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優秀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這樣的男人

優秀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這樣的男人


 



如果你沒有時間看完本文


點擊下方音頻,輕鬆聽完今日共讀







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共讀的是羅銀勝的《楊絳傳》。今天我們共讀的是第1頁到第38頁。


 




 01 


故里家世


 


楊氏家族世居無錫,是個知識分子家庭。


 


楊絳的曾祖父、祖父的身份,無外乎書生、窮官,但都秉性正直,酷愛讀書。


 


楊絳的父親,名叫楊蔭杭。


 


通過楊絳在其晚年所著的《回憶我的父親》中,對她父親生平事迹的敘述,可以看到清末民初一代知識分子為了中國的富強和近代化孜孜不倦的努力。那種司法獨立、不畏強權的包公形象,令人過目難忘。


 


楊絳的母親唐須荌也是無錫人,是一位賢惠文靜的知識女性,身上凝聚了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


 


唐須荌從不願拋頭露面,婚後甘做賢妻良母,相夫教子,料理家務。


 


楊絳覺得她的父親和母親就像一對老朋友,在印象中,她從未聽到過父母吵過一次架。


 


夫妻之間不吵架的其實也有不少,但大多都是女方將委屈悶在心裡,共同語言更是少之又少。


 


而楊絳的父母,卻是屬於無話不談的那種,兩人常常暢所欲言、談天論地。


 


德萊塞說: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

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

堅強

、正直。」


 

夫妻相處得和睦且幸福,就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最好的成長環境。


 


所以楊絳生活在這樣一個和睦自由、民主開明的家庭當中,是相當幸運的。


 


優秀的原生家庭,對子女往後的人生,將會有著深遠的影響。


 




 02 


成長歲月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原名楊季康,後以筆名楊絳行世。


 


楊絳是五歲時開蒙的。她上的小學是北京女高師附小,三姑母楊蔭榆就在女高師工作,楊絳開始記事也是在這個時候。


 


幼年時期的楊絳歡快活潑,機靈可愛,令大家甚是喜歡。女高師的學生們,時常帶著已放學的楊絳到大學部去玩耍。


 


當時,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因堅持司法獨立,扣押了涉嫌受賄的交通部總長,最後在層層壓力之下辭職南下,被迫離開了北京。


 


這樣,還在上三年級的楊絳,便跟著父母一家人啟程回南了。


 


舟車勞頓之後,一家老小共八口人,總算回到了無錫,然後在無錫沙巷預先租的房子住下,避免擠到老家去住。


 


不久,楊蔭杭就病倒了,他因為幾度留洋,所以只相信西醫、不信中醫。


 


可請了外國醫生來治了一段時間,也查不出什麼眉目,楊蔭杭的病勢越發嚴重,連續幾個星期高燒不退,神智也有點不清了。


 


出於無奈,楊絳的母親唐須荌請來一位有名的中醫,診出是傷寒病。然而這位中醫卻認為楊蔭杭的病沒希望治好了,拒絕開處方。


 


情急之下,唐須荌只得另請既是楊蔭杭的老友、又是有名的中醫的華實甫先生,他答應了唐須荌要求「死馬當活馬醫」,開了一個藥方。


 


奇蹟發生了。楊蔭杭死裡逃生,居然掙扎著好了過來。


 


一個女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多重要?重要到她的一個決策,就足以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倘若不是唐須荌當機立斷兩度請來中醫,為楊蔭杭的病情做最後一搏,恐怕楊絳的人生已是另外一副模樣。


 


生離死別,人間滄桑,不禁使楊絳產生一種世事如煙的感喟:「我常想,假如我父親一病不起,我如有親戚哀憐,照應我讀幾年書,也許可以做個小學教員。不然,我大概只好去做女工,無錫多得是工廠。」


 


命運就是如此,稍有閃失,便會走上截然不同的另一條路,可謂是: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03 


中學生活


 


1920年,楊絳隨父母遷居上海,和三姐跟隨大姐同在上海啟明女校讀書,寄宿在校。


 


不過這種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由於楊蔭杭重操律師舊業,考慮到上海社會太複雜、不利於依法伸張正義,於是全家人又搬到蘇州定居,搬入一所名為「安徐堂」的大房子。


 


