死的早,沒有留下一兒半女,他死後,他叔叔家的弟弟,從湖北趕來,登基坐了皇帝。後來弄得的他爸爸、媽媽和他都很難堪,慘痛的事實,說明皇帝一定要有自己的兒子,如果沒有,全是眼淚。

【定陵】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寢。(定陵的照片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朱翊鈞在位48年,他爺爺嘉靖皇帝在位45,大明朝才276年,他們爺倆就佔了三分之一。萬曆皇帝是大明朝的皇帝中,最憋屈的一個皇帝。

10歲登基,有一個強硬的老媽,動不動就對皇帝實行家長式教育,動不動就進行體罰。他還有一個形象特別高大的老師——張居正,老師處處管著學生皇帝,老師的形象太高大,無法超越。老師不在了,自己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但是強大的文官集團擺在他面前。他喜歡鄭貴妃,喜歡三兒子,想立三兒子當太子。明朝的皇帝權利是有限的,不像清朝的皇帝,說一不二。大臣們按照封建禮法,想讓皇帝立大兒子當太子。萬曆皇帝與大臣們打了20多年的仗,萬曆皇帝也是拼了,最後還是輸了。文臣集團勝利了,萬曆皇帝是多麼憋屈啊!氣的皇帝20多年不上朝。大臣罵皇帝,酒色財氣毒。皇帝氣的只能夠往肚子里咽眼淚,最後還背上了大明朝亡國的黑鍋。

更憋屈的還在後面,萬曆皇帝死了300多年,沒有想到1956年的時候,自己皇陵地宮被打開,

後來弄得屍骨無存。今天全世界的人們來北京旅遊,都要到他的地宮去看看。

放眼大明16個皇帝,最憋屈的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了。

【昭陵】隆慶皇帝朱載垕的陵寢。

隆慶皇帝是幸運的,他老爸嘉靖皇帝,本來不喜歡他,老爸不喜歡,基本上就和皇位無緣了。沒有想到的是,老爸在位時間長,活了60歲,其他兒子都死了。就剩朱載垕一個兒子,他老爸別無選擇,龍椅自然就輪到他。

朱載垕雖然當了6年的皇帝,當是頗有識人之名,大明朝歷史上有名的三駕馬車出現了,徐階、高拱、張居正,各個都是頂級政治家。他當政的時候,抓住機遇和蒙古人達成和解,從此大明朝邊境開啟和平模式。弄的後來守邊將軍,沒事就往石頭上刻字。

美國的一個公司,給十三陵捐贈了大木料,1987年昭陵最早得到了修繕。明樓上的石碑碎了,不知道是當年李自成乾的,還是多爾袞乾的。總之,鍋是李自成給背上了。

【思陵】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陵寢,

崇禎皇帝16歲登基,從他哥哥手裡接過大明江山,面前是明朝最強大的集團,號稱九千歲魏忠賢領導的閹黨集團。很快乾掉魏忠賢,剷平閹黨,開始獨自治理天下。18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在崇禎皇帝治理的那個年代,能臣輩出,可惜沒有利用好。外有滿清,內有李自成,朝堂上一個人,到了孤家寡人地方地步,最終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崇禎皇帝在景山的老槐樹下弔死,成為了大明朝的亡國之君。

思陵最初是田貴妃的墳地,崇禎在位時沒有時間去修陵,死後把崇禎帝安葬於此,當年的貴妃墓地,就成了十三陵最後的皇陵——思陵。

十三位皇帝,很多都有著精彩傳奇的一生,很多都可以寫成小說。

十三陵不但有十三座帝陵,而且還有其他附屬墳地,妃子墳,太監墳。就挑幾個重點的來介紹吧!

【東井、西井】正史記載為殉葬妃子的陵寢。傳說老皇帝死了,他剩下的妃子怎麼辦,朝鮮的史料記載,沒有生育過孩子的妃子,都要殉葬,都要陪著老皇帝去死。把殉葬的妃子集中安葬到這裡,形制像井一樣安放,所以井,由於位置在十三陵的東邊和西邊,所以叫東井和西井。當然了這裡有爭議。

【悼陵監】最初為嘉靖皇帝皇后的陵寢,後來皇后與嘉靖皇帝合葬在永陵,其他妃子埋到這裡。

【萬娘墳】大明朝只有一個萬娘娘,當年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的寵妃,可不是一般的寵 ,皇后和她打架,結果皇后被打入冷宮。為了她,皇帝都差點絕後。她比皇帝大18歲,萬娘娘死了,皇帝傷心過度,不久也死了。按照祖制,妃子不能夠埋到十三陵,但是成化皇帝朱見深打破祖制,在十三陵陵區內修建了第一座妃子墳——萬娘墳。很是不幸,民國時候,萬娘墳被當地土匪程老六給盜了。

【王承恩墓】十三陵只有一處太監墓。當年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陪著他的只有一位太監叫王承恩,皇帝不活了,王承恩也陪著皇帝上吊。人們對忠臣心生敬意,就破例把王承恩埋到崇禎皇帝思陵的旁邊,這是當太監,做臣子最高的榮耀。

明朝十六帝,昌平十三陵。關於十三陵,關於明朝的皇帝還有哪些故事呢?期待你的訴說。如果喜歡,以後再細說。

(作者:大槐樹,70後已經不再年輕,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民間古迹的記錄者。

熱愛文物古迹,喜歡老祖宗留下的這些老東西,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古迹的美麗;四海漫遊路上的探路者,喜歡把旅遊中的景物,推介給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記錄更多的歷史,更多的傳統文化。

熱愛文物古迹,喜歡老祖宗留下的這些老東西,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古迹的美麗;四海漫遊路上的探路者,喜歡把旅遊中的景物,推介給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記錄更多的歷史,更多的傳統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古董瓷器欣賞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