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源星資本於立峰:「智能+」之後的「新動能產業投資」

源星資本於立峰:「智能+」之後的「新動能產業投資」

?

早在2014年,創業創新高溫,O2O項目滿大街跑時,於立峰就出乎行業意料的提出了「智能+」概念,並表示,技術是驅動此領域快速發展的核心。

作者|李錚

投資家網

源星資本管理合伙人於立峰身上兼具的這種前瞻性意識與研究性思維和他早前經歷不無關係,他親眼見證了江西銅業從起步、發展、擴張到上市的全過程,包括上市後公司在投資、兼并、重組方面的業務,他都參與其中。這些經驗為他專職做VC,打下了夯實基礎。

近期,在投資家網舉辦「百舸爭流·2017中國股權投資年度峰會」的香格里拉大酒店裡,記者見到了這位投資人。於立峰也向投資家網拋出了很多新鮮且獨特的觀點。

01

從企業管理者到投資人的華麗轉身

見到於立峰時,他身穿一件藍色低領毛衣,西褲、皮鞋的搭配和源星資本官網上那張資料照相比,樣貌差別不大,只不過本人比記者原先設想的樣子更加隨和、謙遜。

原定上午10點鐘接受採訪,於立峰提前趕到了這座酒店12層的一家咖啡館,在職場旅途中,他始終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早已不習慣這種漫長等待。

交談時,為了確認某個觀點,他會湊近一些,默默注視著你;思考時,他會將手放到腮下,拿起咖啡杯沉默幾秒後迅速回應;敘述時,他邏輯清晰,充滿自信,像青年人一樣充滿激情,卻不失中年人的沉穩。

都說國內投資圈有兩類人,一類是具有前瞻性意識的投資人,他們往往洞察行業先機,找到風口;另一類是潛心研究某一領域的投資人,他們會通過過往經驗對項目作出精準判斷。

於立峰顯然做到兩者兼顧。因為,他在職場奮鬥了長達32年。前14年,他做過車間主任、團委書記、廠長,對企業管理了如指掌;此後,他脫下企業外衣,將股權投資當做一份值得長期投入的新事業,而這一干,又是18年。

源星資本管理合伙人 於立峰

早在2014年,創業創新高溫,O2O項目滿大街跑時,於立峰就出乎行業意料的提出了「智能+」概念,並表示,技術是驅動此領域快速發展的核心。

2017年,智能領域在國內大火,誕生出了一批獨角獸級企業,成為資本追逐的風口,而3年前,該方向甚少有人提及和關注。

於立峰認為,投資本身就是一個投未來的事情。1999年,正式踏入風險投資行業的他完成了企業經營者向投資人的轉型,在他看來,首先轉變的是思維方式。經營者思考方式偏微觀,但投資人思考問題更加宏觀,要看趨勢;其次是管理方式。企業管理要細化到人事、財務、市場、擴張等等環節,而投資人是輔助性管理,幫企業做大,做強,企業的具體經營管理還是要依靠創業者自身,投資人主要是幫忙不添亂,與創業者保持適度距離,於立峰把這稱之為:「一米陽光」式的投後管理模式;最後是看企業發展的競爭態勢。不過,於立峰也指出,在這一點上,投資人與企業管理者存在共性,投資是通過企業去賺錢,產品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產品是企業的產品,雖然產品形態不同,但它的商業本質都是一樣,就是要讓企業成功盈利。

談到轉變時,於立峰用了「平緩」一詞,稱自己過渡的比較順利。早在江西銅業時期,他還做過一段時間的董秘,會時常與交易所,股東,投資人,基金經理接觸,就像現在與投資人接觸一樣,只是那時,國內對VC/PE概念還是懵懂。「我覺得唯一有變化的是,看的更寬一些,原來我只是在一個行業里。」

2008年,於立峰加盟紀源資本,擔任紀源資本合伙人、人民幣基金的管理合伙人。2016年,紀源資本人民幣基金設立源星資本,「老基金,新品牌」,於立峰擔任管理合伙人,先後投出了包括中持水務、環美生態、安潔士、駿達光電、深之藍、天智航、雲洲智能、央數文化、東方天呈、亮風台在內的一批優秀項目。

02

新動能產業投資

如果追溯於立峰過往投資史會發現,在每次行業熱潮爆發前夜,他總能找到契合自己的那個點,逐漸將其放大,這也與他每年根據行業變化微調打法有關,在這次採訪中,於立峰闡述了他對所關注領域的另一種理解。

這是於立峰首次在公開媒體闡述其「新動能產業」的投資理念。

在於立峰看來,新動能產業投資是基於「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現實為基本認識,其驅動因素來自於互聯網、智能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機會,從產業升級的角度來說,由於互聯網、智能技術的發展,包括如晶元技術、感測技術、大數據、生物技術等,使智能智造、新材料、機器人、企業級服務領域得以換道超車,孕育了極大的投資機會;在消費升級方面,由於上述技術的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的改變,在醫療醫藥、健康服務、教育、文體娛樂、旅遊等產業會出現大量的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與產業的緊密結合,為產業賦能,提質升級,成為整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圍繞以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為基礎的投資,稱之為「新動能產業投資」。

