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是我聞——歷代佛教題材慈善作品展

如是我聞——歷代佛教題材慈善作品展

佛畫之美

The beauty of Buddhist Painting

畫佛象要表現佛的智慧與功能。佛的意思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無缺。所以畫佛要面容飽滿,眼帘低垂,嘴角眉宇間透露出莊嚴、慈悲、與靜穆。

Buddhism Painting has a function of showing wisdom. The meaning of Buddha is conscious, feel others, and feel perfect. Therefore, painting the Buddha has to paint the full face with eyes drooping, revealing the mouth between the brow solemn and compassionate.

佛教畫的種類

A variety of buddhist paintings

可以有七類:(一)佛類,(二)菩薩類,(三)明王類,(四)羅漢類(包括緣覺類),(五)天龍八部類,(六)高僧類,(七)曼陀羅類。佛圖就其內容來分,也可以有六類:(一)佛傳類,(二)本生類,(三)經變類,(四)故事類,(五)山寺類,(六)雜類。此外還有「水陸畫」一種,是由像和圖混合組成的佛畫集。

There are seven categories: (i) Buddha, (ii) Bodhisattva, (iii) Mingwang, (d) Luohan (e) Tianlongbaibu, (vi) Seven) Mandalas category. There are also six types of Buddhist figures: (1) Buddhism, (2) Bunsen, (3) Transhumanities, (4) Stories, (5) Temples, and Miscellaneous. In addition there is a "water and land painting," is a mixture of like and map composed of Buddhist paintings.

歷代名家佛像畫作

清 丁觀鵬 《無量壽佛圖》

清 丁觀鵬《極樂世界圖》

中國傳統重彩佛像畫

龍女禮佛圖 張大千

部分展出作品

唐人寫經,日本藤井友鄰館藏

南宋高僧法常畫作

牧溪宋末元初之畫僧,無准禪師的弟子。四川人,生卒年不詳。法名法常。於宋末理宗、度宗時(1225~1270),在杭州西湖長慶寺為雜役僧。性情英豪,嗜飲酒,醉則寢,覺則朗吟。擅長畫佛像、人物、花果、鳥獸、山水、龍虎、猿鶴等,題材廣泛。畫風繼承石恪、梁楷之減筆畫,與中唐以來之逸格山水畫,風格壯闊,自由放逸。其生平畫跡與作品在國內之流傳甚少,然日本極早即流傳其畫跡,且因其畫風對日本藝壇產生強烈影響,故其畫跡一直為名流所收藏,如觀音猿鶴圖、龍虎圖、栗柿圖、芙蓉圖、老松八哥鳥圖、瀟湘八景圖、柳燕圖等,其中之觀音猿鶴圖三幅,相傳系日僧聖一於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由中國帶往日本者,目前被視為日本國寶.

宋代觀音

明代觀音 項子京收藏

明代畫家仇珠畫作

仇珠,明代女畫家,原籍南直隸太倉,號杜陵內史,仇英之女,自幼聰穎內秀,隨父寓居蘇州,受環境熏陶,畫風繼承家父。在吳門女畫家中,其畫可與文俶媲美。擅畫人物、山水、樓閣,長於人物故實和大士像功德畫。通曉筆墨之道,作品細密精研,多用工筆重彩,筆意不凡。人物仕女,傳神入化、細密艷逸,沒有浮躁媚俗之氣,衣紋線條剛健流暢,酷類其父。

清代無款觀音

清代無款觀音

清代金石僧釋達受

達受(1791 — 1858),字六舟,又字秋檝,號萬峰退叟,俗姓姚。浙江海寧人。出家為僧,居鹽官北門外白馬廟。後主持西湖凈慈寺。精鑒賞,喜金石,詩書畫刻均精妙,摩拓古銅器尤稱絕技。行跡半天下,名流碩彥多所交流。阮元稱他為「金石僧」。

蘇曼殊 金剛經

蘇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縣(今廣東省珠海市瀝溪村)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後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詩僧蘇曼殊的新加坡情緣

在舊中國漫漫長夜裡,一個超凡脫俗的詩人光耀中國文壇。他是中國知識分子早期革命組織南社的中心人物,是我國馬列主義先行者陳獨秀的摯友。他時而僧裝,時而西裝,常和友人出入酒肆花樓,但他又是一位持守比丘戒的一代高僧。

一九零九年十一月,曼殊經陶成章舉薦,前往爪哇任教。在船上巧遇準備回西班牙定居的羅弼父女。曼殊13歲時在上海西班牙人羅弼學英文,羅弼有個女兒和蘇曼殊年齡相仿,名字叫雪鴻,蘇曼殊對雪鴻沒有一見鍾情,而雪鴻卻愛上了這位浪子!

