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我不想叛逆,只是過得太心累

我不想叛逆,只是過得太心累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可是有的時候

作為孩子會無奈的發現

家裡最像孩子的是父母

而孩子們卻多了一份不相稱的成熟

1

什麼是「心理反哺」

「反哺」這個詞的定義,指動物長大後反過來"贍養"父母的行為。這個行為無可厚非。當兒女在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下,長大成人,反身照顧父母,是人間最自然不過的感情流露。如果父母身在其位,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並呵護了孩子的感受。相信天底下沒有人選擇不去孝順自己的父母。

而更多的不孝,恰恰是父母有失德行和本分。亦或者在孩子未成年時,就在心理層面,提前榨取著孩子的心理能量來反哺自己。這樣的「心理反哺」體現在很多的方面,如果一個家庭,父母極不成熟,「心理反哺」經常發生,則會導致孩子心理能量過多的流失,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當從小「心理反哺」父母的孩子長大,做了父母,能量的匱乏只能繼續從下一代那裡吸收能量。「心理反哺」就這樣一代一代的繼續。每個人心底都渴望與父母有深層的聯結,但很多人卻內心傷痕纍纍。 以至於有一部分人試圖遠離自己的父母。

2

「心理反哺」透支孩子一生幸福

是什麼導致他們想逃離家庭?家本應是世間最溫馨的港灣,父母的滋養本是孩子最賴以生存的土壤。可是我卻太多次的聽到:「高考的時候我就想考到外地,離我的父母越遠越好!」有一個朋友給我講,從小到大父母經常吵架,每次吵完架還要被母親拉過來評理,定奪到底是父親的錯還是母親的錯。

這是一種很典型的「心理反哺」,母親吵完架要兒女來評理的行為發生的時候,母親根本沒有站在為人母的位置上,而是像一個受傷的小女孩一樣向比自己強大的人求助,給自己做主。子女不得已被母親抬到了判官的位置上,可謂左右為難。向來清官難斷家務事,何況判官的位置上坐的是未成年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習得:「家庭是不安全的,我要為別人的關係負責,是因為我不好,父母才總吵架。」這樣的孩子從小的心理能量就要用來提前滋養父母。而出現以上行為的母親通常伴隨抱怨、挑剔、指責等等,這些行為通通都在耗去他們尚未成年的子女的心理能量。

3

啃老族也源於「心理反哺」

社會的輿論普遍傾向對啃老的年輕人的譴責,對老人的同情。但事實上,什麼導致的孩子啃老呢?是父母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自由。父母出於自己需要,替孩子決定報考專業,再替其安排工作,戀愛要干涉。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去尊重,也從來沒有經歷與孩子的心理斷乳。

所以,從小被剝奪主權的孩子就從來沒有為自己的人生做過主。他的工作是父母安排的,專業是父母選的,做起來絲毫感覺不到樂趣也體會不到價值,最終放棄工作開始了啃老的生活。其實,這更是一種反哺,嚴重的甚至是一種榨取。緣何如此?

因為父母心中有一個受傷的小孩,那個小孩曾經缺乏愛,於是他們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養孩子的過程,恰恰是滋養自己受傷小孩的過程。悲劇的是,他們的孩子無法活出自己生命本來的樣子。父母對孩子的確付出很多,但是這是他們自己的需要,並非孩子本人的需要。

當孩子錯過了心理斷乳期,不再有勇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時候。父母和社會開始埋怨子女不爭氣,抱怨孩子「啃老」。父母無界限的付出,剝奪了孩子自由自主的權利。孩子像寄生蟲一樣度過餘生,心裡的苦,誰能體會?

4

父母是子女心理能量的源頭

嬰兒第一次感受自己的情緒就是在共生期通過媽媽的眼睛,他以為自己與母親是一體的。媽媽的表情就是自己的心情。所以,母親是孩子感知情緒的開始,是孩子心理能量的源頭。好母親就像一個容器,如果母親是接納的,包容的。接納與包容可以裝下並融化孩子的情緒,那麼孩子的心理能量就在提升。

教育的本質是家長的自我修行。而不是把自己小時候的傷痛投射給孩子,也無需埋怨父母就這麼對待自己。我們的祖輩成長過程中,祖國正歷經戰亂,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活著就不容易,何談教育?所以,最好的教育是自我療愈,藉助適合自己的方式,療愈自我,成長自我。

當受傷的部分得以療愈,我們不會把自己未完成的期待賦予孩子,孩子也可以在安全自由的環境里活出自己的樣子。內在圓滿時,教育的問題乃至家庭及人生的問題,也就一併迎刃而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腦康中醫院 的精彩文章:

生活壓力與日俱增,堅決不做現代的「林妹妹」
警惕神經衰弱,危害要重視!

TAG:瀋陽腦康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