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福安寺廟大全(一)唐代古剎

福安寺廟大全(一)唐代古剎

唐開成三年(838年),蔡、柳二禪師在福安與寧德交界的閩坑嶺修建的龜山寺是福安境內興建的第一座佛寺。時至唐末的七十多年中,境內共興建佛寺十六所。

依次為:龜山寺、棲善寺(又作棲雲寺)、棲隱寺、靈岩寺、龜齡寺、崇仁寺、黛凝寺、石門寺、龍岩寺、雙岩寺、崇福寺、慈雲寺、獅峰寺、曹山寺(宋代改建韞玉禪寺)、文殊院和上東庵。這些寺院構成福安佛寺的主體部分,在歷代佛教的傳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開閩第一寺——龜山寺,唐開成三年(838年),距今1172年,今已破損!

赤溪【龜山寺原屬福安唐代八大名剎之一】

棲雲古寺——唐宣宗大中八年(841年),距今1169年。

棲雲古寺,又名棲善寺位於福建省福安市城關西郊仙岫山下,與陽頭隔溪相望,風景秀麗。

開山祖師平尼大和尚於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來此興建,為福安諸寺之先。系韓陽十景之一「仙岫晴雲」的寶地。旭日東升,朝陽普照,雲繞山煙,霧氣漫野,猶如天門張開,一縷地氣直衝雲宵,佛光散照爛爛奪目,亦似步入禪宮。

據傳宋朝紹興十六年(1115年),一次洪災淹沒福安,唯留龜山之巔,擁住百萬災民,屍骸遍野。棲雲寺僧眾速立「流骸」收埋,並立塔、碑於寺之左側。

明朝縣令孟充登高到此,韙《棲雲寺詩》於寺壁:「雅興愛林泉,時來結佛緣。山明知過雨,松暗不存煙。鹿駭燒畲火,鍾隨過渡船。一聲何處雁,飛不旱秋天。檐鐸響琅璫,溪雲一路涼。玉龍臨沼吐,金獸過橋香。竹蜜秋生筍,蓮疏晚露房。明朝須載酒,來此問重陽。」

棲雲寺曾在明清期間一度荒廢,由於陽頭李登坡居士熱心扶持,於民國已巳年間修復,現摘錄李兆祥居士遺著《棲雲寺碑誌》草稿為證:「從此以後,歷經千古,滄桑變化,盛衰興亡。末識何時,荒廢曠間,化作田園,莫明寺庵。

迄至民國,已巳年間,察陽李氏,登波居士,夙世因緣,善根熟至。菩薩應化,指示齊期,日食數棗,心靈時機。一日親游,天堂禪寺,塑像師傅,自送百金。定他中秋,塑他肉身。師傅含笑,戲盲成真,時間忽到,載道碑聲。始信其言,果真佛陀,稱南無妙,色聲活佛。菩薩指示,佛家勝地,以此田園,立刻挖基,顯出條石,石佛石碑。各戶田主,擁送歸依,從此開荒,建立殿間,始祖活佛,古寺開端。」

民國三十年(1941年),瑞亮老和尚率門徒廣慧祝髮於此。十方善信、諸山長老,慷慨捐資修寺。諸僧艱苦創業,建有大雄寶殿、觀音閣和天王殿等,繼任棲雲寺住持後,率寺內眾僧自食其力,自耕自養,努力弘揚正法。

1959年,受極左思潮影響,原福安縣精神病院一舉強佔棲雲寺,佛像法器一切文物被毀,僧人被逐。廣慧法師流落湖口渡船頭村,在一棵古榕樹下的破茅房中,艱辛度日近三十載。他心中裝著佛陀,在那極其艱苦的年代裡,用一條小木凳迎著晨星禮拜佛陀。他堅信總有一天,佛光會普照大地。

