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識中醫學養生!

認識中醫學養生!

今天的養生館遍地都是,「養生治未病」的觀念也逐步深入人心。有人問我:「張老師,為什麼是養生,而不是養身呢?」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中國的漢字非常精準精妙的,養身蓋指保養身體,是我們的肉身;而養生指我們保養的是生命。

音同字不同,境界大異。

只有中醫有養生的說法,西醫用的是「保健」。跟養生涵蓋的領域相比,要狹窄得多。

人類最早提出「養生」,是在五千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並且詳盡地說明了養生的方法。我們了解中醫,一定從這本書開始,時至今日,中醫的書籍汗牛充棟,然提綱挈領,《黃帝內經》講的是上醫之道,《傷寒雜病論》則是上醫之術數。

之所以養生以生命為研究對象,因為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它所有的辨症施治,都體現了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觀念。

中醫看待生命與疾病從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角度,所以有「中醫無絕症」的說法。而西醫治病用的是對抗、征服的理念。這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區別。我們不說其優劣,只說區別。

感冒發燒這種病症。西醫從物質本位來看,研究感冒是哪一種感冒,哪一種病毒?哪一個病菌?它有什麼變異,再去發明一種葯殺死它,或者抑制它。中醫不去認識致病物,是看人體對於外來異物做什麼反映,幫助人體本能把它排出去。

中醫認為,發燒是人體本能系統保護自身健康的一種排異反應,把不利於人體的物質排出去,排異的途徑是毛孔,所以體溫升高是為了出汗。只要幫助人體發汗,把致病物質排出體外,病自然而愈。幾千年來,讀懂《傷寒雜病論》的醫生,就用一個方子,各種感冒發燒都能治。

所以養生,首先要學會「天人合一」的思想,認識生命,才能保養生命。而一旦認識到生命之美,更願意惜命護命,歡歡喜喜地養生。願君如此,我亦如此。甚好!

朱老師《認識中醫學養生》讀後感:

養身?

還是養生?

音同意不同!

何止不同?咫尺之遙,十萬八千里!

張老師彈無虛發,一語中的!

養身是養身體,技術層面的東西,是頭疼醫頭;養生是養生命,是系統層面的東西,而且還是生生不息,變化著的系統,是頭痛找源頭。

比如脫髮:

許多人因為貧血脫髮,因為內分泌失調脫髮,因為壓力脫髮,如果我們去養發館,不找出原因,去解決貧血問題,去調理內分泌,去舒緩壓力,緊靠頭頂按按穴位、抹抹中藥,好像能緩解一下脫髮問題,也好像能長出一點點短毛,但根源問題不解決,源頭沒有堵住,能最終解決問題嗎?

再比如白髮:

許多人因為體內缺銅,導致少白頭;因為精神壓力巨大,長期失眠,導致白髮;還有人因為頻繁染髮,導致白髮如秧齊刷刷;更多還是頭皮衰老、肌體衰退、黑素顆粒合成能力 退化....r如果你直接在家裡,或者養發館裡面,希望通過喝喝偏方藥物,抹抹中藥,能白髮返青嗎?

偏食或者消化系統出了問題,得從源頭解決體內缺銅的問題,得從精神層面去解決壓力與失眠問題,得學會科學染髮,掌握染髮頻率,得從整體去調理你肌體衰老問題,你才可以緩解白髮,停止白髮蔓延。

感謝張老師,短短几百字,讀懂了,解決方向大問題!

按一按,掃一掃,身體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發養生養顏 的精彩文章:

像諸時健那樣經營「養發館」!

TAG:養發養生養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