在蘇州定居的時候,楊絳在振華女校讀中學,那時候北伐戰爭正在進行,學生運動很多,常常要遊行、開群眾大會等。


 


楊絳不願意參加這些活動,因為「當時蘇州風氣閉塞,街上的輕薄人很會欺負女孩子」。


 


學校有規定,只要說是「家裡不贊成」,把責任推給家裡,就能豁免一切開會、遊行、當代表等。楊絳周末回家就向父親求救,問能不能也說「家裡不贊成」。


 


楊蔭杭一口拒絕:「你不肯,就別去,不用借爸爸來擋。」


 


楊蔭杭還特地講了自己也曾「不通世故」的經歷,並對楊絳說:


 


「你知道林肯說的一句話嗎?Dare to say no!你敢嗎?」


 


「敢!」楊絳苦著臉說。


 


第二天,楊絳到學校也不說什麼,只堅持「我不贊成、我不去」。這當然成了「豈有此理」。


 


事實證明,楊絳的「豈有此理」變成了「很有道理」。因為女同學上街演講,確實有心懷鬼胎的軍人對她們非禮。


 


由此可見,楊絳對政治的不感興趣,由來已久。


 


楊蔭杭從不強迫楊絳在學習上過分用功,傳授知識的時候也是順其自然,主要以引導的方式來教育楊絳。這也培養了楊絳廣泛的興趣和深厚的素養。


 


楊絳的中學生活,就是這樣無憂無慮地度過的,沐浴著父母的關愛,她漸漸地長大成熟了。


 




 04 


大學時代


 


1928年夏,楊絳準備報考大學。這時,雖然清華大學剛開始招收女生,但由於當年不到南方來招生,楊絳只好就近考入蘇州的東吳大學。


 


在東吳大學上了一年,學校讓他們分專業,楊絳為此幾度猶豫,只好回家請教父親。


 


「我該學什麼?」她問父親。


 


楊蔭杭回答:

「沒什麼該不該,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


 


父母的思想與言行,是子女的人格形成的基礎。在楊絳的成長道路上,她的父親作為一個很好的榜樣,幫助楊絳塑造了一個優秀的人格。


 


楊絳喜歡文學,於是她不顧老師的惋惜和勸導,在文、理科之間選了文科。而當時東吳大學沒有文學系,只有法預科和政治系,楊絳入了政治系。


 


雖說楊絳進了政治系,可她對政治學卻毫無興趣,只求得功課敷衍過去,她課餘時間都花在圖書館裡博覽群書。楊絳就此養成了嗜書如命的習好。


 


除此之外,楊絳通過外語課程的學習,以及大量閱讀外文原版書籍,外語水平日益長進。後來她還試著學翻譯,在她成為文學翻譯家之前,她就翻譯過不少英文的政治學論文。


 


最後,楊絳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成功考上了清華研究院攻讀文學,父母自然替她感到高興。


 


那麼楊絳來到北京之後的經歷,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期的共讀。


 

 

 





Tips:今天的夜讀就到這啦。




這期,我們共讀的是

《楊絳傳》

,請各位書友在晚上九點前,自己準備好電子版或紙質版書籍。 




不知道如何共讀的友友們注意啦,共讀有兩種方式:





1.閱讀【悅讀】(微信號:yuedu58)公眾號第二條圖文,閱讀完後,點擊閱讀原文簽到打卡。




2.書友們根據拆解目標,完成每天的閱讀任務,之後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自己的感悟。




小悅再次提醒:每日堅持打卡,累積積分即可到商場免費兌換書籍,所以千萬別忘了打卡喲。







【30天夜讀計劃】

往期文章推薦閱讀


(點擊藍字可直接跳轉到文章 )




《楊絳傳》|

共讀第一天




*主播:

冰寶,喜馬拉雅FM簽約主播,喜歡小資,享受播音,是個麥霸,至於顏值嘛,添加她的個人新浪微博自己瞧吧~名字是:那個小妮子叫冰。


*後台回復「問答」,查看今日「小悅情感答疑」。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你的點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親親,晚安







專為女性定製,十天共讀一本好書


深度解析,音頻伴讀


??





↓↓↓點擊【閱讀原文】,堅持每日打卡,即可積分兌換禮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 的精彩文章:

你在抱怨父母不理解你的世界,你給過他們機會嗎?
在最好的時光,去追尋真正的夢想

TAG: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