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你說女性「特權」的時候,我在想什麼?

當你說女性「特權」的時候,我在想什麼?

#

今天在知乎再次看到有人說國內的女權很糟糕,我的研究方向一直不算女權主義,所以常常覺得這個話題我沒資格評論。身邊有的做女權研究的人則已經處於放棄網上參與這個話題的狀態了,因為戾氣特別重。

想起之前深圳地鐵搞女性優先車廂這個幺蛾子的時候,我當時轉了個吐槽女性優先車廂的文章到朋友圈,有在國外念本科的男生大概只看了標題沒看文章,就在朋友圈下面留言說「是啊,現在女生特權太多了地位比男的還高」

的確,從他的角度來看,和他接觸的女生家庭條件不說很好也還不錯了,護膚買包包旅遊毫無壓力,要是想追哪個妹子的話就要花很多錢。他的抱怨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要花很多錢這件事不平等,而他身邊恰好圍著一群正在享受著中產/精英階級特權和性別紅利的年輕女孩,他又選擇性地把認識的這部分女孩代表了所有女性。

看似這些被男生圍捧的女生掌握著選擇權和特權,但這是因為性別而已嗎?

在他留言的同時,我之前公司的行政小妹在深圳拿不到五千的工資,還每個月省下至少一千打回老家補助弟弟上大學的生活費,從來不外食,她覺得很正常。如果有女性特權這個說法,為什麼她沒有?為什麼那些離婚後帶著小孩找不到穩定工作的單親媽媽沒有? 難道「女性」這個詞只代表大城市裡的中產獨生女大學生嗎?

與其說是特權,說是消費主義下的虛榮更合適,而且這焦慮利用的恰好是男權主義下「男要主動追求付出,女要被呵護寵愛」、「男生追不到女生就是loser」這類的思維。如果真的是特權的話,太多女性在過了20多歲後就不會收到苦果。

留學中還認識過一開始有這樣思維的男性,抱怨國外留學女生「追起來可貴」,後來找了國內家鄉的女孩以後拿著女孩照片向我們炫耀他花更少錢就追到了國內漂亮妹子多「划算」之類的。甚至打比方說:「國內花100塊錢就能買到上好的肉,這裡花1000塊錢買到的肉說不定都不怎麼樣」

而這些人在社會上摸索幾年後,有的人也許就從「感覺自己吃虧」的那個一躍變成徹底的既得利益者。因為那時候,男性有「光棍」有「鑽石王老五」,女性則無論成就都被清一色打上「剩女」標籤。

可惜的是,很多被消費主義軟文和瑪麗蘇電影影響了觀念的女生直到那個時候才發現自己的主動權只是一時的幻覺。

其實,不要求/給對方買護膚品包包不去米其林也能談上戀愛的不是嗎?只是那麼多人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圈子和價值觀,始終堅信經濟資源是極大優勢,然後繼續以這套價值觀尋找和打量異性。

那些把直接男性當作車子、房子資源打分和嘲笑的,自我物化的女性恰好是不自知的男權主義者,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網上各種吐槽君等等社交平台上男女互相打分互相物化的盛況。

(不是說吐槽君,畢竟吐槽君內容很多樣化,性、性別、親屬、階級焦慮全部涵蓋,但有次吃飯隔壁的妹子煞有介事地在評價吐槽君上哪個女的是這個「婊」那個「婊」,這樣對同性的敵意挺嚇人的,不過這又是另一個主題了~)

一部分男生邊送送送邊抱怨女性虛榮敏感,然後不收收收的女生炸了。

一部分女生邊給男生打分邊抱怨男性大男子主義,然後大部分男性就炸了。

「女性特權」 「XXX特權」就成為了這些複雜矛盾下的一個發泄窗口,好像所有階級矛盾啊、民族矛盾啊、文化矛盾啊都能通通簡單到性別兩個字。

#

有個概念叫intersectionality (交叉性)。

簡單來說,影響一個人的社會身份不只有社會性別這一個因素,還有ta的種族、性取向、語言、宗教、階級、文化教育背景等等等等差異。

而弱勢地位常常是多種因素結合的後果。

比如最開始交叉性就是由非裔女權主義者提出來的,批判白人女性雖然遭受性別不公平對待,但因為有作為白人的特權而在追求女性平權時忽略了種族的不平等。

「如果你不知道白人女權主義和交叉性女權主義的區別,那你大概是個白人女權主義者」。

同樣的,曾經歐美女權組織是不接受lesbian的,直到Lavender Menace這個團體出現,抗議被女權運動排除。

(來自美劇《當我們崛起時》)

「支持你的所有姐妹,而不只是你的直女姐妹」。

題圖來自電影《隱藏人物》,三位女主角科學家在上世紀中的美國NASA工作,但因為是非洲裔被受盡種族其實,只能用「colored」有色人種專門的洗手間和休息室。即使和白人女主管同樣是女性,但她們面對的歧視不只來自性別角色,還來自膚色。

GIF

(女主每次都必須從辦公樓跑到另一棟用「黑人女洗手間」,直到上司把這個標牌打破,說從此以後沒有差別。)

