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和靖先生詩集》北宋流傳考

《林和靖先生詩集》北宋流傳考

原標題:《林和靖先生詩集》北宋流傳考



林逋作詩,隨寫隨棄,故散佚很多。其侄孫林大年在他去世後,收集他的詩作,編成《林和靖先生詩集》。梅堯臣在《林和靖先生詩集序》中云:「諸孫大年能掇拾所為詩,請予為序。」,「其詩時人貴重甚於寶玉,先生未嘗自貴也,就輒棄之,故所存百無一二焉。」據此,林逋的詩雖然在身後所存百無一二,但其詩在北宋時已由其侄孫林大年編輯成集。又有梅堯臣作序,林逋詩集在編輯層面的工作已經完成,但林大年編的《林和靖先生詩集》是否在北宋時期刊刻流傳?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直到今天大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以及《宋史》等,均未明確著錄林逋詩集在北宋的刊刻情況。當下學術界較有影響的兩部關於宋人文集考述的著作——祝尚書的《宋人別集敘錄》和王嵐的《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對此問題也是存疑。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對林逋詩集在北宋刊刻流傳情況作過明確的判斷,如在日本貞享丙寅(即三年,公元1686年)時,林逋詩集有茨木多左衛門刻本,名為《林和靖先生詩集》,共二卷。這個刻本在日本長澤規矩也的《和刻本漢籍分類目錄》(汲古書院油印本)中有著錄。在楊守敬的《日本訪書志》卷一四中,對這個翻刻本也有記載。楊守敬認為:「其根源於北宋本無疑。」如果這一判斷能夠成立,那麼,我們就可以推測林大年當初編輯的林逋詩集應為上下二卷本,而且在北宋時期就已刊刻(或有抄本流傳),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和《宋史·藝文七》中所著錄的二卷本當為北宋刻本。然而,楊氏這一看似明確的判斷卻無更多的證據支撐,所以只能作為一家之說列出。


那麼林逋詩集究竟在北宋是否刊刻流傳?根據我們查找到的北宋有關資料,對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作出比較肯定的回答。證據是:


一、蘇軾《東坡全集》卷十五收有《書林逋詩後》詩一首:


吳儂生長湖山曲,呼吸湖光飲山淥。

不論世外隱君子,佣兒販婦皆冰玉。


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


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瞭然光可燭。


遺篇妙字處處有,歩繞西湖看不足。


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節巳難繼,將死微言猶可錄。


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


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秋菊。


二、黃庭堅《山谷集》卷二十六《書林和靖詩》云:

歐陽文忠公極賞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別有詠梅一聯云:「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似勝前句。不知文忠公何緣棄此而賞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惡止繫於人。


三、惠洪(覺范)在《石門文字禪》卷十一中有《偶讀〈和靖集〉戲書小詩卷尾雲「長愛東坡眼不枯,觧將西子比西湖。先生詩妙真如畫,為作春寒出浴圖。」


四、宋李之儀《姑溪居士前集》卷四十二《書林逋處士詩後》云:「西湖風物固不遷,但無和靖輩人物爾,覽之悵然。姑溪老農。」


上述這些資料,如果僅看一、二、四條,似乎還不能明確下斷言,因為這些資料大致存在這樣兩種不確定性:一為這些詩文大概是書於林逋某篇作品之後;一為這些詩文是書於或名為《林逋詩》、或名為《林和靖詩》、或名為《林逋處士詩》的林逋詩集之後。如果是後者,那麼就說明林逋詩集在北宋曾經刊行,但究竟屬於那一種,從這些資料很難確證。而惠洪的詩卻使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答案——林逋詩集確實在北宋有刻本或抄本傳播。然而,北宋時期傳播的《和靖集》刊刻情況究竟如何?它是否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中所著錄的《和靖集》?惠洪提及的《和靖集》分卷情況怎樣?關於這些問題,我們目前尚無更多的資料加以說明。雖然對林逋詩集在北宋的刊行情況,我們不能作詳細的描述,但是,林逋詩集在北宋確有刻本或抄本流傳,這一點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中國館藏「和刻」中醫古籍
清季風行的石印古籍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