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失去98%土地,美國首批氣候難民被迫尋求遷移

失去98%土地,美國首批氣候難民被迫尋求遷移

讓?查爾斯島(Isle de Jean Charles)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原本的西部沼澤濕地由於水土流失、海平面升高等問題,自1955年以來已流失近98%的土地面積,島上的土著民Biloxi-Chitimacha-Choctaw部落現存不足百人。這些島民被喻為「美國的第一批氣候難民」,能夠讓他們擺脫困境的長期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離島。但如何搬遷、如何適應新生活仍是這些島民和政府在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且類似情況將註定隨著氣候變化而日益增多。

氣候難民已成人類共同未來

讓?查爾斯島的情況不是個例。截至本世紀末,美國的氣候難民人數將達1300萬人口。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顯示,即使人們從現在起停止碳排放,美國國內也有至少414個鄉、村、市不得不面臨遷移的選擇,如果西南極洲冰原崩塌,該數據將升至1000。

可能催生氣候難民的地區。

去年秋天,當雨季再度降臨在孟加拉國,洪水令成千上萬的孟加拉人在家鄉本土成為難民。有些科學家甚至預測氣候問題將使這個國家失去近四分之一的現存國土量,而氣候移民將成為常態。

多年來,氣候難民一直是國際氣候大會上無法繞開的話題。聯合國在1951年就已通過了一項難民公約,而在現實中,公約不適用於氣候難民,氣候難民的地位依舊難以得到保障。紐西蘭已考慮設立氣候難民簽證,但一切仍在探索中,此前向紐西蘭申請移民的氣候難民均因種種原因被法庭駁回或遣返。

或許正如一位孟加拉難民所言,「只有神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而末日正在降臨。」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僅美國國內就已有至少17個社區由於氣候問題在進行遷移,但截至目前,政府仍未有官方有效的系統來處理氣候難民的安置問題,也沒有任何的機構或基金去處理這個迫在眉睫的危機。當前由政府出資執行的,就只有讓?查爾斯島的再安置計劃。

政府出資解決再安置計劃

2014年夏天,國家災後恢復競賽(NDRC)由美國住宅及都市發展部(HUD)主辦,意圖轉變美國應對自然災害的態度,提前為不可避免的天災做準備。

路易斯安那州社區發展辦公室(OCD)的災後重建小組(DRU)抓住機會,遞交申請,表明有意「開創國家歷史先河」,不僅將目光放於環境重建,更同時關注「文化重建」,計劃順利獲批4830萬美元。

讓·查爾斯島被海水淹沒的道路。

作為美國首個氣候難民再安置工程,讓?查爾斯島再安置計劃對未來問題具有指導意義。其獨特之處在於,計劃不僅致力於安置個人,更重視整個社區,包括重建城鎮,安置居民和復興讓?查爾斯島文化。

此前美國的再安置工程大部分為個人買斷模式,即一次性為居民提供一筆費用供其自行開展新生活。21世紀初這一模式曾用於「鑽石(Diamond)」社區再安置。這個歷史悠久的黑人社區長久以來被籠罩在殼牌公司煉油廠爆炸事件的陰雲中。多年的拉鋸戰最終為他們贏得了買斷合同,居民們一個接一個地拿著錢離開了。但個人的解脫並不能拯救衰落的社區,原居民分散到各處,教區變小,人們逐漸失聯,最終只能在婚葬儀式見上一兩面。

「鑽石」社區的沒落提醒著人們,拯救社區與拯救個人有著分明的涇渭。儘管社區整體重建有諸多好處,但仍有許多問題存在,而最核心的一點——政府出資的再安置計劃能否成為可複製的範本——依然尚未可知。

Robert Verchick是華盛頓一家非營利環境研究中心的主席,他說問題在於政府從來都不擅長再安置社區。究竟這低下的效率是源於經驗的缺乏還是僵化的官僚主義作祟,仍有待解決。

計劃為重塑新型城市帶來啟示

美國的大部分城市在建造之初並沒有防災意識,尤其是應對氣候災害,基礎設施不能適應氣候變化。如果OCD-DRU的計劃真正落地,那新鎮很有可能成為目前美國本土最現代、最具氣候應對能力的城市。

讓·查爾斯島遷居新鎮的候選地址。

計劃中有相當的想法值得借鑒,比如房子應該要按照未來可能應對的風險進行評估,而不是僅針對當下。計劃還強調將視「水」為資源而非問題。集雨園、策略性植樹計劃、生態調節溝、下沉式社區公園都將減少洪水侵害同時提供公共價值。濕地再造以保護社區免受風暴潮侵害,同時能保持地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脆弱的漁業。環保能源和更高效清潔的水管理系統,這些都將使新鎮成為環境前瞻性思維的一個典範。

新鎮的選址力圖在居民原有生活方式和保證新鎮不會再次被淹之間取得平衡。經濟因素,包括就業機會是否足夠,工種是否合適,就醫和生活物資採買是否便利均納入考量。同時,原住民人口衰老萎縮,如何在引入新人口的前提下保留小鎮原有的文化面貌也是一大難題。

無論如何,作為唯一獲得了政府資金援助和機構支持的再安置計劃城鎮,讓?查爾斯島不可說不幸運,但原住民們並不這麼覺得。

Chris Brunet。

事實上,計劃推進緩慢,由於歷史因素,原住民與政府間建立信任仍需一段時間,而之前政府再安置計劃的失敗案例,也讓人們擔心自己的社區可能因此解體。Chris Brunet的家族八代都在島上生活,祖父是部落首領。「我們同意遷移,但這仍讓我們覺得流離失所。」島民們全身心地依賴著島嶼,即使政府承諾美好的未來,看著家園一點一點消解總是讓人心痛不已。

Verchick認為,政府除了做好準備支援遷移,也需要積極地幫助社區避免這樣的未來。「對一個國家而言,遷移這個決定似乎下得太快,我們在整修和防洪上做得還很不夠。就避免損毀這點,如果我們願意花錢做計劃,還有更多可為。」

但不論結果如何,讓?查爾斯島項目的執行者們都堅信,他們在這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將成為未來管理者應對氣候問題的寶貴財富。如OCD的執行理事Pat Forbes所言,每一次應對災難,人們都會比之前更從容,我們的經驗將惠及後繼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出席達沃斯,「非典型」參會者為何加入?
示威遊行頻發,突尼西亞模式下的民生問題終暴露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