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起鍋盔引發的盜墓案

一起鍋盔引發的盜墓案

1989年深秋的一天下午四時左右,陝西乾縣縣城南大街,一家鍋盔店生意正紅火,可以說顧客盈門。因為買鍋盔的人太多,門前已經排了很長的隊,後面的顧客就有些不耐煩了。有眼尖的顧客發現正在烙鍋盔的鍋旁還放著一摞鍋盔,就說:「老闆,明明那裡還放著那麼多鍋盔,還讓我們排這麼長的隊?」

老闆是個50多歲的中年漢子,聽到有顧客如此發問,連忙陪著笑臉,說:「對不起各位了,那是人家早早訂的,每天八個,這都一個多月了,天天雷打不動。你看著,說話人家過來就拿。為這個,人家還交了定金!」

聽到為買鍋盔交定金,人群中發出一陣笑聲,有人竊竊私語說:「如今這社會,啥都要錢說話!連買個鍋盔都要交定金,人老幾輩子了,誰聽過這事情?」

說話間,八個鍋盔的買主來了,是個留著鬍鬚的中年男子,四五十歲的樣子,個子不高,看上去邋裡邋遢,走路都沒精神,但一雙眼睛看上去倒很有精神。

中年男子走到店前,跟老闆打了招呼,老闆拿過八個鍋盔,用一塊布包好,遞給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笑著,跟老闆說著什麼,老闆也笑著答應著。中年男子把包著鍋盔的布包背上,看了看等著買鍋盔的人流,微笑著朝東走去。

中年男子走後,人群中有人說:「這人不是丈八頭村的么?這傢伙弄啥,買這麼多鍋盔,還天天買?」

丈八頭村是縣城東北方向的一個村子,距離縣城很近,因為當年乾縣的磚瓦廠就在哪個村,加上距離縣城不遠,很多人都知道那個村子。

很快,有人反駁說:「聽口音明明不像是咱當地人呀!」

前面認出中年男子的人說:「你耳朵好,他確實不是當地人,是丈八頭的上門女婿!」

「喔!」人們這才恍然大悟,朝著中年男子離開的方向看著。

就在同一時刻,距離乾縣縣城不到三公里,陽洪鄉乳台村村南,隋朝最後一個皇帝隋恭帝楊侑庄陵。這是一座不大的覆斗狀陵墓,其規模不要說和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相比,就是和距其更近的的唐僖宗李儇靖陵也不能同日而語。皇帝隋恭帝楊侑庄陵為平地起陵,周長大約為200米左右,由於是覆斗狀,加上坡度比較緩,乳台村村民還在上面種著莊稼。

眼下正是小麥的播種季節,有一對父子正在陵墓的北坡種小麥。小麥是乾縣的主要農作物,當地人一年生活的好壞,就要看這一料莊稼的收成怎麼樣,所以,父子倆整整一個下午,都在南坡忙碌著。

