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琉璃廠老字號「悅古齋」軼事揭秘

琉璃廠老字號「悅古齋」軼事揭秘

前天,由中國收藏家協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辦的一場新書發布會,吸引了比往常多出好幾倍的購書人和圍觀者。原因在於名為《積墨解頤——悅古齋的百年往事》的這部圖書,講述的是不少人心有掛牽的書畫收藏,而且,當天來自國內文博鑒定一線的專家還現場面授機宜。不過,在他們看來,如今的市場早已過了撿漏的時代,涉足藝術品收藏不應抱有僥倖心理。

稍有了解書畫市場的人士,對「悅古齋」這個名號並不陌生。悅古齋於1902年在琉璃廠開業,是一家專門經營古舊字畫的古玩鋪,經營到1956年公私合營。相比於字畫經營,它更為人稱道的,是培養出了不少人才,比如從門客張大千到王獻臣、郭泳章、張孝禹、蕭程雲、劉九庵等名家字畫鑒藏家。「打小我就伴隨『悅古齋』傳人、書畫鑒定大師韓博文左右,在古代書畫和文玩雜項鑒定方面都得到過老先生點撥。」《積墨解頤》的作者王紅六年前就開始整理韓博文遺存的各種草稿、手抄本、札記等資料,並將悅古齋的故事寫成文字以博客的形式陸續發表。值去年韓博文故去三十周年之際,他又將文章與配圖重新整理校正,與韓博文部分遺稿一併出版。

《積墨解頤》一書分上下兩部分。上部以書畫鑒藏家韓懿軒創建悅古齋,其子韓博文一生經營古玩書畫的曲折經歷為主軸,揭秘自清末至上世紀80年代一段段與藝術收藏有關的故事;下部主要著墨於由張伯駒作序的韓博文遺稿《鑒定古今山水畫入門》,這也是韓博文一生鑒定字畫心得首次出版發行,從山水畫派別、辨別真偽要訣、畫家款別名稱等方面介紹了一些入門級書畫鑒定技巧,並附有眾多鑒賞家的印章圖及釋文。正是這些實用性內容,吸引了上百人排隊購書。

文博鑒定專家鄭懷忠也特意來為弟子的新書站台。面對台下讀者屢屢問及藝術品收藏的訣竅,他笑言,如今從事書畫收藏是「高風險」行當,原因在於各種造假現象古已有之,只要有利可圖,贗品便會無孔不入。在他看來,各種仿冒品對普通民眾收藏家的衝擊最大,因為他們的相關知識儲備薄弱,而且往往投入的資金也是他們多年積攢下來的,很容易打擊他們再次涉足市場的信心,進而導致對這個原本應該有格調的領域敬而遠之。

事實上,國內書畫造假已到了必須正視的地步。近日,一則警法新聞在文博圈持續發酵。事情原委是這樣的,在公安部指揮部署下,某地警方摧毀多個制販假冒名家書畫網路,被扣押的千餘幅畫作中,不乏仿製齊白石、范曾、啟功、李可染等名家的書畫贗品。「從整個造假環節不難看出,各種毫無含金量的鑒定證書橫飛,極大損毀了市場的誠信度。」在藝術市場分析人士馬維看來,根源在於書畫仿製後,想要快速提升「價格」,擁有鑒定證書幾乎是必經之道。「撇開部分毫無職業道德的所謂鑒定人士,再就是如今制售假畫的手藝已經跑到了部分鑒定專家的眼力前面,看走眼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據他介紹,網路時代那些一門心思制假者比以往更容易購買到與原作相近的紙墨和印泥,甚至通過高精掃描後再在其上塗色,已經可以達到與原作一模一樣的程度。

藝術市場觀察者劉力認為,除了提升鑒定功力,還得從制度層面著力打擊仿冒品。「現行《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這讓買到假貨的藏家很受傷。」他建議,在暫無可能修改《拍賣法》的當下,可以先從法律制度層面規範從事藝術品鑒定的機構和人員的資質要求,「再就是市民要摒棄僥倖心理,如今已無漏可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市旅遊政務網 的精彩文章:

第一家雜誌圖書館「春風習習」 北京三里河試營業
博物館展出「煎餅果子鐺」

TAG:北京市旅遊政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