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5歲工作到91歲:宜家之父英格瓦難以複製的一生

從5歲工作到91歲:宜家之父英格瓦難以複製的一生

這位商人孜孜以求的一生,最終成就傳奇,其核心可概括為:成本意識、敬業精神、簡潔的行為。

轉載|財經天下周刊 嚴冬雪

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的傳奇謝幕了。被視為超長待機的伊麗莎白女王在位66年,而與她同年出生的英格瓦則已執掌宜家74年。1月28日,這位家居巨頭之父在瑞典的家中離世,終年91歲。

2014年,88歲的英格瓦到訪上海宜家商場。

這位從5歲開始,便倒賣家中多餘火柴的瑞典人,一輩子都沒有停止過工作。「沒完沒了的工作」的英格瓦,其一手締造的家居帝國已在4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12家宜家商場。在其驚人勤勉的一生中,他不停創造、分拆財富,經營多個集團,範圍覆蓋金融、保險、房地產和零售。

彭博實時富豪排行榜顯示,到離世之際,當年「賣火柴的的小男孩」,身家已累積至5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56億元),是全球第八大富豪。

現在,宜家帝國仍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家族企業之一。堅持不上市的宜家資產被拆成三份,由英格瓦的三個兒子分管,確保任何子女都無法動搖根基。

在中國,跟英格瓦同時代的商人是褚時健。這位曾經的「煙王」出獄後,耄耋之年重新創業,轉做「橙王」,並在90歲時將事業移交獨子繼承。

不同的是,年長褚時健兩歲的英格瓦,其一生都在為其家族事業奮鬥,也未有「橙王」大起大落的人生。在哈佛商學院的經典核心範例中,英格瓦的商業哲學和商業文化是企業家們鍾愛的課題。

而在《財經天下》周刊看來,這位商人孜孜以求的一生,最終成就傳奇,其核心可概括為:成本意識、敬業精神、簡潔的行為。

《財經天下》周刊為你整理出英格瓦的一生,並給出關鍵點評。展示一個人從5歲到91歲,持續工作86年的力量。

5歲,將家中多餘的火柴加價賣給小夥伴,開啟商業之旅。

10歲,騎自行車給鄰居兜售火柴等小玩意,致力以極低的價格批量採購,踐行規模經濟。

17歲,建立IKEA(宜家)。以郵寄方式售賣鋼筆、皮夾、賀卡、襪子等雜物。

21歲,服兵役。訓練結束後,當隊友在酒館飲酒閑聊時,他蜷縮在地下室做生意。

25歲,第一本宜家目錄出版,現在,宜家目錄印刷數量已經超過了《聖經》。

27歲,放棄其他零售業務,專註經營低價位傢具,宜家家居時代由此開始。

32歲,第一家宜家商場開業,地點在瑞典斯馬蘭省阿姆霍特小鎮,這是他的出生地。

37歲,第一個瑞典以外的分店開業,而後發展到全球。

47歲,為避稅,將宜家總部遷至丹麥。

50歲,移居瑞士小城洛桑,三個兒子入瑞士籍。寫下宣言《一個傢具商人的聖約》,用聖經式的戒律,把簡潔作為一種美德,視浪費為一種罪惡,希望員工吸收「宜家精神」。

55歲左右,將公司與資產結構重組得極為複雜,通過合法的稅收編排,將稅務負擔從40%降到了15%左右。

60歲,辭去宜家公司總裁職務,以高級顧問身份繼續工作。公司移交給三個兒子,每遇有重大決策,兒子們仍要請他拿主意。

68歲,承認早年支持納粹,將此視作人生中的「最大錯誤」。

76歲,正式宣布離開宜家,在瑞士過起半隱居的養老生活。但依舊無法停止工作。

86歲,「我工作太忙,現在還不能死」——對媒體表示無意退休。

88歲,到訪中國,視察上海宜家商場。

宜家員工對《財經天下》周刊獨家透露,在這次來訪中,這位以節儉著稱的富豪,依然拒絕了5星級酒店。

2014年,英格瓦在上海與宜家中國員工合影。

多年以來,這位富豪的生活標籤包括:開一輛20年前的沃爾沃汽車,穿二手衣服,坐經濟艙,趕在市場關門前買菜以便殺價、在外就餐會帶走沒用完的紙巾、為了省錢只有到發展中國家時才會理髮……

但不為人知的是,在88歲的年齡,英格瓦仍在出差,從北歐飛抵萬里之外的上海,下榻經濟型酒店。

《財經天下》周刊還獲知,就在去年,英格瓦的三位兒子來北京開會,在宜家商場的員工餐廳進餐,衣著樸素,背著宜傢俱樂部背包——宜家官網顯示,3款男士背包售價分別為99元、149元、249元。彼時,三位億萬富翁的年齡分別是52歲、50歲、47歲。