「歇一會兒吧,抽袋煙!」父親說。

已經成年但沒有成家的兒子聽命,坐在了父親旁邊,望著西邊天空如血的殘陽,又看了看腳下的帝陵,和父親有一搭沒一搭地扯著腳下年輕的墓主生前的一些零散事迹。

隋恭帝楊侑,祖籍弘農華陰(今渭南華陰市)。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生於京師長安。他的父親是隋煬帝的長子楊昭,他是楊昭的第三個兒子。隋煬帝即位後,楊昭被立為太子。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楊侑兩歲的時候,父親楊昭不幸暴卒。楊侑自幼聰明敏捷,才氣過人,氣度不凡,深受祖父隋煬帝的喜愛,三歲時就被立為陳王.後來又被封為代王,並且享受一萬戶的食邑。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隋煬帝征伐遼東時,楊侑被任命為京師總留事,鎮守著西京長安。這一年六月,楊素的兒子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起兵反隋,擁眾十餘萬,圍攻東都洛陽。年近九歲的楊侑曾派刑部尚書兼京兆內史衛文升率兵四萬東擊楊玄感,以解洛陽之圍。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十一歲的楊侑隨煬帝到山西晉陽(今山西太原)巡視,隨後被任命為太原太守。第二年二月,隋煬帝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南逃江都(今江蘇揚州市),並下令修建丹陽宮,企圖固守江南,維持半壁河山。楊侑被詔令據守長安。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淵、李世民父子在山西晉陽起兵,並誓師入關,準備進攻長安。留守長安的楊侑得知李氏父子起兵的消息後,即派大將宋老生、屈突通加強河東防務,把隋軍主力部署在霍邑(今山西霍縣)一帶,阻擋李淵父子西入關中。這一年六月,由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領的軍隊奪取了隋軍據守的西河郡,殺掉了隋大將高德儒,隨後又大敗宋老生率領的隋軍,攻克了霍邑,突破了楊侑設立的關中外圍防線,打開了通往關中的門戶。十月,李淵指揮李建成、李世民兩路大軍避開隋將屈突通據守的河東,打著尊隋和擁立代王的旗號迂迴包圍了長安。於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場鬧劇上演了:要擁立代王的李淵父子攻城,而要被擁立的代王楊侑拚命抵抗。此時,長安城內兵力空虛,輔助楊侑守城的重要人物衛文升是年過七十歲的老官僚,他聽說李淵軍隊兵臨城下,驚嚇成疾,只有左翊衛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調兵守城。因此長安很快被李淵父子攻陷。破城之日,衛文升驚嚇而死,陰世師、骨儀被殺,楊侑左右的官員也四散逃命。在東宮裡陪伴他的只有侍讀姚思廉一個人,年幼的代王孤零零地當了李淵的俘虜。

李淵佔領長安後,並沒有將年幼的楊侑殺掉,反而擁立他當了皇帝。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歲的楊侑在李淵父子的擁戴下,在大興殿即位稱帝,改年號為「義寧」,並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李淵自己則擔任大都督、尚書令、大丞相,統管和處理一切朝政。即位以後,年幼的楊侑明白,他的皇帝位置只是徒有虛名,李氏父子並不是真心擁戴他做皇帝,而只是把他當做一塊挾天子以令諸候的招牌,一塊橡皮圖章而已,他已經完全被控制在李氏父子手裡,根本沒有任何過問政事的權力。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煬帝在江都被殺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楊侑這塊橡皮圖章已失去作用。因此,在李氏父子精心策劃和導演的「禪讓」鬧劇中,只做了六個月皇帝的楊侑被迫下詔退位,由李淵即位稱帝,改國號為唐,從此結束了隋王朝三十七年的短命歷史。《隋書·卷五·帝紀第五》記載:「是日,上遜位於大唐,以為酅(xī)國公。」

武德二年五月己卯日,即公元619年9月14日,隋王朝最後一個皇帝、被李淵父子降封為酅國公的楊侑死了,死因不明,有人說是被卸磨殺驢的李淵父子殺害的,又有人說是病死的,年僅15歲,謚號恭皇帝,無後,以族子楊行基嗣酅國公之爵位。楊侑死後,就葬於乾縣陽洪鄉乳台村莊陵。

關於恭皇帝楊侑,《隋書》評價說:「恭帝年在幼沖,遭家多難,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盜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歸。既鍾百六之期,躬踐數終之運,謳歌有屬,笙鍾變響,雖欲不遵堯舜之跡,其庸可得乎!」

就是這樣一個「聰明敏捷、才氣過人、氣度不凡」的少年,如果生在隋初,如果生在唐王朝的李家,也許可以成為叱吒風雲改變歷史進程的偉大人物,可惜的是歷史卻不容假設。應該說,楊侑生得風光,因為畢竟生在帝王家;同時,楊侑死得窩囊,甚至有些不明不白。但無論風光也罷窩囊也罷,如今,他就在普通農民的腳下,在陝西省乾縣陽洪鄉乳台村村民的腳下,在一對普通的農民父子腳下,而且當年有點規模的墓園,地面已無任何建築物。

父親抽完煙,看見兒子側著耳朵趴在地下,很奇怪的樣子。

一時間,氣氛驟然凝重起來。

兒子又仔細地聽了聽,然後站起身,對父親嚴肅地說:「爸,下面有人!」

一個小時之後,乾縣文物局局長帶著乳台村的文保員,來到乾縣公安局,說:

有人在盜墓!有人在盜庄陵!

