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顧炎武作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為何會做出處死自己家僕的事

顧炎武作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為何會做出處死自己家僕的事

顧炎武,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人,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一生著述頗豐,成就極高,後世多尊稱其為「亭林先生。」

一提到顧炎武,許多人立馬就會想到其說過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這裡為大家稍稍的科普一下,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概念,當時正值明清鼎革之際,滿清入關給當時的文人階層帶來了極大的震動,當然也包括顧炎武,其原話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時間推移至近代,當年征服中原的大清帝國在面對洋人的堅船利炮時顯得束手無策,大有國要亡之的危險,梁啟超遂將這句話又搬了出來,並改為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八字成語,號召世人為國分憂。

顧炎武作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為何會做出處死自己家僕的事

顧炎武(1613.7.15—1682.2.15)_圖

在幾百年前國家危難之際,能夠心繫天下的顧炎武,後人給予了其很高的評價,列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另兩個是黃宗羲和王夫之)。可是這樣一代大儒,竟然在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在老家崑山的一處水塘親自處死了自己的一個家僕,許多人或許驚訝,這樣一個文人竟會是殺人犯,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顧炎武祖上世代為官,顧家在崑山是當地正宗的豪門望族,而整個案子就得從與當地另一豪門葉家的矛盾說起。一直以來,新陳代謝都是宇宙間的一個重要規律,任何事物任何人都無法跳出,顧家同樣不可能打破這個規律。正如人有生老病死,花有盛開和枯萎,顧家在經歷了幾代的繁榮之後,到了顧炎武這一輩,因為其嗣祖與兄長的亡故,而導致其了從兄與侄子爭奪起了萬貫家產,真可謂是人走茶涼。

顧炎武看著家族內部四分五裂,擔心這樣下去會鬧個人財兩空,為了保住祖上留下的家產,不得已將顧家的八百畝土地低價典給了與其土地相鄰的另外一大財主家,那便是葉方恆掌家的葉家。其實這個葉方恆呀,早就盯上了顧家的家財,顧家一直以來的家難讓葉感覺到機會遲早要來,果不其然顧炎武就找上了他,因為當時除了葉家,沒有別的人家有這個實力可以一次性拿下這八百畝土地,而這個葉方恆呢,便獅子大開口,竟然只出當時土地價格的的一半,無奈之下,顧炎武只能半賣半送把這八百畝土地的地契給了葉方恆。

顧炎武作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為何會做出處死自己家僕的事

葉方恆,字學亭_圖

說到這裡,各位心裡應該已經有數了,這個葉方恆啊,居心不良,就是趁著顧家落難,沖著侵吞別人的家產去的。最可氣的是,葉方恆並沒有一次付清買地的銀子,而是搞起了分期付款,並且是顧炎武三番兩次的要才給,兩年的時間裡,只給了當時談好價格的十分之六,這很明顯就是要賴賬,給了誰都難以接受,所以顧炎武心裡也是頗有不滿。但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葉對顧的仇恨似乎更要強烈,漸漸地,葉方恆竟有了殺意。恰在此時,天平再一次傾向了葉方恆。話說顧家有一個家僕,名叫陸恩,不知為何,陸與顧家有了矛盾,最終導致主僕反目,這個陸恩便被趕了出來。而其馬上便被每天打探顧家消息的葉方恆拉攏了過去,對顧家心有仇怨的這二人便開始算計顧炎武。

話說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後,明朝在北方的統治算是宣告結束了,而後在南京成立的弘光政權又讓眾多士大夫看到了奪回的希望。就是在這個時間段,顧炎武曾給南明朝廷寫過一封表示其決心的信件。不曾想,這封信卻被當時還在顧家當僕人的陸恩給私扣了下來。現在,葉、陸二人就準備在這封信上做做文章,只要告發到官府,這可是謀逆的大罪,顧炎武不死也得被扒層皮。

顧炎武作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為何會做出處死自己家僕的事

顧炎武《畫呈王山史先生》_圖

當時還在南京的顧炎武,聽到此消息又害怕又氣憤,當下便回到崑山老家,終於在一處水塘將這個叫陸恩的叛奴處死了。到這裡,顧炎武便成了新朝的殺人犯,而以上也是顧炎武殺掉自己僕人的前因後果。

可大家要注意,被顧炎武殺掉的陸恩可已經是葉方恆的人了,本來葉還指望著利用陸恩這個顧家叛奴來置顧炎武於死地,可現在卻被對方幹掉了,這讓葉方恆更加怒不可遏,他馬上採取行動,和自己的女婿把顧炎武私自拘禁了起來,要求他自我了斷。此時,我們便可以看到什麼是名人效應了,史書記載道:「同人不平,士林大嘩。」顧炎武的一眾好友,又是調解,又是找人,總算使這件事走上了法律途徑來解決。

在這其中呢,我們又可以再一次領略到一代大家身上所具有的傲人氣節。負責解救顧炎武的主要人物歸庄為了辦成事情,不得已找到了前禮部右侍郎的錢謙益(就是名妓柳如是的男人),但是因為錢投降了滿清,顧炎武一直與其老死不相往來。現在這個情形,讓錢謙益決定殺殺顧炎武的傲氣,於是暗示歸庄讓顧炎武給自己交個投門生的帖子,自己就幫助顧炎武。作為顧的好友,歸庄對其的性格非常了解,知道完全行不通,無奈之下,歸庄便假冒顧炎武寫了投帖。聽聞此消息的顧炎武立馬託人將自己寫的自白貼滿了大街小巷,聲明與錢謙益無任何關係,更不存在什麼師徒名分,這讓錢謙益大為尷尬,一時羞的連門都出不了了。顧炎武寧願眼前遭受磨難,也不願向自己之前瞧不起的人低頭,足見其錚錚骨氣!

顧炎武作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首,為何會做出處死自己家僕的事

顧炎武之墓_圖

之後呢,顧炎武的案子被轉移到了松江府,因為少了葉家勢力對官府的干擾,所以顧的案子被從輕發落,次年便被釋放。不曾想,這個葉方恆還是死不罷休,甚至派人刺殺顧炎武,有一次使其頭部受傷,差點命喪黃泉。此時的顧炎武心裡清楚地明白,如果繼續與其糾纏下去,不僅勞神費力,而且有可能惹上殺身之禍。最後,顧變賣了所有家財,北上遊歷,從此一去不返。

或許這正是命運的冥冥安排,北上的顧炎武考察北中國山川形勢,徐圖復明大業。顧炎武的一生著述頗豐,而大部分傳世名作便是在北上遊歷的二十餘年裡完成的。從這一點說,我們又可以將葉方恆對其的迫害看作使顧炎武成為一代大家的客觀因素,這也許就是逆境使人成長吧,殺掉叛奴的顧炎武,以至於其身涉萬里,名滿天下哉,終成通儒也!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游小賤

文字由歷史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生了二十多個子女,既然妻妾不少,為何不選擇一個立為皇后
唐朝與阿拉伯一場大戰,戰後看似沒影響,實則徹底改變西域的命運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