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她是宋慶齡最好的閨蜜,更是一身傲骨的女中豪傑

她是宋慶齡最好的閨蜜,更是一身傲骨的女中豪傑

她是孫中山遺囑見證人之一,也是宋慶齡最好的姊妹,她是國民黨元老,連蔣介石也讓她三分;

她是丹青書畫高手,也是同盟會女一號;

她的丈夫廖仲愷,是國民黨第三把交椅,虎口救夫,連陳炯明也震攝於她,凜然正氣,連陳璧君都挨過她巴掌,

這個奇女子,就是何香凝

1

天足良緣東瀛歲月

何香凝,名原諫,廣東南海人。清末生於香港,父親何炳桓為一茶葉及地產商人,家境殷實。

何家有3個兒子,8個女兒,何香凝排行第九,人稱九小姐。這個九小姐性格特別,自小就愛聽太平天國的故事,很羨慕"天足"女兵的英勇事迹,堅持不纏足。

何炳桓為了家中男孩請了私塾老師,但女孩沒資格聽課,她會偷偷蹲在書房外聽塾師講課,再回到自己房內看書自學。

17歲的何香凝已經很能幹,幫忙父親掌管廷家中財務,但上門作媒的一聽到九小姐是大腳丫,求婚者、媒婆就打退堂鼓,讓何炳桓很為女兒的婚事煩惱。

無巧不成書,廖仲愷剛從舊金山歸國,按父親的遺囑,必須討個大腳媳婦,當時大家閨秀都有纏足,去哪找大腳媳婦?

正當雙方都在為婚事犯愁,沒想到竟有如此巧合的事,正是"天足"成了良緣。

婚後,兩人住在廖仲愷哥哥家中的閣樓,何香凝隨廖仲愷讀書、吟詩、作畫,其樂融融。

何香凝曾有詩云「願年年此夜,人月雙清」。故為其愛巢命名為「雙清樓」,

後來何香凝自號「雙清樓主」,終其一生都在追憶這段永難忘懷的美好時光。

在時代潮流的驅動下,廖仲愷產生了去日本留學的願望。

廖仲愷因家道中落,沒錢留學日本,何香凝知道後毅然賣掉陪嫁的首飾和所有細軟、傢具,資助廖仲愷完成赴日的願望,其後也隨夫君一同赴日。

當時漂洋過海赴日留學的中國女青年總數不足10人,何香凝是其一。

身在異國,雖孤獨卻甜蜜,孤獨的是離開祖國,離開親愛的父母家人,甜蜜的是,廖仲愷既是夫君也是知己,兩人相濡以沫、相知相惜,一同朝著救國救民的方向扶持前進。

一個晚上,何香凝隨廖仲愷到神田中國留學生會館參加集會,意外遇到了孫中山。

孫中山激勵人心的演講,深深打動了何香凝和廖仲愷,他們夫婦受到感召,開始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活動。

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親自主持加盟儀式,何香凝成為同盟會第一號女會員。

隨著女兒廖夢醒、兒子廖承志的出生,何香凝的生活更為忙碌,除了帶孩子外又繼續回到學校讀書還身兼革命事業。

在廖夢醒的印象里,她的家庭從來都是「嚴母慈父」母親何香凝「不是一個家庭型的女子,她一生忙忙碌碌,從來沒有時間細心照顧子女」。

何香凝夫婦的東京寓所,成了革命黨人的聚會場所,孫中山每周都會在這裡召集四五次會議,商議和策劃革命工作。

何香凝除了在學校讀書外,還擔負起同盟會的事務,平時收轉信件、保管文件、看守門戶。每當孫中山召集會議時,她要照料茶、食,還要負責把風,掩護同志。

為了保密起見,何香凝辭退了日籍傭人,出身富家小姐的何香凝,本來連飯都不會做,但她卻從頭學起,成了一個"女管家"。她的忠誠和細心,贏得了革命同仁的信賴,被親切地稱為"歐巴桑"(日語,女管家)。

2

虎口救夫不讓鬚眉

1911年,他們帶著革命理想回到祖國,成為一對信念堅定的革命伴侶,患難與共的恩愛夫妻。

後來廖仲愷得到孫中山的器重,擔任財政次長,是當時國民黨第三把交椅。

陳炯明叛變的前兩天,他打電報給廖仲愷,叫他去惠州取錢,並有要事相商。當時廖仲愷一到石龍就被抓住了,他被鎖在一張鐵床上,陳炯明笑了說,"哈哈,我這下把孫中山的荷包鎖住了」。

何香凝尋找一切機會營救丈夫,即使身患瘧疾,也不放棄。她得知陳炯明在白雲山開會,便冒雨闖了進去,當場斥責陳炯明:

「廖先生有哪一點對你不起?你說他支持孫中山北伐,你在漳州的時候,他何嘗不支持你?支持你就對,支持孫中山就不對?」

陳炯明迫於輿論壓力,最終下達命令釋放了廖仲愷。然而三年後,廖仲愷還是被人暗殺身亡。

對此,何香凝感嘆的說,我只救回他三年的命。這段虎口救夫,看出何香凝不同於一般女子的膽識與氣魄。

當廖仲愷被抓時,汪精衛的夫人陳璧君曾跟何香凝說:「我們一定要劫獄,你一個人留在廣州十分危險,務必來酒店一談。」

何香凝到酒店後,見到當天報紙寫到,鄧仲元部下的梁鴻楷率領的第一師叛變,她憂心忡忡地說:「這樣子,北伐一定要失敗!」當時,何香凝認為如北伐軍能勝利,對孫中山會有幫助。