第二天,當地公安、文物部門的大批人員開往庄陵。蹲守的人員肯定地說:下面確是有人在盜墓,他們在晚上清楚地聽到下面有動靜!

「這些喪心病狂的傢伙,也太猖狂了!」陽洪派出所楊所長說。

楊所長這樣說有他的道理,這些年,隨著國家保護文物的力度越來越大,盜墓賊輕易不敢打帝王陵的主意,因為帝王陵墓大都有冢,且引人注目,或是難盜、或是已被盜過,所以近年來陝西的盜墓者很少在帝王陵墓上下力氣,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它墓上。而現在,竟然有人要盜取帝王陵,其囂張氣焰可見一斑。

一個上午過去了,相關人員幾乎搜查了庄陵周圍的每一寸土地,可就是沒有一點挖掘的痕迹。過去,盜墓分子盜墓主要是靠人力挖掘,把土挖出後再吊上地面處理,很容易被發現。而近幾年,大部分盜墓分子採用炸藥盜墓方式,盜墓者先用洛陽鏟打一個深數十米的粗眼,隨後注入炸藥,再從距地面一米多處開始用土把眼封死,接著點燃導火索或雷管起爆。在起爆的瞬間,炸藥的爆炸力把原來疏鬆的土層向外擠壓擴展至可達一個人下去的直徑,最後實施盜墓。這些,相關部門的人員都十分清楚,但是,盜墓賊明明就在地下,可為什麼沒有任何挖掘的痕迹呢?難道他們都是土行孫,會入地不成?

為了地下的文物不受損失,楊所長命令以庄陵為中心,搜索人員分別超四個方向開始搜索,不放過每一寸土地,不放過每一個疑點!

下午四點,朝北搜索的人員報告,在距離庄陵將近一公里處的一條灌溉渠南側,發現了一個圓洞。

乾縣地處渭北旱原,這裡常發生旱災,所以灌溉成為農業的一個重要手段,尤其是北部,能有一條灌溉渠,真是善莫大焉!這條灌溉渠,是寶雞峽水庫的一條幹渠,幾乎常年流水,灌溉著下游廣大的土地。因為渠道較寬,為了安全起見,當地政府和村子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都將渠道進行了覆蓋處理。公安人員在灌溉渠南側發現的圓洞,如果不仔細,還真看不出來。

公安部門和文物部門的人員根據圓洞和庄陵的方位走向,迅速作出了判斷,灌溉渠南側發現的圓洞是盜洞無疑!

就在人們準備採取下一步行動的時候,乾縣公安局一名警察匆匆趕來,傳達了縣委書記、縣長有關指示,並說,在他來的路上,遇到一名形跡可疑的中年男子,路上遇到他時,目光閃爍不定不說,背上背著一個布包,不知道裡邊裝的是什麼,最可疑的是,中年男子手裡還提著一個熱水瓶。

陽洪派出所楊所長緊鎖著眉頭,問:「盤問了沒有?」

前來傳話的警察說,想著縣委書記縣長的指示重要,就沒有仔細盤問。但他感覺,那個中年男子看上去眼熟,有可能就是當地人。

楊所長聽了,說:「中年男子很有可能就是同夥,裡面的盜墓賊不可能靠吸風屙屁活著。」

楊所長又說,不要緊,盜墓賊就在墓中,我們來個瓮中捉鱉。

庄陵下面有盜墓賊的消息很快在縣城傳開了,公安機關也在懸賞提供線索的人員,凡發現形跡可疑的人,儘快到專案組報告。

乾縣南大街鍋盔店的老闆是在賣鍋盔的時候聽說這一消息的。他越想越不對勁兒,就撂下手中的生意,騎上自行車,飛也似的到了公安局報案。

公安局長當機立斷:立刻拘捕丈八頭村那名中年男子。

半個小時後,在丈八頭村村東一華里的一座寺廟旁邊,公安人員抓住了那名中年男子。就在他的身邊,還放著八個鍋盔,八袋涪陵榨菜,一個碩大的熱水瓶。

中年男子沒有分辨,很快就招認了自己的罪行。還說,本來自己昨天已經得知了相關的消息,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想著如果不送吃的喝的,地下的幾個夥計說不定就餓死了,所以他還是選擇了留下來。

