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有哪些老師和學生反目成仇的故事?

歷史上有哪些老師和學生反目成仇的故事?

歷史上老師和學生反目成仇的故事,最有名的當屬康有為和梁啟超師徒了。

在歷史上,梁啟超師從康有為不僅是他求學之路的起點,同時也是他進入中國近代政壇的開始,可以說如果沒有康有為對梁啟超的啟蒙與提攜,中國近現代史上根本就不會有梁啟超的一席之地。就連梁啟超自己也曾經滿懷感激的說:「啟超之學,實無一字不出於南海」。

但就是這麼一對師徒最後卻因為政治理念的不同鬧得不但老死不相往來,甚至還分別撰寫文章對對方進行辛辣的批評,也稱得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樁奇聞了。

1898年6月,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支持光緒皇帝進行了「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師徒倆先後逃亡日本。在日本的日子裡,康有為依然手捧自稱是光緒皇帝縫在衣服里的所謂「詔書」,宣傳他的保皇保教主張。而梁啟超在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下,政治主張逐漸從保皇轉向革命,開始與孫中山、陳少白等革命黨人的來往開始密切。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康有為依然在繼續鼓吹尊孔崇儒的老調子,企圖復辟清朝。在袁世凱公然稱帝並慘遭失敗後,康有為不但沒有從袁世凱的復辟失敗中汲取教訓,相反卻加快了讓溥儀復辟的步伐。

1917年7月,康有為聯同辮子軍統帥張勳利用時任國務總理段祺瑞和大總統黎元洪之間發生府院之爭的機會,請溥儀重新登基做皇帝,史稱張勳復辟。因復辟有功,康有為被任命為弼德院副院長。

張勳復辟理所當然的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和唾罵,作為康有為學生的梁啟超也憤然道:「且此次首造逆謀之人,非貪黷無厭之武夫,即大言不慚之書生,於政局甘苦,毫無所知。」

這一段話中提到的「大言不慚之書生」,就是指他的恩師康有為。

而張勳復辟僅僅12天就慘遭失敗,康有為只能躲在外國使館和租界里逃避民國政府通緝。直到1918年在得到北洋政府的特赦之後,康有為才敢走出租界。

此時的康有為將政治失敗的滿腔怒火都發泄在了自己的學生身上,專門寫詩怒斥「逆徒」「鴟梟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關。逢蒙彎弓專射羿,坐看日落淚潸潸。」

這對師徒由此公開反目成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TAG:梧桐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