目前,該山重修大雄寶殿一座434平方米,四周圍牆佔地30多畝,新建山門莊嚴壯觀,比原來樓雲寺擴大4倍。現常住老僧、尼姑10餘人。

龜齡寺——唐咸通元年(860年),距今1150年。

龜齡寺在龜灣社口龜齡村始建,是福安市現存16座建於唐代的寺廟之一。由於歷經1000多年,所以這座寺廟曾多次輾轉重修。此後,「大躍進」時受到衝擊,部分被拆去建煉鐵廠,1960年至1965年曾作為綜合廠生產車間,1966年後寺廟先後成了大隊部、宣傳隊、知青點地址。1981年後,龜齡寺這座千年古寺才得以恢復。1984年在翻修挖地基時,挖出了6斤古錢幣,據考證是1400多年前的唐代文物,十分珍貴,寺尼便將銅幣悉數交縣文化館保存。龜齡寺還出土有唐宋年間石雕刻,有6塊大小不一的石刻,上面雕刻有花鳥魚蟲圖像,造型古樸,神態各異。它們大多被當成基石,放置於佛像的底座。而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石龜像,因歷經滄桑,石龜頭部已經損壞。

據該寺尼介紹,龜齡寺原本有許多關於龜的雕塑,但隨著歲月的洗禮,如今能見的僅存這一石龜了。據說,1166年南宋樂清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王十朋路經長溪(今福安)來到寺中,十分喜歡該寺並取自己的字「龜齡」二字為寺名。

歷經千年風雨的古寺面積只有約500平方米,有大雄寶殿、觀音閣兩座大殿,一座膳房,一座宿舍。雖然寺廟不大,但古樸的建築、幽雅的環境,讓人遠離世俗的喧囂。寺內的梵音古韻,更是令人流連忘返。

相傳,南宋理學家朱熹,以及他的得意門生也是後來的女婿黃干都曾在龜齡村講學過,而朱熹到此講學緣於黃干。他們講學的地點就是千年古剎「龜齡寺」。據《福安市志》記載,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朱熹曾到社口龜齡寺講學。

龍岩寺——唐咸通元年(860年),距今1150年。

廉村【靈岩寺唐代八大名剎之一】

福安溪潭城山麓靈岩禪寺始建於唐代,後是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公(明月先生)少年讀書的遺址——靈穀草堂,唐咸通二年改為靈岩禪寺,距今有1148年歷史。自古號稱唐朝十大古剎之一,現為福安市八大名寺之一。最鼎盛時有院落36座,住僧眾800餘人,世事滄桑,歷代興衰,幾經維修,先僅存天王殿和2005年重修的大雄寶殿,至今未完繕。

現寺廟保存有宋代石雕雄獅24隻,在今靈岩寺大殿前,為已廢殿堂基座——須彌座。須彌座踏跺兩側各有10方束腰石,長7.77米,高0.50米,浮雕獅子,每隻獅子均雕在壼門圖案中,形態各異,刻工精湛,須彌座的上枋雕刻雲紋,下梟雕水浪紋,雕刻面積約8平方米,保存較好。於一九八四年被福安市定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據相傳薛令之當時家境清貧,為避時人譏諷干擾,特在此用土築牆,杉木支架,茅草蓋頂,結構簡陋,專供棲身攻書。曾留下《草堂吟》詩一首:「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雲相伴宿。春日溪頭垂釣歸,花笑鶯啼芳草綠。猿鶴寥寥愁轉深,攜琴獨理仙家曲。曲中哀怨誰知妙?子期能識宮商調。魚未成龍劍未飛,家貧耽學人皆笑。君不見蘇秦與韓信,獨步誰知是英俊?一朝得遇聖明君,腰間各佩黃金印。男兒立志需稽古,莫厭燈前讀書苦。自古公侯未遇時,蕭條長閉山中戶」。用以抒懷明志。後來薛令之功名成就,廉潔愛民,澤被後世。世人為歌功先賢,尊之為神,故令之後裔施捨,將靈穀草堂改建為靈岩寺。其構建規模屬唐代十大古剎之一,並將令之烏紗紅袍白面黑頂的塑像供在寺中。至今隨著歷史的變遷該寺雖幾經拆變、修建,殘缺不全,難顯原狀。但令之塑像仍穩坐大殿右山祖神龕上,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福安縣誌中留有清朝福安人陳從潮《重修靈岩寺記》:「福安靈岩寺本薛補闕之靈穀草堂,記載唐咸通元年,改建為寺。先生居山聞龍吟及第,開元中,以官補闕兼侍讀,謝病歸。先生之居山前後亦不過數十年客身耳。然自先生歸,而唐室已亂,天寶安、史之變,李、郭、張、許之勛名,先生既不得為;顏常山、平原之忠烈,先生又未嘗為,而見幾全令名,視同時之失臣節而徒留文采於身後者,以先生今日論之,其所得固已多矣。

