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葉淺予收藏的大千山水

葉淺予收藏的大千山水

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是中國畫史上罕見的奇才,在他傳奇的一生中有著無數奇聞逸事,創作了大量奪人心目的作品。張大千平生足跡遍布海內外,無論是中華大地的名山勝跡還是東海西洋的奇異風光都在他筆下熠熠生輝。

綜其一生畫事,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無所不能,亦無所不精,但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其山水畫,上探宋元五代,下溯明清諸家,既有傳承古法的精深造詣,又具變法創新的宏大魄力,其成就可謂博大精深,張氏在山水畫上的功力也鑄就了其他各科畫材的筆墨根基。

張大千山水畫按風格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前期以學石濤野逸畫風為主;中期上溯宋元畫風,以繁密大氣的畫風成就其一生高峰;晚年客居海外,以潑墨潑彩融合粗筆寫意,自創新風。

圖為張大千中年時期山水中堂《秋山林屋》圖,足以代表其盛年風華。《秋山林屋》圖原為著名畫家葉淺予先生所藏,後經謝稚柳先生題鑒,為張大千50歲之前作品,正值畫家年富力強的黃金時期,構圖繁複細密,山石、樹木形態豐富,呈環抱之勢,溪流出於中間,全畫綜合了多種山水畫技法來描繪山川真景,是畫家領略古法並生新奇的優秀作品。

此畫綜合了中國山水畫的各種元素,無論是樹木、山石、遠山還是近灘、房舍、人物無不做精心描繪,全畫無一懈筆也無一滯筆,並且每個元素都有多品類的充分表現。如近景的樹木按品種分既有拔地參天的蒼松,又有婀娜低垂的楊柳,以畫法論既有點葉樹又有夾葉樹,把山水畫法中的叢樹法巧妙演繹為此畫的近景,在叢林中又透出草堂一間,為密林中開一氣眼,堂內布置整潔,堂前有隱者對談,童子隨侍,橋上有高士策杖往還,確是一處幽靜清閑的歸隱佳地。這樣的畫面處理也正合清人畫論中「畫圖松柏多者,皆取平正之勢,以林間可布屋宇橋亭,曲折位置也」之旨。

畫面中的山石描繪更是匠心獨具,既有層巒峻岭、山頂石坪,也有溪中的坡石淺灘。中景山石以左低右高的斜線取勢,以深遠、高遠兩法取景,以折帶、披麻等線形皴法為主要描繪手段,輔以粗細疏密相間的苔點,再用清朗潤澤的淺絳色調設色,顯示出極強的空間感和初秋時節山澤朗潤、水石明凈的清新氣氛。左上角的遠山處理也極為用心,用淡墨、淡赭繪製多層,最後一層遠山用淡花青色以沒骨法寫出,與天際相接,更見清遠飄渺之韻致,引人遐思。此畫布局的妙處更在於畫面中間的一泓溪水,溪流呈之字形從兩峰環抱中緩緩流出,使得全畫密塞的布局豁然為之開朗,山有水則潤,水傍山則活,這一彎溪水從深山中流出,水流逐漸變大,最後匯成一股清流靜靜地流淌在山腳坡石之間。從風水學的角度而論,這股清泉是山澗活水,既有源流也有出路,出山則匯為清流,有著匯聚財富之意,這樣的處理對於藏家而言無疑也是十分吉利的。

縱觀全畫,畫中山勢左右環抱,流水出於其中,皴點細密,設色清朗,畫風綜合了石濤的瀟洒、石溪的蒼潤和王蒙的繁密,用古法來描繪實景並加以組合改造,正體現了畫家自為上帝、自我創景的創作理念,在張大千平生山水畫作里也堪稱是一件精心用意的合作。

此畫原系畫家葉淺予所藏,此畫的上方原本題有葉的上款和大千本款,後因故裁去。因為葉和張既是好友,又是同道,上世紀40年代兩人曾在成都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葉淺予為張大千畫過一套漫畫肖像,也從張大千處學得不少國畫技法,而張也從葉的印度舞人物畫稿中獲得了不少創作靈感。基於張、葉之間亦師亦友的融洽關係,張贈給葉的畫作自然也就畫得特別用心。

據張大千的摯友謝稚柳的家屬介紹,就張大千《秋山林屋》圖無本款一事,謝稚柳早年曾經說起過,1977年他在北京為《秋山林屋》圖題跋時葉淺予告知,有段時間這幅畫作曾險些被毀,後因葉淺予先生將畫面上半段連帶題款部分一起裁去才得以保住,後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葉先生才拿出來請他題跋。在畫跋中說「久失款識」就是指的畫上原本有款。這件由謝稚柳補題的畫作,也因此見證了一段歷史的滄桑,更顯得珍貴。(跬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商報 的精彩文章:

奶粉行業AI賦能 人工智慧音箱延伸傳統消費場景
優衣庫部分中國線下門店又開始排隊背後 有何魔力

TAG: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