陳璧君卻誤會說:「你是想北伐如果失敗,廖仲愷就自由了。」何香凝聽後非常憤怒,掌摑了陳璧君說:「我再怎麼自私,決不至於要犧牲中山先生來搭救仲愷。

陳璧君自知理虧,不但沒有發怒,還向何香凝認了錯。何香凝就是這樣一個大是大非的烈性女子。

廖仲愷逝世以後,何香凝接過夫君的左派旗幟,繼續兩個人共同的革命理想,追隨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她誓不與蔣為伍,與國民黨右派劃清界線。

九一八事變後,她要求蔣介石支持抗戰,遭到蔣拒絕,她派人送了一條裙子給蔣介石,寫下了

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赴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的字句。

借用這條裙子譏諷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蔣介石礙於她的黨中地位,不敢與她發作。

抗戰時期蔣介石寫信請她去重慶,並附上100萬元支票,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

何香凝不但退還信和支票,並在信封后作答,"閑來寫畫營生活,不用人間造孽錢",這等風骨與氣勢,叫七呎男兒都自嘆不如。

3

女權先驅救國賣畫

當孫中山病危時,希望革命同志能多關照宋慶齡,基於信任將宋慶齡的事交代給何香凝,何香凝一口答應。

孫中山逝世,何香凝是遺囑見證人之一,並在遺囑上簽字。

後來何香凝與宋慶齡一同投身婦女救國運動,並成為當時中國爭取女權的代表人物。

何香凝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上提出了「婦女在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獲大會通過。

何香凝並高呼「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保護童工孕婦、革除童養媳、革除多妻制,

禁止蓄奴納妾,廢除娼妓制度」,「爭取婦女解放」等口號,第一次將中國婦女的要求全面提出來了。

北伐期間,她發起成立國民黨紅十字會,由她和宋慶齡任會長,致力於救護國民革命軍及革命同志和貧苦的民眾。

何香凝與宋慶齡組織了傷兵救護會,下設婦女救護班,來自各界的婦女經過培訓後,立即奔赴各傷兵醫院開展救護工作,帶領婦女同胞為抗日戰爭做出貢獻。

九一八事變後,何香凝趕回上海,除了斥責蔣介石的專制獨裁,她還邀請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捐贈作品,連同她的書畫,舉辦了「救濟國難書畫展覽會」,為慰勞抗日將士籌集了一筆經費。

她每收到華僑的一份捐款,就贈送自己的繪畫一幅,以示答謝。

當時海外僑界聽到廖夫人為愛國作畫募款,都紛紛慷慨解囊,用實際行動來支持這位高風亮節的女子。

4

為革命而習畫

何香凝剛到日本時,在日本寄居東京目白女子大學校舍,從舍監夫婦學日語,不久入東京女子師範學校預科學習。

後來由於「孫中山要在國內組織武裝起義,需要起義的軍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樣、軍用票的圖案等等,

因而需要有人設計圖案,把它畫出來。」何香凝於是轉學到東京本鄉女子美術學校日本畫高等科。

在學校里,她除接受老師端管紫川先生講授的山水、花卉畫外,還每周兩次向日本帝室畫師田中賴章學畫獅、虎等動物。

自此以後,何香凝自己說,在辛亥革命過程中,反清「起義部隊所用的旗幟符號,有一些就是我在孫先生指導下描繪和刺繡縫製的。」

何香凝擅畫山水,花卉,尤工獅、虎、鹿、鶴等動物,著有《何香凝詩畫集》。

作品早期喜以動物,尤以猛獸為主要繪畫題材,完全沒有傳統女性繪畫的秀美嫵媚之風,體現出威武雄強的氣勢。

為何熱衷於猛獸類題材?因為想藉由這種方式喚醒民眾,把獅、虎等猛獸奮起作為表達革命思想的喻體,

詩人柳亞子就曾把何香凝作於1913年的《獅》圖題為《國魂》,並賦詩:「國魂招得睡獅醒,絕技金閨妙鑄型。」

抗戰期間何香凝改畫松、竹、梅「歲寒三友」取其堅忍不拔,勉勵國人發揮氣節,取得最後勝利。

尤其是她的梅花,用硬毫禿筆畫老乾和疤節、韌勁的樹枝,每每有兩筆直衝向上旁無枝蔓的新枝,

無論是長是短都一氣呵成,硬朗、挺直、鐵骨錚錚。

1997年,為紀念這位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傑出女性,深圳建了一個國家級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

「何香凝以其近70年的藝術創作和剛健挺勁的繪畫風格,為20世紀的中國女性繪畫樹立了一個典範。同時,其藝術創作圖像和藝術活動史料,也已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各領域不缺乏大師,但同時在政治界與藝術界都有傑出貢獻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何香凝就是一個特例。

畫如其人,她是畫壇永遠的「一支梅」。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須知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總有一個人在堅守,

總有一件事要完成。

茫茫人海,

匠心之城。

不喧嘩,自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看似無情最多情,孝庄與多爾袞的難解之謎
羽絨服不用洗?噴一噴這個,超乾淨!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