寺為薛氏檀樾,其後人時有修治。寺之東偏亦立先生像,歲時致祀焉。乾隆庚戍秋,薛氏之後人募捐重修之,請記於余。余既仰先生之行,吊其草堂遺迹,常低徊留之。靈岩山下之劍水,猶為先生流其清冽,而先生之英靈或時來往焉。因筆之為記。若其寺之落成月日、靡費,則其家自有書,此不具述也。」

靈谷四面山川秀麗,森林密布,有「美人鏡」「鵝卵坪」「仙人劍石」「虎岩懸掛卜」等多處奇觀美景,可供遊人觀光。

為紀念薛令之先生忠心報國,關心人民疾苦,不畏權貴的高風亮節和為官清廉的精神,以此激勵後人,簡介薛公生平事迹如下:

令之先生,生於唐淳二年(公元683年)八月十五日,少時聰明好學,立志報國,15歲前往靈岩山築草堂苦讀寺書數年。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已23歲的令之先生獨自步行到唐代首都長安應試,榮登皇榜,成為福建第一進士。由於令之博學多才,在開元年間(713~714年)被選,榮登太子侍講。後體弱多病返鄉,仍回到靈穀草堂隱居,一心學詩書,寫下很多精碎而奇麗詩文。令之先生所教的太子繼位後思念老師教育之恩,下旨召令之重新回朝為官,旨到廉溪不遇先生已逝,享年74歲。

明謝汝瑞《靈岩寺詩》:「踏破煙霞度遠林,梵宮高鎮白雲深。松風不動山僧夢,岩水能清野客心。深夜樓台浮月色,五更鐘磬吼鯨音。空門寂寞天花雨,灑盡塵緣萬慮沉。」

崇志有載:邑舉人郭文習詠:「土花石黛舊相知,明月岩前若有期。閑步草堂清窈窕,泫然淚落素羅衣。」

訓導劉士元詠:「輪囷盤郁古靈樹,白雲深處又深處。天荒破後草堂荒,岩前清風誰是主?」

仁友經過廉溪以詩贈之:萬態煙雲一葉收,盤中雖冾亦何求,旨到廉溪風節清如許,且與黃花訂晚秋。

如今薛公之「廉」是中國紀檢、監察機關的教育基地,省、地、市學習基地。

崇仁寺——唐咸通元年(860年),距今1150年。

日前經過國內林業有關專家考證後確認,這株蘇鐵樹是我國現存文獻記載最古老的蘇鐵樹。高約6.5米,直徑2.3米。該樹生長十分茂盛,樹型優美,年年開花,堪稱當地的一大奇觀,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賞。

據閩東地區楊氏族譜記載,公元705年,閩東楊氏第一世祖楊紹公葬於此地。公元709年,其子女在墓前建立了崇寧寺,公元860年改稱崇仁寺,並種植3株蘇鐵樹於寺中,經過千百年的滄桑,目前僅存一株,至今已有1140多年的樹齡,成為珍貴的活文物。

據福安林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楊旺利介紹,日前經過考證,確定該株蘇鐵樹是我國最古老的蘇鐵樹。