當你說女性的時候,要知道女性不是只代表一個群體,一種地位,一種生活體驗而已。男性也同理。無論男女,都無法被簡單歸類為一個群體去評判。

每個女性面對的偏見和敵意都是多種身份和背景結合起來造成的,感受到的強烈程度都不一樣。

對一些女性來說職場性別歧視非常困擾,對另一些女性來說離開家暴的老公就意味著失去經濟精神支柱養不起孩子。有的在各種信息里渾渾噩噩擔心年齡大嫁不出去,還有的給自己和男性都打分物化了。

所以,女權主義就會是多樣化的,沒有一種女權訴求、一種做法符合所有女性。

有的人需要創業不被性別身份限制,有的人則還需要基本的精神獨立。

有的女性有意識行動和發聲,有的女性不知道發聲,有的女性相當於隱形人。

任何平權面對的歧視往往都是多層面的,那麼相對應的訴求自然會有很多層面。所有的平權的訴求得一起進行,只想消滅一種不平等的話矛盾還在。

#

太多人(無論男女)女權主義的概念都沒搞清:女權主義反對的是男權(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不是男性。

結果往往一看到女權兩個字就覺得自己是女性就是受害人,自己是男性就是無辜被指控了…

階級、教育、年齡、性取向等等因素都拋開了,看著一群城市中產獨生女非要說女性地位已經很高,討不到老婆的男性多慘的,大概也是選擇性忽略了一些社會頂端不用愁性生活的男性吧。

這裡啊,很多人說的女性的「特權」,其實是中產和精英階級特權,而他們真正的怨恨背後,有消費觀,有階級焦慮,有民族情緒……

正如交叉性表達的,一個中產階級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她的看起來較高的地位從來都不是性別帶來的。

一個人,無論男女,可能同時是男權制度(和任何一種霸權制度)下的得益者和受害者,反對者和擁護者。絕對的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是少數,而大多數人其實都處於受害者和得益者的矛盾性裡面。

比如一個氣質柔弱的男生,本身因為男性有性別帶來的一些特權,但成為了異性戀規範(heteronormativity)和男子氣概下的雙重受害者,被說成「娘炮基佬」,甚至遭到攻擊後也無處申訴。更別提一堆被說「娘炮」的男明星們。可他們努力證明自己「很爺們」時,也是在加固「男子氣概」加在男性身上的枷鎖。

比如一個漂亮的女主播,因為社會上普遍認為女性的顏值是資源,她成為了被凝視的客體,被消費和評論甚至被污名化,但她利用這樣的男權思維收禮物實現了當下的財務自由。而為什麼做主播的男生少,就是因為這個行業被「女性化」了,很多男生過不去心理那道坎,覺得「消費男色」比「消費女色」不正常。(其實,看看戀與製作人就知道,大家可樂意了……)

畢竟,在說公司不招女性是自作自受的時候,經濟重擔就越來越多落到家庭的男性頭上。再說女生就要像「女生」的樣子時,男生就也得必須像「男生」的樣子。在嘲笑女權主義不願深究這個詞的時候,也就讓自己成為了男權主義下的炮灰。

比起很多被糟心軟文和瑪麗蘇劇洗腦攻擊的女孩,還有更多被「做個爺們」禁錮的男孩。

#

曾經在各個女性公益組織里蹲了大半年。

有的NGO真的很好,會勸很多處於弱勢的婦女從精神上獨立起來讓她們互相認識幫她們找平台,而不是傳統的給點經濟補助就完了。可惜做NGO整個土壤就不友好,限制很多,提不起來的薪水導致很難招人,少數認真的NGO也常被「劣幣驅逐」了。而且NGO行業即使女性比例很高,性別歧視也很嚴重,一個女性NGO需要男性來「幫襯」演講的情況也會發生。當然,一個男性願意和女性NGO扯上關係時,大家都會覺得很珍貴,側面說明公益大多還是女性在做。

而很多高層官方機構不懂要給女性賦權,很多女領導被家庭生活和性別刻板印象絆住就想混混日子,很多制定補助政策的調研都不做搞不清弱勢群體的訴求。說到底是沒有概念。正因如此,普及社會性別主流化和交叉性的概念才非常重要。

曾經和小夥伴們討論過,現在國內的很多商界政治界女精英們,都對女權不那麼關心 (以及部分女精英帶著濃濃的男權思想烙印)。但有平權意識的人會慢慢成長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相信很多現在在網上參與討論被說成「喊口號」的人中,有人以後會act on it,有人會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有人會勇敢追求理想,有人會拒絕把自己設定成需要呵護的小公主,有人會寫出不瑪麗蘇的小說和劇本,有人會參與賦權,甚至有人會制定政策。

而只要不在有人揭露性騷擾時說這些女性不要臉,不在有人說平權時潑冷水要人家去印度體驗生活,不要逼勸身邊人結婚生子,不要擅自把一個人往ta的性別角色塞,就也是幫了大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類食用指南 的精彩文章:

TAG:人類食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