同年,29歲的王思聰仍活躍在微博熱門話題,其家族背後的萬達集團連遇重創,63歲的王健林身家一路縮水到252億美元左右,不足英格瓦的一半。

英格瓦並非葛朗台,王公子也不止擅長玩樂。同樣白手起家,王健林與英格瓦的差異不止來自時代,更有家族源頭上的傳承差異。

在瑞典最貧困的南部地區斯馬蘭省,一個叫做阿姆霍特的小鎮上,德國的坎普拉德家族——英格瓦的祖父母郵購了一片林地,自此開啟移民生活。經兩代人經營,到1926年,英格瓦出生,他已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小康家庭。

移民家族傳承下的節儉並未隨著家境好轉而被遺棄。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又額外給了英格瓦秉持節儉的壓力,與工作至死的動力——阿姆霍特小鎮,當地典型的地貌是平原巨石。以農業為主的地方,地表滿布大石,影響耕種。

英格瓦出生地,阿姆霍特的石頭牆。

這種貧瘠逼迫當地農民把石頭挖出,壘成石牆,既用來劃分區域,也起到防範動物的作用。堆砌石牆需要的體力、技巧以及團隊合作,逐漸演變成宜家的企業文化。

多年以後,當中國消費者吐槽宜家的自提貨、自主安裝等種種不便時,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種體力支出對於上世紀的阿姆霍特農民而言,不值一提。

英格瓦的宜家帝國,正發源自此。

隨後,成本狂魔英格瓦為了不停降低商品售價,

一方面,宜家在世界各地遍尋便宜工廠。在1990年代的印度,有20萬人為宜家生產地毯;而在高收入國家,宜家使用的機器比人要多得多。

另一方面,窮盡方法縮減供應鏈成本。以宜家產品最典型的平板式包裝為例,一隻咖啡杯被三度重新設計,只為了能在同一個集裝箱內多裝幾隻,減少運輸空間,從而降低成本——我們不花錢運空氣,這是英格瓦對此的解釋。

而在設計源頭,設計師在接到產品任務之前,產品的最終零售價就被確定——通常低於所有競爭對手的價格,設計師最終給出的方案,必須同時符合低價、實用和佔用更小空間的原則。

成本意識還體現在避稅行為上。如今的宜家帝國,分為三個集團,彼此依託。與此同時,宜家資產的大部分所有權卻隱藏於各式各樣的基金會——基金會背後的控制人依然是英格瓦及其兒子們。

不可思議的節儉與成本控制之下,從5歲工作到91歲的英格瓦,最終給出的是這樣的成績單:

2017年,宜家在全球49個國家擁有412家門店,一年接待近10億顧客(23億人次),銷售額高達476億美元,光是瑞典肉丸就賣出1.5億份。在英國,幾乎每兩個家庭里就有一家的床墊是宜家出品的。

這位上世紀20年代出生的老人,起步北歐小國。相比如今風頭正勁的中美企業大佬,英格瓦既無足夠大市場環境,更沒有新時代新技術的加持。

在彭博富豪榜上,排在英格瓦之前的,是54歲的貝佐斯、62歲的比爾蓋茨、34歲的扎克伯格。而在中國富豪榜單上,名列前茅的是64歲的王健林、54歲的馬雲、47歲的馬化騰、46歲的丁磊等……

除了比英格瓦小兩歲、與褚時健同齡的李嘉誠,其他富豪們在1926年出生的英格瓦面前,都尚屬年輕人,還有大把時間。此後多年,富豪們是繼續工作到最後一刻,還是激流勇退?

91歲,瑞士安居多年的英格瓦回到瑞典出生地,這位「賣火柴的小男孩」工作了86年,最終在此落葉歸根。在漫長的歲月中,在同伴嬉笑玩樂的時候,英格瓦偶爾也曾為孜孜以求而感傷,畢竟,年少青春的一部分不可挽回地失去了。

比英格瓦幸運的是,王健林、馬雲們處在一個更富有的時代。幾十年後,他們會否也同前輩一般勤勉,會否偶爾感傷?畢竟在時間的用度上,豐儉由人。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對於純粹的商人,只要你能活久一點,工作久一點,財富的積累上,時間會給出答案。前有英格瓦,後有仍在世的李嘉誠、褚時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網商 的精彩文章:

剛剛,阿里巴巴市值超5000億美元!馬雲在達沃斯分享了什麼

TAG:天下網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