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一份書單:帶你體驗《無問西東》中那些前輩哲人的氣質和風骨

一份書單:帶你體驗《無問西東》中那些前輩哲人的氣質和風骨

「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電影《無問西東》開始就拋出了一個意味深長、令人深思的問題。

這其實是一部紀念西南聯大的電影,西南聯大,絕對可以稱之為中國高校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在最艱苦的抗日戰爭時期,這裡雲集了當時中國各領域的泰斗,先後在此任教的專家教授有300餘人。從這裡走出100多位人文大師和中國兩院院士多達171人,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4人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2人獲得諾貝爾獎,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界的中流砥柱,成為中國文化思想的基石。

片尾長達七分鐘的時間回顧了影片中的大師,他們以一閃而過的「配角」身份出現,這卻成了整個影片的點睛之作,讓人流連忘返,久久不能離去。他們是梅貽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啟超、王國維、徐志摩、孫立人、馮友蘭、錢穆、楊振寧、馬約翰、錢鍾書、沈從文、朱自清、、蔣夢麟、陳省身、華羅庚、穆旦、聞一多、陳寅恪、袁復禮、鄧稼先、蔣南翔。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我們這裡推薦一份書單,讓我們重新去感受西南聯大師生們的情懷和心境,在影片中有一片段是下雨聲大的遮蓋了講課的老師,教授於是在黑板上寫下了:「靜坐聽雨。」我們相信,這個喧囂的時代同樣值得靜下心來,慢慢翻閱這些作品,幫助大家認識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學習大師們的治學方法,體驗大師們「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氣質和風骨。

1、餘音:學術史隨筆選1992—2015

作者:葛兆光

國家與民族的動蕩不安,把所有學者拋進巨浪顛簸之中,把那個時代知識人的心靈撕得四分五裂。一個時代的學風與人格,彷彿在暗黑之霧中漸漸消失,學術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識與政治在彼此糾纏,理智與情感在相對角力。儘管說餘音繞梁也可以「三日不絕」,但是「三日」之後呢?餘音或成絕響,總會裊裊遠去。

2、南渡北歸

作者:岳南

《南渡北歸》是首部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命運變遷的史詩巨著。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大部分大師級人物,如蔡元培、王國維、梁啟超、梅貽琦、陳寅恪、錢鍾書等。

3、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作者:易社強(John Israel)

該書由美國的易社強(John Israel)教授傾二十年之力寫就,視角獨樹一幟。生動敘述了聯大到昆明之前的經歷,勾畫了聯大與雲南社會以及當時政府之間的關係,對西南聯大自身的歷史、傳統和精神淵源進行探討,淋漓盡致地描摹了聯大教師的風采,詳細生動地再現了聯大在昆明時期的生活。史料紮實,分析精湛,人物躍然紙上。

4、讀史閱世六十年

作者:何炳棣

何炳棣是中國早年考取庚子賠款獎學金到美國留學的青年學子。去國之時,正值國內戰亂相尋、國際政治經濟進入曠古未有之變局。他在北美洲做研究有半個多世紀,是見證二戰後西方中國學(China studies)勃興的第一代中國年青學人,又被西方中國學界公認為中堅人物之一。

5、西潮

作者:蔣夢麟

蔣夢麟,著名教育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育學博士。歸國後,任孫中山先生秘書。1928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第一任部長,後就職於北京大學,掌校長長達17年。

6、陳寅恪的最後20年:1949—1969年

作者:陸建東

陳寅恪先生學貫中西,文史兼通,學術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潛心學問,不求顯達,深為國內外學人敬重。

7、上學記

作者:何兆武

久已厭倦標籤化歷史著作的讀者,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豐富、鮮活的歷史體驗,特別是今天「上學者」和「治學者」,或可藉此思考一下,學應該如何上、如何治。

8、西南聯大行思錄

作者:張曼菱

《西南聯大行思錄》是張曼菱十餘年來浸潤於「西南聯大」的成果。從「西南聯大」到今天,歷史的精神就在「行」與「思」之間跳動,對那激情歲月與美好人格的懷念嚮往,躍然紙上。

親愛的讀者,你們有什麼關於大師們好的書籍要推薦,在下面盡情留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高節忠義:齊王田橫與他的五百壯士
《詩經·南山有台》:壽比南山的祝禱詞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