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嚴歌苓:「人總要追求一些超越物質的東西」

嚴歌苓:「人總要追求一些超越物質的東西」

嚴歌苓。 本報記者 馮芃攝

嚴歌苓攜《芳華》來寧簽售

「人總要追求一些超越物質的東西」

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上映後,引起無數人追憶青春年華,受到廣泛好評。昨天,著名作家嚴歌苓攜《芳華》來寧,在鳳凰吾在書舍接受媒體採訪,並在鳳凰國際書城舉辦簽售會。來到南京,嚴歌苓覺得很親切。「我的母親生在南京、葬在南京。我以前經常來南京,吃菊花腦、蘆蒿,那是很滋潤、很溫馨的生活。」

「有了理想永遠都有青春」

記者:《芳華》上映之後很多人開始追憶自己的青春歲月,您覺得青春應該怎樣度過?

嚴歌苓:我覺得人應該有理想,無論在什麼時候,有了理想永遠都有青春。現在這個社會有些世俗化,特別重視物質,這個趨勢是很可怕的。我們那個年代雖然物質很匱乏,但是我們相信一些高於生命、高於物質的存在,就覺得很多苦都不在話下。人總是要追求一些超越物質的東西,比如對我來講就是文學。我常常說,我寫劇本是世俗生活,寫小說是我的宗教生活。

記者:看您以往的作品都是站在一個很客觀的角度,但《芳華》感覺寫得很用力,這和您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關係嗎?

嚴歌苓:《芳華》和其他作品肯定不一樣,這裡面有很多我自己經歷過的事和我遇見過的人。雖然它是虛構的,但它是離我親身經歷最近的一部小說。

「觀察是成為作家的第一步」

記者:您在美國念了寫作碩士,現在南京有了江蘇文學院,專門培養作家,您對高校教寫作這件事的前景怎麼看?

嚴歌苓:我覺得寫作是可以教的,任何東西都有訓練,你讓他系統地去讀全世界所有的小說,一邊讀一邊寫,肯定會有很大的改進。當然一個人沒有天賦肯定是不能寫小說的,搞藝術需要一定的先天的條件。如果有一定的天賦,讓學校去系統給你規範一下、訓練一下,很有好處。人最大的寫作障礙是懶惰,但是在學校里,每一堂課你都必須寫,逐漸懶惰就會克服。

記者:您每次寫作靈感來源於哪裡?有寫不下去的時候嗎?

嚴歌苓:沒有寫不下去的時候,但有時候會自我懷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感覺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覺得每一個作品中的人物一定是要不同的,文學就是人學,如果人物寫不活,寫得和之前有重複,那就不再是文學。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你仔細觀察,在心裡給他畫一個速寫,就會很快發現這個人身上有趣的東西。我發現很多場合大家都是只說不看,很少去聽別人講,很少去觀察別人。我就是常常帶著眼睛、帶著耳朵,總是在觀察,在聽人家的故事,觀察每個人的不同。觀察,是成為作家的第一步。

記者:您的作品中自己最喜歡哪一部、哪個人物?

嚴歌苓:我最喜歡《扶桑》裡面的扶桑,《第九個寡婦》裡面的王葡萄,《小姨多鶴》裡面的多鶴、小環,《陸犯焉識》裡面的陸焉識,都是寫得非常豐滿、痛快淋漓的角色,我覺得我創造了一些非常新的文學形象。我還有一部小說我認為被嚴重忽視了,叫《心理醫生在嗎》。這本書非常理性,寫的是一位女性在和心理醫生談話,把她的心裡的秘密、成長的心結講出來。

「讀書是門檻最低花錢最少的補劑」

記者:您經常去哪些書店?哪些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嚴歌苓:我印象最深的是綠蘋果書店,離舊金山的第二座唐人街不遠。這是一個舊書店,可以買到很多已經不再出版的書,或者是人家讀過的二手書,而且很便宜。當時我們很愛讀書,但是經濟不是那麼寬裕,這種書店就顯得很實惠。而且有時候你買到的書還能看到前面讀者留下的註解,很有意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家不是連鎖的,也沒有很大名氣的舊書店。我覺得書是可以被贈送和傳遞的精神遺物,我們不僅要有新書舊書捐贈的活動,還可以組織一些作者朗誦自己的作品,這在美國的書店常常會有的。我覺得一個作者能夠有這樣一個舞台,能夠讓讀者聽到他原汁原味帶著鄉音的朗誦,會非常珍貴。我在讀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時候有過一盤磁帶,就是納博科夫在世的時候通讀他寫的這本書,帶著濃重的俄語口音。我覺得這些活動都應該復興起來。

記者:在移動互聯時代,能不能給年輕讀者一些建議,怎樣去閱讀和思考?

嚴歌苓:思考我肯定是教不了任何人,但是我覺得你讀多了就自然和書的作者、書中的東西產生一些對話,這種對話時間長了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習慣。沒有連續的思考、沒有連續的閱讀就不會有思考的積累,這種積累會對人的精神境界產生很大的影響。現在我們可以說得上是豐衣足食,怎麼樣使自己感覺更充實,我覺得讀書是門檻最低、花錢最少的補給。每天給自己一點滋補,讓自己變得與世無爭一點、淡然一點,這樣滿足感就更多一點。當別人買了一個名牌包包,你可以說我還比你多讀了幾本書呢。

本報記者 邢虹 本報實習生 李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報網 的精彩文章:

強化平台責任 清朗網路天空
市政協委員朱清源:打造南京歷史文化名人館

TAG:南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