石門寺——唐咸通元年(864年),距今1146年。

秦溪洋【石門寺唐朝八大名剎之一】

石門漏月位於福安市城陽鄉石門院村,距離市中心約4公里,是「韓陽十景」之一,宋代時期即為福安名景。

由數石圍成參差縱橫不齊的「龍井」,白瀑傾瀉而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眾多遊客到此賞月。唐咸通年間修建的古剎——石門禪寺就坐落附近。寺中有出土的唐代馬槽,寺院後廳植有百年枯老「蟠桃樹」,還有著名的「熏風台」、「情緣石」和修飾一新的「香塔」。

雙岩寺——唐咸通元年(860年~873年)距今1150~1137年

下白石【雙岩寺唐代八大名剎之一】

上東庵——唐咸通元年(860年~873年)距今1150~1137年

戴凝寺——唐咸通元年(860年~873年)距今1150~1137年

崇福寺——唐光啟三年(887年)距今1123年

白馬門【崇福寺唐朝八大名剎之一】

崇福寺位於福建省福安市坂中鄉富春江之畔,佔地三十餘畝,與福安城隔江相望四五華里,為福建佛教八大勝地之一。

據縣誌記載,唐僖宗光啟三年(886年)已有規模,明成化年間(1465-1481年)及民國八年(1929年)均進行重修。現有大雄寶殿、天王殿、禪堂、圓通閣、齊堂、僧寮等,由瑞恆、瑞成二位法師主持重修。寺內珍藏《大藏經》四部及其他文史圖畫資料,對研究福建歷史有重要的價值,有寶塔二座,其中一座是本寺中興祖師喜廣禪師的靈塔,此塔塔座為三會塔,供十方善信使用,塔頂是禪師的靈塔,供有舍利數顆,為本寺的鎮山之寶。

慈雲寺——唐大順(890~891年)1120~1119年

羅江【慈雲寺唐代八大名剎之一】

寺院千年青石

慈雲寺寺寶之一:巨幅唐卡

獅峰寺——唐景富元年(892年)距今1118年

獅峰寺位於福建省福安市東南方柏柱洋獅峰山麓。後由明正德皇帝欽賜。又稱「廣化禪林」。始創於唐景福元年(892年),為閩東佛教千年古剎,大殿建築風格獨特,歷史價值極高,屬國內罕見,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現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觀音閣和兩序配殿,面積達五千多平方米。屬閩東佛教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此外,寺中還留有大量豐富的歷代文人墨客的名作佳句。1991年又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親題寺名「獅峰寺」三字。

獅峰寺四周環境幽靜,群山環抱,樹木蔥鬱,整體恰似兩隻獅子,前有筆架山、「飛鵝來朝」、「錦鯉上浮」諸景,左右兩邊層巒疊嶂,全景如萬獸朝仰,蔚為奇觀,是一片不可多得的佛教修學凈土。

本寺重要植物有紅豆樹、檀香樹,均為唐朝年間栽種。樹木蔥蘢,遮天蔽日,堪為本寺鎮寺之寶。傳說檀香樹下的鹿泉,因有一隻鹿跳入,故欽此井水能使人變得聰明,有人將其稱為「聰明井」。寺中供奉有佛舍利,來源於西藏和廣東;僧舍利三粒,現今都保藏良好。寺中珍藏佛經160部。

寺院住持本煥老和尚發起維修破爛不堪的殿堂,並進一步擴建此寺,得到教內外有識之士的贊同,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無償地在原有的面積上又贈給本寺五萬五千多平方米,作為興建閩東佛教教育事業和禪修田地,並擬定和開展了一系列整修和擴建工程,目前經過初步修整。寺院景觀蔚為一新,吸引了大量中外來客。

獅峰寺現任方丈本煥法師,90歲,現任監院印覺法師,39歲,福建福安人。

靈察寺——又名西隱寺 建於唐末年

文殊院——建於唐末年

溪尾【舟山寺唐朝八大名剎之一】

蘇陽【曹山寺唐朝八大名剎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福安 的精彩文章:

TAG:掌上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