從香港到新加坡, 船行四日。 曼殊受到羅弼女兒雪鴻的鼓勵, 完成了《英吉利閨秀詩選》 的翻譯。 旅途的疲勞、 翻譯的緊張以及與雪鴻分手的悲涼之情, 使曼殊躺倒在新加坡醫院寧靜的病房裡。 他孤獨、 失神地望著病房白色的四周, 凄涼、 寂寞、 惆悵的心情, 同在船上快樂、 愉悅、 舒暢的情緒形成很大反差。 這時, 病房的門被輕輕地推開, 雪鴻手捧一束曼殊平素十分喜愛的曼陀羅花和含羞草, 緩步走向榻前。 對曼殊來說, 這無疑於喜從天降, 他接過雪鴻手中的鮮花, 並緊緊拉住雪鴻的手, 一種無以名狀的 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曼殊深為感激。 他凝視著這位曾給他無限慰藉又即將離他而去的異國女友, 目光久久不能移去。 雪鴻終於離曼殊而去, 把凄楚、 悒悶、 孤獨統統留給了 曼殊。 望著病房那被輕輕關閉的門, 曼殊思緒萬千, 他覺得在整個世界上, 似乎只有雪鴻一人能夠理解他, 能夠給他以安慰。 他拿起雪鴻贈與他的《拜倫詩集》 , 滿腔愁緒凝聚筆端: 「秋風海上已黃昏, 獨向遺編吊拜倫。 詞客飄蓬君與我, 可能異域為招魂?」 曼殊與雪鴻之間這段純樸無瑕的感情, 成為曼殊一生十分珍惜的美好回憶。

弘一法師

李叔同,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與新加坡的淵源

新加坡有一個廣洽紀念館,展出了廣洽老和尚遺留下來的近百件珍貴藝術品,以及他與師友們相贈的作品。

廣洽法師是弘一法師弟子。紀念館是在廣洽法師故居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收藏有弘一法師的遺書和其用廣洽法師指血書寫的《佛說五大施經》,以及印光大師、馬一浮、徐悲鴻、豐子愷等人的大量書畫作品。

廣洽法師一弘一大師的相識是在1929年。弘一大師圓寂後,廣洽法師雖身居新加坡,但他一直關注著紀念弘一大師的活動。他請徐悲鴻畫了大師的油畫像,出版了。

圓瑛法師 心經

圓瑛法師(1878-1953):中國近代佛教領袖,1929年與太虛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佛教會,並連續數屆當選主席,法師一生為團結全國佛教徒、促進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

太虛法師

太虛,法名唯心,字太虛,號華子、悲華、雪山老僧、縉雲老人,俗姓張,乳名淦森,學名沛林,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圓寂於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於浙江海寧長安鎮,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虛大師十六歲去蘇州小九華寺禮士達上人為師,師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間,士達上人攜大師往鎮海拜見師祖奘年和尚,和尚為取法號太虛。太虛大師是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

吳山明彌勒佛作品

吳山明[1-2] 1941年 出生於浙江省浦江縣前吳村,1960年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附中,1964年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現任 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督導,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憲生達摩

吳憲生,1954年7月生於安徽省寧國市。197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0年結業於方增先、顧生岳任導師的人物畫研究生班。現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協理事,浙江省人物畫研究會副會長,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參加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曾獲全國美展銅獎、獲獎提名獎。浙江省美展金、銀、銅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二等獎。出版有專著、教材、畫冊近四十部。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中華文明創作工程(宋詞風采)的創作和國家社科藝術類課題(中國素描史)的寫作。

梁振康 觀音

梁振康,字秒康,別號建行。現任新加坡美術總會會長。1951年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新會,早年隨陳景昭先生習書畫,1974年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1980年畢業於英國諾丁漢大學美術與藝術系,後留學澳大利亞,取得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純藝術碩士學位,先後執教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新加坡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22年,其間在新加坡、中國、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舉辦個人畫展二十餘次。

劉懿達摩

劉懿,江蘇泗陽人,2012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師從周京新教授、樊波教授。

現為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家,美術理論研究所 副所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第五期「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張鴻賓 達摩

