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MeToo看女性賦權:女權主義變味了?

從#MeToo看女性賦權:女權主義變味了?

#獨家專業視角,權威解析時事#

Megan McArdle

彭博專欄作家,《新聞周刊》、《大西洋月刊》、《經濟學人》撰稿人

就在一年前,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還是女權主義運動的化身。當時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使女的故事》(Handmaid』s Tale)由於「出人意料地合時宜」(我還小小取笑了一番這種說法),受到了廣泛好評。

不過,如今時間過得可真快。阿特伍德突然發文為自己作辯解,她被指控為「壞女權主義者」,僅僅是因為她表示在沒有任何正當程序的情況下解僱被指控性騷擾的人,最終不會讓社會取得進步。

當今的女權主義出現了奇怪的傾向,年長和年輕的女權主義者存在明顯分歧。達芙妮·默金(Daphne Merkin)最近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表的關於女性對#MeToo(我也是)運動存在疑慮的專欄文章就暗示了這一點。最近有篇披露約會細節的文章把喜劇明星阿齊茲·安薩里(Aziz Ansari)當作羞辱的對象,此後凱特琳·弗拉納根(Caitlin Flanagan)站出來說,「在過去的100年里,西方的性倫理變化如此之快,以至於到你50歲的時候,對年輕人常見性行為的詳細描述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她寫道,「你理解辭彙和句子結構,可是所有的行為都發生在外太空。你只是太老了。」

我已經和幾十位同齡或比我年長的女性談論了#MeToo的話題,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表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並不是說我們反對#MeToo運動;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這樣的敗類被趕出娛樂圈和電影界,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可是我們也看到,韋恩斯坦和那些主動求歡(令人尷尬、手段拙劣)的傢伙有明顯的區別。對於20多歲的年輕女性來說,她們似乎看不出這種區別,要求對後者進行的社會懲罰不亞於對暴力強姦罪的懲處。

我們還注意到一點,某些東西似乎與正義訴求有著深刻聯繫:這些女性雖然沒有在身體上或經濟上受到威脅,可是她們卻表達出強烈的無助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有能力的一代女性,她們怎麼會覺得對身體的控制還不如自己的祖母輩?

請讓我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認識的一位頭腦睿智的社會科學家指出:女性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我們不再用任何道德語言來談論性行為,只能表示同意。所以,當男性的做法讓女性感到不妥時,比如極力追求隨意的性行為而不在乎被追求女性的感受,我們只能想辦法把這描述成並非兩廂情願,即使她同意了發生性行為。

當然,按照過去的做法,我們有很多難聽的字眼來形容那些隨意與女人上床、忽略她們感受的男人,比如下流鬼、好色之徒、浪蕩子和無賴。這些字眼現在已經成了老掉牙的說法。不過在我看來,這正是年輕女性想要表達的意思,而她們卻把男女酒後亂性和糟糕的一夜情說成是男人濫用權力,違背她們個人意願,即犯罪或者近乎犯罪的行為。很多人對此感到不可思議:現在當個壞情人就是犯罪嗎?

……

新聞背景:瑞典加入#MeToo反性騷擾隊伍

商業周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思·辨》將為讀者每個工作日提供一篇由著名經濟學家和權威專欄作者對熱點事件的獨到觀點和解析,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獨家專業視角,權威解析時事# 。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如何找到商周知識商店主頁?

點擊這裡,或在本公眾號底部找到>>全視角>>商周知識商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馬雲和劉強東擔憂全球貿易戰,但真正的贏家或是中國和華爾街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