「為什麼我現在要提呢?」於立峰向記者闡述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3個方面。1.人工智慧是互聯網經濟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趨勢,未來30年都是非常好的發展周期,但投資人過早將這個機會釋放;2.技術層面還不成熟,多數公司還停留在底層研究,並沒有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3.投資人「「兩難進」。「早期公司融資難,但估值高,投資人不敢輕易投,但頭部企業估值更高,錢不合適,還不願意讓你投,中間的公司高不成低不就,投還是不投?」他強調這是整個創業者和投資人都該去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新動能產業可以覆蓋這個問題,從投資角度,它是一個邊界清晰的、獨立的領域。為什麼我從來不提人工智慧,而強調智能+?因為人工智慧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它智能+的「+」正是強調「賦能」,代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最後一定要賦能在產業里。像工業機器人、智能醫療、無人駕駛等,新的科技與產業將會結合的很緊密,成為新經濟的發展動力,沒有這個結合是不能做起來的。這也是我們今年重點挖掘的方向。2018年及今後很長的時期內,智能技術領域的投資主要是看應用層面,底層技術的投資機會已經過去了。」於立峰向投資家網表示。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他話鋒犀利,從其眼神中看的出,源星資本會持續看好且關注新動能產業,但他也呼籲,不該把太多精力放在智能相關的炒作上,而應落實在技術為產業的賦能上。除了產業升級方面,於立峰還將過去大消費與現在提到的新零售結合在一起,在他看來,消費升級同樣是新動能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存在兩個大趨勢,消費方式與消費行為的改變,「我今天早上一起來看到個新聞,褚時健90歲高齡,又成立了新公司。他當中有一句話說,不怕褚橙賣不掉,只要把技術做好,中國的消費力足夠,其實在整個新聞里,我只注意到他說的這一句話,就是中國的消費力不是問題。因此,新消費將是一個大領域。」

什麼是新消費?於立峰解釋道,即消費方式、行為與智能技術結合出的產物,「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無人零售,智能健康管理等。那會不會出來新的消費模式,一定會有,很快源星就會在這方面展開一系列布局。」

03

「喜靜,不喜動」的獵豹

雖然做投資已經整整18個年頭,但於立峰依然保持與創業者常見面的習慣。

在投資家網過往的VC投資人採訪中,一部分人都會選擇拿出一些時間用在打球、跑步等戶外運動上。於立峰卻正好相反,他說自己是一個「喜靜,不喜動」的人,如果硬要說是有戶外運動,他說出差算一種旅遊,但他更喜歡沉下心來想想企業問題,思考一下未來方向。

「你覺得我有前瞻性,這也是思維碰撞出的結果。」

在記者與於立峰對話的2個小時里,雖然採訪時間不算很長,但這位投資人始終沒有一幅高高在上的「架子」,不管拋出何種跟業務相關的問題他都是很真誠的回答,沒有敷衍和推諉,但他並不認為,投資人該把情懷和回報連在一起,刀歸刀,槍歸槍,情懷還是要給回報讓位,「講情懷的投資根本就不能拿LP的錢去投!」

當記者問,「你是一種什麼類型的投資人時,是鷹?是大象,還是?」

「我可不想做大象,穩健是很穩健,但動作太慢。」

「鷹呢,飛的太高,看的太廣。」

「獵豹更合適。」

「我看中項目的時候,出手會比別人快,但我不出手的時候會坐那一直不動,有些項目我上午談完,在返程的路上就決定投資了。」於立峰說。

採訪結束,記者主動和於立峰留了個合影,之後,他拿起座椅右側的書包,準備回到酒店客房,下午參加完圓桌論壇,還要趕去見一個項目方。

記者此時腦海浮現出在源星資本官網上看到的那句Slogan,「創業明星背後的助力火箭」。

以下為投資家網與源星資本管理合伙人於立峰部分對話實錄。

投資家網:從2017年開始,國家隊在股權投資行業的攻勢更加猛烈,VC/PE是否存壓力?

於立峰:我覺得國資化的基金進來以後是件好事,它們確實能給企業帶來更多資源,包括政策引導性的支持,還能將一部分資金盤活,但我不認為會給VC/PE帶來挑戰,因為國資也需要跟精英合作,共同去找一些切入點,協同作戰。

投資家網:現在股權投資行業有這樣一個現象,幾家機構就打包了一個項目,你怎麼看待這種頭部效應與圈層化現象?

於立峰:現在確實有這種現象存在,第一個頭部效應,要麼你趕在前面,要麼你選擇後面,在中間的根本沒機會,但這樣的結果是很多企業估值越來越高,融資規模越來越大;第二個圈層化,圈層化的原因我認為有幾個,第一個,就是大家都認為的好項目可能就這麼多,如果說你在某個領域裡你認為頭部項目是前三,那大家可不都得擠在前三嘛,這是客觀的體現。

第二個,現在有些項目確實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比我們過去預想的時間要長的多才能走出來,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家有一個問題就是打群架的方法,就是資金的疊加越來越大,需要的資源疊加越來越大,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幾個基金共同來抵抗這個風險。

第三個,社會上的因素,你認識我,我認識你,一個圈子裡坐了幾個人,你在做什麼項目,我在做什麼項目,不行我也投一點吧,這是一個,但不是規律性。

投資家網:2018年很多項目在披露融資時,額度都超級大,比如A輪融資幾十億,你怎樣看?之後的寒冬是不是要比2016年還要冷?

於立峰:我認為泡沫肯定存在,但是這個泡沫怎麼去消化它是另外一個問題,比方說融資量極大,大家的賭性越來越強,這裡是存在極大的風險的,這種泡沫怎麼形成的?我認為跟大家的投資衝動有關,跟資金供應量承載量有關。我認為在未來的3-5年中,中國的投資領域會有一次大的洗牌,會導致一批投資機構,沒有很好的退出,然後成為殭屍基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資家 的精彩文章:

趣店羅敏發文稱突然醒悟:媒體diss我就不爽是不成熟

TAG:投資家 |