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鐸王朝的專制統治和宗教改革

都鐸王朝的專制統治和宗教改革

都鐸王朝統治時期(1435~1603),結束了封建割據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這種專制政體是建立在依靠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支持,進一步打擊貴族勢力的基礎上的。都鐸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七世(1457~1509)禁止貴族畜養家臣家兵,平毀貴族城堡,沒收許多貴族的土地,設立「星室法院""懲治不服從的大貴族,同時又任命新貴族為地方和中央的高級官吏,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國內工業,鼓勵出口,獎勵航海事業。1540年,亨利八世(1401~1547)正式建立了樞密院。樞密院直屬國王,議員由國王任命,是聽命於國王的最高行政機構。

都鐸王朝的專制政體的一個特點是充分利用英國國會。亨利八世時,財政稅收、王位繼承、宗教事務、政府機構組織、經濟政策等各項重大問題都用議會法案的形式來決定。亨利八世宣稱: 「我的地位從來沒有比在議會中為高。在這裡我是首領,你們是成員;兩者合為一個政治實體。」當時英國議會分上、下兩院,上院由幾十名貴族和教會的上層人物組成,其成員由國王任命。下院多由小貴族、鄉紳、工商業者等組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鄉紳和資產階級利益。英王充分利用國會,一方面反映了資產階級勢力的增長,英王的專制統治,必須得到資產階級的支持;另一方面,新貴族和資產階級也要藉助強有力的王權,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其勢力。都鐸王朝對國會的充分利用,客觀上為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參與國家政權開闢了道路。

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權力,亨利八世借口教皇不批准他的離婚要求,而於1529年開始實行宗教改革,責令把上交教廷的歲貢轉交給國王,提拔並重用許多改革派人士擔任政府和教會的職務。1534年,國會通過「至尊法案"",宣布國王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首領,有權任命神職人員,規定教義,有權處理一切有關教會的事務。亨利八世封閉了許多修道院,沒收了它們的財產。沒收的土地大部分賞給寵臣或廉價出售給官吏、商人和農業資產階級。英國教會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體系,完全受國王控制,但卻保留了天主教的主要教義和儀式,被稱為「英國國教矽。英國宗教改革很不徹底,不過,它仍適應了資產階級的要求,加強了專制統治,集政權和神權於國王一身。

16世紀的西班牙是歐洲反動力量的堡壘,國王腓力二世是歐洲一切黑暗反動勢力的首領。英國都鐸王朝的瑪麗是狂熱的天主教徒,並與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結婚,她在位時(1553—1558),西班牙實際上左右了英國政府。西班牙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擁有眾多的領地和殖民地,號稱「日不沒」帝國,稱霸海上。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1558—1603),英國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與西班牙展開了殊死的鬥爭。開始時,英國由於海軍力量薄弱,不敢與西班牙公開較量,只是裝備海盜船襲擊西班牙商船隊,搶劫沿海地區的西班牙殖民地。尼德蘭革命爆發後,英國支持尼德蘭,打擊西班牙。1588年?月,西班牙派出一支擁有一百三十艘船隻的「無敵艦隊」遠征英國,經兩周左右的激烈海戰, 「無敵艦隊」被英國艦隊擊潰。英國開始取代西班牙,稱霸海上。海上霸權的取得,進一步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都鐸王朝的專制統治開始時得到了資產階級的支持,這是由於:一方面資產階級的力量還不夠強大,需要專制王權的支持和保護,而專制王權的建立也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王權在反對大貴族的割據勢力和天主教的教會勢力中也需要得到資產階級的支持。但是,到伊麗莎白統治後期,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與王權的聯盟開始發生裂痕,資產階級開始對專制王權採取抵制和反對態度,這種態度反映在對待專賣權的問題上。伊麗莎白晚年隨意地把許多商品的專賣權賜給寵臣,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利益。1597年,國會請求廢除專賣權,遭到拒絕。1601年,國會再一次猛烈抨擊專賣權,女王無奈,只好答應停止出售專賣權,平息國會的不滿。資產階級與王權的矛盾還特別表現在宗教問題上。資產階級要求深入宗教改革,按照加爾文教的精神,徹底改革英國國教,要求清除國教教會中的天主教思想、制度和繁瑣儀式,提倡過「勤儉清潔」的生活,這種主張被稱為清教,信奉者被稱為清教徒。伊麗莎白以國教為統治工具,害怕清教的民主共和精神,因而對清教徒進行殘酷迫害,多次處死清教領袖。國王的這些行為引起了資產階級和國會的不滿。到斯圖亞特王朝時(1603—1714),專制王權日益反動,凌駕於法律和國會之上,更加殘酷地迫害清教徒,資產階級與王權矛盾日以尖銳。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朵小小小的浪花 的精彩文章:

中越戰爭:東溪穿插成為經典戰役,細想卻讓人後怕

TAG:一朵小小小的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