張鴻賓 原名:張洪斌。別號:霧山、霧山道人。齋號:霧山小築、霧山草堂。1982年生人,浙江安吉人。自幼習畫,2002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專業,2006年畢業,學士學位。現為職業畫家。

林晉生 羅漢傳經

林晉生:海南文昌縣人,生於台北市。1997年大學畢業轉赴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深造。2003年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本科畢業並獲學士學位。2006年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研究生畢業。現為浙江省人物畫研究會會員,文昌宋慶齡書畫院名譽理事,中國美術學院在讀士。

林笑生 觀音

林笑生:海南文昌縣人,生於台北市。1997年大學畢業轉赴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深造。2003年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本科畢業。2006年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研究生畢業。現為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員,文昌宋慶齡書畫院名譽理事。

方波 心經

1970年4月出生於湖北英山,1991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2001年人南京師大美術學院,師從尉天池、王繼安、常漢平諸教授攻讀碩士學位,2004年獲美術學碩士學位。2005年人中國美院書法系,師從祝遂之教授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獲書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觀音 正平法師

正平法師幼受庭訓,喜愛丹青、詩文。致力於學習傳統畫法和臨摹古人作品,後在書畫理論上就讀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常住於無錫靈山祥符寺。

此次展覽,我們特意邀請到來自江蘇無錫靈山祥符寺的正平法師,正品法師是畫家也是書法家,是圓霖大師的弟子,此次他會從中國遠道而來,參加並支持畫展開幕。

展覽將有恩誠晶藝美術館主辦,新加坡輕安村慈善與教育基金會和新加坡新華文化國際交流中心協辦,畫展會展出宋朝、明朝以及現代名家的佛像畫作。

畫展收入將捐獻給輕安村慈善與教育基金會。新加坡輕安村慈善與教育基金會是一個成立於1999年12月的新加坡民間慈善團體,由盧建安先生和賴玉珠女士共同創辦。輕安村慈善與教育基金會成立之初,首先致力於實現有機菜園的開發與耕種。除了有機菜園的開發, 輕安村慈善與教育基金會自成立以來陸續設立了各種公益愛心項目。設立義診中心,為癌友施醫施藥,提供物理調理,送有機蔬果及愛心家訪等。輕安村慈善與教育基金會開設至今,共註冊有癌友超過1600多名,其中400多名在康復中或已經康復。

此次新年慈善佛像展覽是恩誠晶藝與輕安村慈善與教育基金會的第二次合作,畫展中所有價值大於250元的善款,將會享有2.5倍的退稅優惠。我們將以慈善書畫義賣展覽的形式,共同為癌症病友籌集善款,並祝願他們早日康復。請廣大善心人士,積极參与關注。

In this exhibition, we invited Master Zhengping from Wuxi in Jiangsu Province to participate in and support the opening of the exhibition. The exhibition will be hosted by E C Fine Art Gallery, and supported by Kampong Senang Charity andEducation Foundation and Sing-ChinaInternationalTraining Group Pte Ltd. The exhibition will feature paintings of the Buddhist statues of the Song dynasty, Ming dynasty and modern masters.

The profits from the exhibition will be donated to the Kampong Senang Charity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It is a Singapore-based private charity which set up in December 1999, co-founded by Mr. Lu Jianan and Ms. Lai Yuk Chu.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undation was to devote itself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organic vegetable gardens. In ad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c vegetable garden, the Foundation for Charity and Education set up Light Safety Village Program has set up in succession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Set up a volunteer center to provide medical treatment to cancer patients, provide physical conditioning, send organic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 the patient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a total of more than 1,600 cancer patients have been registered. Over 400 of these cancer patients have recovered or are recovering.

The New Year Charity Buddhism Painting Exhibition is the seco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E C Fine Art Gallery and Kampong Senang Charity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All the paintings worth more than 250 dollars will enjoy 2.5 times tax rebate. We will work together to raise money for cancer patients in the form of charity paintings and wish them a speedy recovery.

如是我聞——歷代佛教題材慈善作品展

Buddhist Charity Exhibition

開幕時間

Opening

2018. 2.5

6 pm

地點 Venue

恩誠晶藝美術館

E C Fine Art Gallery

主辦單位Host

恩誠晶藝

E C Fine Art Gallery

協辦單位 Co-Sponser

輕安村慈善與教育基金會

Kampong Senang Charity & Education Foundation

新加坡新華文化國際交流中心

Sing-ChinaInternationalTraining Group Pte Lt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恩誠晶藝 的精彩文章:

TAG:恩誠晶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