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金偉老師:為何「有無」「空色」是修行的大關?

金偉老師:為何「有無」「空色」是修行的大關?

道教修行者是如何降服心中執念的,很多初學者讀經時,往往執著於經文字面的意思,認為這是一篇元始天尊在七寶林中講經說法的內容,是在告誡修行者應該戒除有無之執念,進而達到洞徹一切的大境界。孰不知,隱藏在經文之後的深意更值得我們去探討。

「太上」,是至高無上的意思。「洞」,乃洞徹;「玄」,乃玄妙。幫助後學者洞徹一切玄妙所在,正是道經師三寶之經寶的不可思議功德。《雲笈七鑒》卷六稱:「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玄。」「靈寶升玄」,則是靈寶派的一個分支。升玄派最初以信奉《太上洞玄靈寶升玄內教經》而得名,道士授升玄五戒後方可成為升玄內教弟子,然後逐次晉級,授以相應的經戒和法籙,直至升玄派最高一級的無上登天畢券,唐代後升玄派開始逐漸融入靈寶派。這篇經文的卷名即點出了經文的來歷,以及希望後世修行者通過本篇經文所能夠達到的修道目標。

金偉老師:為何「有無」「空色」是修行的大關?

經中有言,元始天尊端坐七寶林中五明宮內,「觀無極眾生,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迴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慾海,沉滯聲色,迷惑有無」,遂開示曰「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識無空法,洞觀無礙。」眾生執著於有無、空色,是仍舊以凡塵心去看凡塵事,是在本心上生出了對錯與善惡的分別。所謂修行,乃是要有一顆超脫世間之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並非是天地沒有憐憫的善心,而是在面對世間所有的一切時都能夠保持一視同仁的姿態,不以萬物動己心,不以己心念萬物。正是因為一切都順其自然地發展,一切發展都是自為、自在的規律,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道法自然」。若想要萬物自然,就必須要以超越萬物的視角去觀看,以超越萬物的利害去運行萬物,才能避免自我的主觀性傾向對萬物造成的或有意或無意的損害。「為道日損」,說的便是這樣的道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心可感格天心,天地之「不仁」,對應的正是人內心之清靜。以無我無念的心態看待世上眾生,才會發覺慈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因為慈悲,不僅僅是對萬物的悲憫,更是要求修行者對自我執念的放下。過分執著於「有無」「空色」的區別,恐怕永遠也無法明了清靜自然的真諦。

金偉老師:為何「有無」「空色」是修行的大關?

金偉老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中華文化的弘揚傳承,為眾多的信眾指點迷津,趨吉避凶,得到信眾的廣泛好評。

金偉,男,漢族.1970年岀生,

1987年開始學習三合風水及四柱八字 、六爻預測;

1993年在深圳學習邵子神數和鐵板神數,後歸根於風水學的潛心研究;

2004年學習玄空風水,包括無常派(飛星派),大卦派、龍門八局,玄空法鑒等;2006年—2009年大量考察近代名墓;2009年舉辦玉函通秘函授班;2009年—2012年任多家公司堪輿學策劃顧問;

2013年偶遇一道家奇緣得到玄極門楊公風水真傳並獲得珍貴資料,同年獲得《建築人文環境規劃師》職稱;

2015年為中華周易名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周易著名風水專家。中國國際易學聯盟副主席。同年正式開始向海內外有緣人傳授玄極門風水絕學(含玉函枕秘);

2016年被中華周易名家協會授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先驅人物」

還曾受邀參加2012年12月25日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辦的首屆世界周易高峰論壇以及2017年9月9日受邀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學智慧與健康幸福人生研討會」等等重大易學活動。

金偉老師:為何「有無」「空色」是修行的大關?

金偉老師現任:

中國國際易學聯盟副主席;

中華周易名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華周易著名風水專家;

中國風水實戰專家;

人文環境規劃師;

玄極門掌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易名家文化平台 的精彩文章:

《周易》里的華夏精神,對後世影響深刻
唐清元(唐聖傑):《易經》中的人生智慧

TAG:周易名家文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