公安人員聽了,一邊搖頭一邊笑,說:「無知啊!你讓我怎麼說你?」

幾乎在同一時刻,庄陵那邊傳來消息,六個河南籍盜墓賊被一網打盡!

案情很快就真相大白。

丈八頭村那名中年男子是在西安打零工時認識那六名河南籍盜墓賊的。因為是上門女婿,男子總覺得當地人欺負他,加上日子窮,村裡人也好像看不起他,所以他就不喜歡待在村裡種莊稼,總想著到外面跑一跑,或許能找到發財的機會。在西安火車站候車室閑聊時,他說起了自己的情況,也說起了距離丈八頭村不遠的隋恭帝楊侑的庄陵。也許是說者聽者都有意,幾天之後,庄陵附近就出現了幾個形跡可疑的異鄉人,只是他們並沒有始終圍著庄陵「踩點」,即便有人發現了,也不會懷疑他們竟然是想盜取庄陵。

說起來,這幾個人還是真正意義上的「笨賊」。盜取庄陵,他們沒有選擇最便捷的從陵上或者是旁邊挖掘,而是選擇從陵北近一公里的水渠旁挖掘。因為水渠常年流水,再加上他們選擇的這一段剛好上面覆蓋著,挖出來的土倒進水渠中立刻就被沖走,一點痕迹都不留。

「這樣子安全!萬無一失!」一名盜墓賊操著河南話說,一邊說一邊眼睛還骨碌碌轉著。

審問這幫盜墓賊的陽洪派出所所長笑了:「還萬無一失?」

因為這幫盜墓賊選擇了幾乎原始的盜墓方式,所以從開始挖掘的那一天算起,他們已經在地下整整挖了四十天。每天,丈八頭村那名男子負責去縣城買鍋盔,送開水,採購電池、工具等等。雖說是上門女婿,但他應該算是當地人,出去買吃的喝的不會引起懷疑。就靠著吃鍋盔喝開水就榨菜,他們在地下幹了四十天的重體力活兒,等到他們被抓上來時,一個個野人一般衣不蔽體,頭髮又臟又長,活脫脫的六個「活鬼」。

也許是楊侑死得不明不白心有不甘,也許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許是命中注定,如果那一天下午,乳台村的那一對父子沒有在陵上種小麥,這幾個盜墓賊就能順利地進入墓室,盜取令他們眼睛發綠的文物。

「只要再有一天,就一天啊!」一個盜墓賊眼睛望著不可見的虛無,悵然若失地說。

「只要再有一天,就一天啊!」在乾縣南大街的那家鍋盔店前,經常有人學著河南話,笑著看著老闆。

有人問鍋盔店的老闆,哎,你是立功人員,公安局到底給你和乳台村那爺子倆多少獎金。老闆總是笑笑,什麼也不說,繼續賣他的鍋盔。

還有人問,如果三年以後,丈八頭村那個中年男子出來了買你的鍋盔,你還賣不賣給他?老闆也總是笑笑,什麼也不說,繼續做他的鍋盔。

嚴太婆鍋魁的地方非常好找,就在地鐵1號線文殊院K出口右轉就到。店面很小,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幾平方米的小窄間里,嚴太婆每天基本要賣出上千個鍋魁,生意好的時候可以賣到2000多個。

午飯時間很多人都是排著隊來吃嚴婆婆家的鍋魁,有的甚至一口氣買七八個打包帶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性小可愛 的精彩文章:

父親把錢借給陌生人,全家罵他傻,晚上收到條簡訊,一看餘額傻了
50歲高齡婆婆順產男嬰,3天後卻又被推進產房,老公嚇得癱坐在地

TAG:貓性小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